劉今茹
【摘要】習作教學要與閱讀相互整合,教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要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作文和閱讀是有機的整體,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也就是說,在上閱讀教學的時候,頭腦中要有作文教學要素訓練的意識,習作教學要成體系。學生寫作文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原因在于,作文教學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脫節,所以學生寫起來,沒有話說,寫作興趣更是無從談起,作文質量也就不會很高。只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作文教學,才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動機。作文教學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只是難度不同而已。這些年,我在教學中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就是作文不成體系,沒有教材可依靠。所以,對學生進行作文基本功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改變批改方式,改變評價群體。在作文教學中,如果能做到下面“五要策略”,就一定能夠走出作文教學的低谷,在作文教學方面,一定能夠打開新的局面。
【關鍵詞】習作教學 策略 方法 教學改革
說到作文教學,作為語文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老師不知道怎么教,學生不知道怎樣寫,學生的作文大多是在外面作文班學到的千篇一律的成文,題目、段落、內容都一樣。老師批改只是簡單地給個評語,給個分數,作文發下來,學生看看分數,簡單地感慨一下,此次習作就算了事,一學期下來,仔細回味一下,在作文方面,有什么收獲,想來想去,還是停留在原點,沒有什么大的進步。這種情況,在很多地區,很多學校,都是普遍存在的。造成作文教學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還是我們做老師的研究的不夠深入,不夠到位,不夠專業。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如果能做到下面“五要策略”,就一定能夠走出作文教學的低谷,在作文教學方面,一定能夠打開新的局面。
一、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聯系起來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課堂更多的關注生字、詞語,段落、篇章教學,重點在閱讀分析上下功夫,很少拿出時間來與作文教學相銜接,相互滲透,使平時的作文教學與閱讀互相脫鉤,各自為戰。我們在平時上課的時候,要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作文和閱讀是有機的整體,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也就是說,我們在上閱讀教學的時候,頭腦中要有作文教學要素訓練的意識。那么,怎樣有效地結合呢?
1.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我們要善于運用課文中的美文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體會情感,領會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人,讓學生萌生創作的欲望,適時地讓學生寫上幾段。
2.加強讀寫訓練。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比如,讓學生仿寫某個句子,某個段落,鼓勵學生大膽仿寫,學習文本中的表達手法和表達手段。再比如,讓學生改寫文本,換一個角度進行寫作訓練。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縮寫,還可以進行擴寫,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寫作訓練,不但能有效利用學習到的表達方法和布局謀篇的策略,提高寫作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這一環節,在語文閱讀教學課上,每節課都要拿出一定時間,保證讀寫訓練常態化,堅持下去。
二、作文教學要與生活聯系起來
學生寫作文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原因在于,我們的作文教學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脫節,所以學生寫起來,沒有話說,寫作興趣更是無從談起,作文質量也就不會很高。只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作文教學,才能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動機。
我們平時訓練的作文命題要開放,習作要求要靈活,更要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學生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景,身邊的物作為寫作內容。這樣,學生非常感興趣,有表達的欲望與沖動,比如,根據學生實際,讓學生寫《××,我想對你說》,學生可以選擇的余地大,他們會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對象進行寫作。又如,讓學生寫《一次拔河比賽》,在作文教學之前,我特意和孩子們在操場上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比賽,比賽前,我讓學生們自己策劃此次比賽的各項事宜。在比賽前,全班進行討論,如何進行這次比賽。比賽的過程,我進行了現場錄相。比賽剛剛結束,我就趁熱打鐵,進行作文教學,我先讓學生們談談這次比賽的場景,然后,我又讓學生將此次比賽模擬回家講給家長聽,接下來,我讓學生們評評誰說說的最好,適時地把寫作技巧融入到寫作中來。學生因為有實際的場景,還有學生們又重新觀看了一遍比賽錄相,他們的話匣子一下被打開了,但是說的時候,顯得沒有順序,此時,我便及時指導,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一次作文教學,便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在作文教學時,會經常引導學生在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細節之美。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他們的平凡,容易被人忽視產,但是,他們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細節之處。比如,寒風中站立的小區保安,天剛剛破曉,在大街上清掃的清潔工,春節期間,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叔叔阿姨們,等等。另外,我們語文老師,平時也多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區、街道、商場、田野,公園等,參加社會實踐活到,讓孩子們多一些親身體會的經驗。這對于學生平時的寫作積累是很有幫助的。
三、作文教學要形成體系
在作文教學方面,語文老師要大膽跳出教材的束縛。大家都知道,一二年級沒有作文課,到三年級才有作文課。我們在一二年級的兩年時間,沒有重視作文起步教學。從而導致三年級的時候,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作文,因為我們沒有上這方面的基礎課。所以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只是難度不同而已。這些年,我在教學中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就是作文不成體系,沒有教材可依靠。所以,我認為對學生進行作文基本功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眾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段落由若干個句子組成,句子又是由若干個詞語組成。這說明什么,說明詞語是作文的基礎,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積累大量的詞匯。世界上事物的名稱非常之多,比如,我們天天讀的“書”,就有很多種叫法:學生上課用的叫“教科書”,
老師備課用的叫“參考書”,有幫助我們找資料的“工具書”,有專門給不識字的孩子用的“小人書”,還有同學們課外讀的“課外書”,還有按系列成套編寫的“叢書”。用來講作戰的“兵書”,用藥治病的“醫書”,對于這些書,只有有了一定的認識,才能將它們分清楚,也才能說清楚,寫清楚它們的名稱。
如果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讓學生多認識事物,隨時隨地掌握常見的各種事物的名稱,就能增長知識,擴大眼界,就能豐富學生的詞匯,促進他們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一二年級非常有必要進行作文基本功訓練,為三年的作文教學打好底。
四、批改形式要有創新
作文教學目前低效的情況和我們傳統的批改方式也是有一定關系的。可以說很多年來,一直在沿用老師批改,學生看,老師費了太多的精力,但是批改的效果微乎其微,作用不是很大。每一篇習作,老師都要精心批改,每周花在批改習作的時間占據著日常教學工作的一半,老師身心俱疲。然而,批改沒有起到促進習作水平提高的作用。為改變這一現狀,我用科研的手段對作文批改進行了大膽改革。對每次作文進行互批互改,把班中學習好的學生選進來,每次習作完成后,我都把作文本發到學生手中,每人兩本左右,進行三輪互批互改,我把每次習作的批改要求和學生交待清楚,形成一個標準,然后按照標準進行評閱,三輪批改結束后,老師再進行審核,最后給以等級評定,學生能完成的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如標點錯用、書寫錯誤、病句,等等,都由他們來完成。這樣,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做的也很認真,作文批改由原來老師一個人,變成全班性的參與,學生為了得到大家的好評,都努力把作文寫好,關注度空前高漲。以作質量空前提高,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互批互改的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也提高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實踐證明,這一批改方式是可行的,有效果的。
五、要改變評價方式
習作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和評價方式單一也是有關系的。原來,學生的作文只有老師一個來評價,評價的面有局限性,只有語文老師一個人給評語,學生熱情低,習作結束后,學生看一下分數,看一下評語就算完事,起不到促進習作水平提高的作用,更不用說習作能力的培養了。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作了一下嘗試改革,就是在每次學生習作互批互改完成后,我的此次作文并沒有真正結束。我要對每次習作完成好的,要給以表揚,課堂上表揚,班級群里表揚,然后,再上班級的學習園地,大家欣賞,接下來,把優秀習作發表在班刊上,讓家長也來欣賞,評點。特別優秀的習作向由吉林師范大學主辦的《作文評點報》上推薦發表。學生的習作至此才算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形成評價的共振效應,由物理變化產生化學變化,學生對習作非常感興趣,不但愿意寫,寫的質量還很高。由原來的“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可以說,學生的思維得到的提高,思想得到的陶冶,學生不僅對作文感興趣,而且特別愿意學習語文知識,一個小小的改變,促動語文學習的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