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燕貞
【摘要】結合教研室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的實踐過程,討論了形成性評價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的應用模式和方法,并進一步總結了形成性評價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應用的問題及前景。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毒理學基礎》教學?考核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并以此改進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掌握的程度所進行的一種系統性評價過程。這種評價方式強調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國外,形成性評價已被廣泛應用于包括醫學教育在內的各個學科的教學。2007年,李井泉翻譯美國貝爾教授文章“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將形成性評價引入中國醫學教學中。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進行了形成性評價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夠規范教師在授課中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管理的功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可見形成性評價有利于促進教與學互動,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為了提高《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我教研室嘗試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預防醫學本科生教學及考核過程中。現將應用情況匯總如下。
一、應用背景
《毒理學基礎》課程是預防醫學的必修課,學科知識內容廣、理論深、跨度大,學生普遍反映毒理學基礎課程比較難學,期末考試不及格率也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部分學生平時不注意學習的積累,為了能考試通過,考前突擊復習,甚至出現押題復習現象,嚴重違背了醫學教育的目標和目的。
針對《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試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教研室嘗試改變以往以期末一次性標準化考試為考核標準的終結性評價,引入以學習為目的、
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形成性評價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評價中的應用
1.網絡學習的應用
任課教師將教學PPT、教案、核心知識點、微課、章節拓展內容及練習題、測試題等內容導入網絡教學平臺,便于學生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教師在每章節課后及時發布測試題,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題,教師在網絡平臺上能看到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并可批改測試題,并將測試結果反饋給每一位學生,以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及檢測學習效果。
通過網絡學習及測試,學生能更好地復習知識點并了解自身相關知識點掌握情況,而任課教師能掌握每位學生的網絡平臺學習情況及知識點掌握情況,能夠及時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2.實驗考核
《毒理學基礎》是一門注重培養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科,實驗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毒理學基礎》課程有六次實驗課,任課教師要求學生每次實驗結束后完成一份實驗報告,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做詳細記錄,并要求學生完成針對實驗內容的討論,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任課教師課后及時批改學生的實驗報告并給出分數。每堂實驗課學生實驗結束后任課教師進行隨堂測試,考核學生的操作能力并給出評分。實驗報告分數和實驗操作分數各占50%,得出實驗考核分數。
3.綜述撰寫
在《毒理學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及自己的興趣方向,自行查閱文獻,撰寫一篇文獻綜述,教師對學生撰寫的綜述進行評價及反饋,以此提高學生知識應用及獨立思考能力,并為后期的畢業論文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4.終結性考核
終結性考核實行閉卷筆試考核。以教考分離為核心,授課教師不參與命題,考核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側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課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分布進行總結并在班級中進行成績反饋。
5.總評成績的構成
課程期末總評成績的構成:網絡學習及網絡作業占15%,實驗考核占20%,綜述占15%,終結性考核占50%。逐漸以形成性評價為中心的過程考核方式改變以往終結性考核“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督促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效果。
三、問題及展望
長期以來,考試制度一直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評價體系中評價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很多學校,老師和學生最關心的都是考試能考多少分或者是否能考及格,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學能力重視不夠。隨著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往的終結性考核制度已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趨勢。
我教研室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通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教學相長的效果。作為教學環節主體的師生,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的診斷,及時反思,認識到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改進與完善,使教學過程更加豐滿完整,鍛煉了任課教師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中,激發了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調查與訪談,大部分同學認為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能及時檢驗學習的效果,發現不足,尤其是對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有較強的督促作用;但是也有少數同學反映,應用形成性評價后學習任務明顯增多,要完成這些學習任務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這種教學及考核方式。任課教師普遍認為在教學及考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后,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發現不足,調整教學方法,也能對學生的成績有一個更客觀、更合理的評價。根據教師及學生的建議及意見,我們仍需持續改進形成性評價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及考核中的應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Hershey S.Bell,MD,李井泉.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7,(4) :285.
[2]林靜.形成性評價在高校課程評價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管理,2011,(9) :66.
[3]操君.形成性評價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13,(5):117.
[4]蔣敏麗,徐森明,莫頌軼.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醫學教育中應用現況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6,(1) :95.
[5]張靜,黃云飛,蘇德奇.“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在《毒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思考與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7,(9):66.
[6]閆立成,朱皓,張麗錦.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毒理學基礎教學和學習效果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8,(4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