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
摘 要:小學生在家庭以及學校生活中會產生各樣的矛盾,有的學生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用溝通信任、冷靜、鼓勵等多種方法幫助小學階段的孩子渡過難關,陪伴孩子一生。
關鍵詞:小學生 自信 溝通 教育
一、前言
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那么孩子將來可能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變得不自信,會因為一個朋友而失去快樂。本文主要分析怎樣才能解決這種問題。
二、不跟孩子硬來,用溝通合作的方式達成共識
有些小學生有的時候是非常叛逆的,什么事情都跟家長對著來,我們不論用什么方法都無法與孩子達成一致。其實是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很多的自由空間,需要更多的獨立成長的空間。在這個時候父母必須意識到哪里出了問題,并積極改善。我們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的內心,看看孩子們在想些什么,用他們的方式跟孩子交談,給予更多的自由空間,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尊重孩子,不要過度的控制。改變這個時期孩子的叛逆行為,父母還要講究一些策略和技巧。
如孩子不愿意做作業,可以用小獎章來獎勵;如從來不打掃房間的孩子,可以邀請好朋友來家里玩;如在家里與弟妹不和的,可以讓他們一起做游戲;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大人必須不看,把電視去掉,直接用一墻的書代替,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慢慢培養,逐步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減少孩子抵觸心理,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抵觸反感父母的規矩,一般情況下父母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認為自己是父母,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父母越是管束的嚴格,孩子越是反抗的厲害,結果總是事與愿違。怎樣讓孩子能夠主動聽父母的話呢?我們在制定規矩的時候考慮孩子的感受,從孩子們喜歡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對制定的規矩失去抵觸的心理,高興地用制度來糾正自己的態度。
父母總是什么事情都為孩子著想,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那孩子自己還需要做什么呢?父母不妨有些事情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也會感到有成就感,變得自信很多。多陪孩子接觸自然,在自然界中鍛煉自己,孩子的心情會很好。父母還可以多陪陪孩子參觀一些名勝古跡,在游歷中增加自己的知識,大人可以給孩子參加家庭事務的機會,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參與過程中孩子會逐步與父母培養感情,增加默契,建立起自信心。
四、多給孩子鼓勵,才是教育的關鍵
做父母的要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偏差,在孩子遇到事情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發怒和斥責,而是先反省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自己的對話方式是否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怎樣說孩子才愿意接受,等等。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難題是需要花些心思的。想辦法讓失去學習興趣的孩子找回信心,用唱歌的方式把英語單詞唱出來,讓孩子感興趣;在家里多聊聊學校里有什么好事發生;讓孩子當當小老師,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主動打開自己的心事;多說說學校老師和孩子小伙伴們的好處,孩子會更加陽光;多給孩子提一些對付學校“小霸王”的建議,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大。
鼓勵為主,喚起自信心。無論哪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作為教師,我關注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把握時機,盡可能地表揚每個學生,以簡潔、中肯的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我們班兩位女生,一位因為家里孩子較多,又由于家庭生活拮據,迫于生活的壓力,將孩子交與爺爺奶奶管理,天長日久,孩子和父母缺乏溝通,兩代人之間就此架起了鴻溝,見面沒有可說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漸漸變得十分孤僻,對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毫無信心,也不愿與人交流。還有一位孩子由于身體成長發生了變化,父母沒有及時滲透相關知識,使孩子在校發生了笑話,從此,孩子不但自閉,還經常頭疼。
要使孩子們相信你,首先必須讓他們喜歡你,同一個道理如果教師對學生尊重有感情,學生則對教師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師的觀點;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充滿情感的語言能產生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于是,我從生活處著手,觀察孩子每一天每一點的變化,并及時鼓勵他們,和學生交流生活開始,漸漸打開她們的心扉,讓他們感覺到是朋友間的交流,想和你說話到愿意與你說話。另外,我還與家長積極溝通交流,互通信息,加強聯系,共同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心理陰影。
課堂教學中,我也十分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鼓勵。比如在朗讀課文中,我最常運用的方法就是開展朗讀比賽,如個人賽、小組賽、師生賽等,要求學生都來做“評委”,為別人的朗讀情況打分、評議,除了指出他朗讀中的錯誤外,更要找找他朗讀中值得別人借鑒的優點。課堂上同學們的肯定態度,更能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另外,在與家長的聯系中,我也要求家長對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不要一味地高要求,比分數,而要采取信賴、欣賞的態度。
五、結語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父母與教師的修行,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家庭的發展、一個社會的進步,是祖國強大的基礎,愿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保瑞.如何建立和培養小學生良好數學情商策略[J].大江周刊:論壇,201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