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象 冉建 陳茂林 李欣 陳雪倩

摘? 要:“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是國家在新時期內提出推動全面素質、體育強國的一系列重要舉措。休閑體育是體育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新領域,體育休閑活動越來越成為大眾生活的組成部分,推動著當下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休閑體育、體育生活化”將成為我國居民休閑時間參與體育的重要生活方式。該課題通過文獻資料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比較研究法、訪談法以及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休閑體育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為政府相關部門和休閑體育發展機構提供政策制定和發展依據。
關鍵詞:四川省? 大中城市居民? 休閑體育? 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a)-0175-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of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Xiang1? RAN? Jian1? CHEN? Maolin1? LI? Xin1? CHEN? Xueqian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CDu, 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106 China;2.Sichuan Cha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nd the "Olympic Glory Program" are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asures that the country has proposed to promote overall quality and a strong sports nation in the new period. Leisure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development and a new field for Chinese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leisure activiti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public life, driv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my country. "Leisure sports, sports life"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life for Chinese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in leisure time. This topic has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isure sport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terview method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t provides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agencies Basis for policy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Resident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status
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開始向發展型、享受型方向轉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老年人口將上升到15.53%。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影響體育人口的變化,影響城市大眾體育的新布局。休閑體育是一種特殊的體育活動方式,在強身健體、娛樂身心、人際交流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促進城市經濟、城市體育的發展,拓寬了城市體育的發展領域和視野。四川是我國西部地區經濟、人口和資源的大省,承接了全國6.1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4.26%的經濟總量,休閑已經進入了越來越多人的生活領域之中,成為四川廣大群眾必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四川省的一些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參與休閑體育的人口日趨增多,對休閑體育管理部門、場地器材、休閑內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研究人們的休閑體育方式、參與情況、影響因素等,有助于推動四川省大中城市休閑體育的發展,有助于全民健身計劃得到真正落實。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對各個大中城市進行隨機與分層相結合的抽樣方法,選取四川省17個大中城市中的1000名居民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大中城市范圍界定依據:中國城市的法定概念包括設市城市和建制鎮兩部分,城市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大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在20萬~50萬之間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非農業人口在20萬以下的城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期刊數據庫和四川省幾個圖書館等途徑,查閱了其他省市大中城市關于休閑體育發展研究的相關資料和已發表的論文。
1.2.2 問卷調查法
主要在大中城市市民集中的社區進行抽樣和問卷調查,調查采用當場發放問卷,當場回收問卷的方式。問卷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1000份,有效問卷9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100%和96%。
1.2.3 訪談法
通過電話、網絡平臺等對各個調查城市的部分領導就政策、城市居民休閑方式、主要內容和制約因素等問題就行了訪談和咨詢。
1.2.4 數據統計法
主要通過Excel系統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了整理和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四川省大中城市休閑體育發展概況
休閑體育產業是休閑產業的主力軍,在休閑產業行業領域占據著很大比重,主要包括體育產品、體育服務、體育經營活動等,是體育產業的組成部分,是集休閑、體育、娛樂、旅游等一體的體育消費活動。這種活動如今在四川省大中城市中成為了一顆新興產業活動。
首先,四川省大中城市政府逐漸重視休閑體育產業的打造和規劃。政府越來越重視打造以服務為主的休閑、旅游、娛樂為主的城市,尤其是成都為代表的特大中心城市,政府的賽事名城、三城三都等一系列制度出臺,為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從政策制度上提供了保障,為后續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天府綠道、各種健身場館、戶外拓展公司、連鎖店等企業不斷涌現,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市場、體育服務項目、體育健身品牌等,滿足了城市居民體育消費需求。其次,休閑體育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當今是互聯化+時代,中心城市休閑體育產業逐漸從省會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動,以點帶面,逐漸輻射開來。最后,四川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速度和趨勢明顯。休閑體育作為新產業中的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保持10%的年增長速度。隨著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全運會、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大型比賽的舉辦,注定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各大城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有利于形成和鞏固體育健身休閑、體育傳媒、體育彩票、體育產品、體育競賽等多種形式并存的休閑體育產業體系。同時,近年來,各種體育競賽表演、文化體育與娛樂市場的生產總值和增幅情況,明顯反映了四川省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程度和美好前景。此外,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資、體育行業法人和產業活動單位遞增、城市單位體育從業人員及體育在職工和工資不斷增加。各級政府體育主管部門和社區組織,加大對建設設施、宣傳、健身指導、校企合作、競賽活動等休閑體育業的發展力度。企業的投資趨勢和政府的關注力度,對于四川省發展休閑體育產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2 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休閑體育消費的特點
新時代、新征程,社會各個領域發生著巨大改變,城市居民的健身理念、消費觀念、精神需求等許多方面也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在追求物質財富追求的同時,開始注重追求一個健康的身體,參與各種體育鍛煉、體育消費、體育休閑等時間與空間逐漸增多,對社會體育場所、體育產業、體育項目、體育教練隊伍等期待大大增高,這種種需求加劇了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休閑體育發展也隨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居民消費觀念、消費結構影響著城市休閑體育的發展速度、規模等,而教育消費、保健衛生服務消費、旅游消費、家庭消費是當下居民消費的主要內容,作為居民健身健康相關的體育消費也日趨明顯,居民消費已經從早期的生存消費、教育消費等向發展消費、享受消費轉變,居民家庭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根據恩格爾系數的降低表明,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顯著提高和總儲蓄率降低,對旅游業、健身服務業、休閑體育等行業有著顯著的拉動作用。目前,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休閑生活方式和體育消費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城市居民閑暇時間增多,城市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0月21日,已有14個省份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GDP數據。從前三季度GDP總量看,四川、湖北前三季度GDP總量突破3萬億大關,四川排名第二。而作為四川省會城市的成都市,則是我國的15個新一線城市之一,經濟水平不亞于重慶和天津這兩個直轄市,成都的經濟水平在國內一直排名前十。2014年,四川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成都經濟總量過萬億元,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市州14個,過百億元的縣(市、區)109個。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5.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經濟發展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密不可分,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節奏發生改變,閑暇時間增多,有時間去投入到閑暇消費和旅游觀光,為休閑體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二,居民體育參與往往與旅游結合在一起。據調查發現,城市居民每周固定時間鍛煉的人僅占25%,絕大多數的鍛煉時間具有隨意性,尤其是雙休日、國家小長假等時間相對充裕的時間段,多數人通過外出旅游的方式,參與其休閑體育活動,參與體育消費,如徒步、傳統體育文化、垂釣、攀巖、射擊、騎游、露營、體育產品消費等。在對城市居民參與的休閑體育項目來看,呈現多樣化的方式和種類,概括起來主要有籃球、足球、氣排球、乒乓球、臺球、保齡球等大小球類項目;健身氣功、太極拳、體育舞蹈、交際舞等武術和舞蹈類項目;健身健美類項目,等等。由此可見,二者的捆綁,使得越來越多的體育企業機構和體育公司在體育項目的開發、經營方式、顧客吸引、行業理念等方面不斷創新,將旅游與體育消費結合,不斷尋求突破。
第三,影響城市居民休閑體育消費的因素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首先,城市居民的健身與健康的觀念。盡管目前居民的健康意識大大增強,但把健康與體育之間的關系和認識卻非常匱乏,許多人知道體育重要,但卻行動和堅持缺乏持久性和常態化。也有的人喜歡體育而不喜歡參與體育,有的自己不喜歡體育且也不喜歡身邊的人去從事體育這項運動。尤其是青少年階段,許多父母仍然停留在傳統應試教育的階段,認為體育就是玩樂,對升學沒有直接影響,根本看不到體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價值以及對青少年未來的影響。其次,休閑體育消費與發展與城市居民的消費觀念緊密相連。在我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但離居民所期待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家庭經濟收入仍差距甚遠。這必然影響到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和休閑體育的發展。另外,休閑體育項目的開發與特色影響著城市居民的參與積極性。在四川,正處于發展之中的體育產業,休閑體育項目的特色和優勢,還未能形成一套成型的規模和系統,休閑體育項目策劃水平相對較低,項目的吸引力和生存能力不強,休閑體育是區域發展還不完全匹配。此外,休閑體育基礎設施也會影響著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狀態。
2.3 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休閑體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休閑體育發展勢頭與城市發展速度尚存在一定距離。城市經濟速度快,居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但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還不大,不僅與發達國家同性質城市的休閑體育產業規模相比還較小,而且與城市自身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尚未達到一個影響城市經濟較大的行業地位和規模。
(2)休閑體育產業市場產業化水平不高,城市文化與體育結合不夠緊密,體育品牌與城市名片結合有待提高。市場配置的體育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明顯,經營過程中市場運行不規范,行業壟斷、限制經營的情況存在。
(3)體現體育資源利用不科學,管理人才匱乏。大中城市人口多,對體育活動的場所要求較高,居民周邊的學校體育設施則是最重要的場館資源。然而,調查發現,除了高校部分場地對外開放以外,絕大多數中小學并未實實在在為社區居民開放和使用,場地依然是城市居民參與休閑體育互動的重要瓶頸。此外,休閑體育屬于新興體育行業,其人才隊伍相對匱乏,尤其是懂全球化運作的休閑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匱乏。
3? 結論與建議
(1)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人群數量日趨增多,城市經濟發展帶動了城市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
(2)影響城市居民參與休閑體育的因素復雜多樣,既需要轉變廣大人們的體育觀念,也需要規劃出與人們喜愛的休閑體育項目,形成獨具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休閑體育產業景象。
(3)四川地大物博,城市人口眾多,需要更長時期來策劃和開發與城市、與地理環境相得益彰的休閑體育項目、體育產品等,從內到外,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和消費。
(4)休閑體育事業發展是一項專業很強的特殊行業,需要一批一批懂體育、知體育、懂經營、懂營銷的專業隊伍,需要高校人才培養的支持。建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休閑體育產業人才,也是打造未來快速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重要人力資源和堡壘。
參考文獻
[1] 趙祥,李艷,譚睿.四川省大中城市社區居民休閑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24-128.
[2] 熊揚名,劉柄旭,黃建.社會需求視域下四川省縣域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9,38(3):104-106.
[3] 單鳳霞.生態文明視域下我國城市休閑體育發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9.
[4] 李麗梅.中國休閑產業發展評價、結構與效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5] 韓松.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6] 馮正強.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