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勛
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對于小學語文來說,閱讀教學向來都是語文教學這一科目的重點之一。但是目前廣泛存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仍舊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文選式教學,難以實現當今素質化的教學目標,但由于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目標不斷朝著自由民主的方向發展,對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過度的自由極易導致小學群文閱讀有著不好的社會傾向,使社會小學閱讀教學的改革只是表面文章,并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群文閱讀教學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堅守“守正出新”這一基本原則,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模式的發展。
一、群文閱讀教學守正出新的含義及現狀
群文閱讀教學最開始是由臺灣的趙鏡中教授提出,他是這樣定義群文閱讀教學的:“是在相關政府部門推動兒童閱讀的影響下,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材課本中的課文,在教學課堂的開展時,需要結合課外的書本內容,針對教材課本中提出的相同問題,基于多篇文章一起進行答案的探討研究。”而與我國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閱讀標準是大同小異的,都是聚焦于三個關鍵詞:多篇文章;相同問題;教學開展,大致展現出了將來群文閱讀教學的大致發展方向[1]。
而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守正出新的含義則是:守正意味著要精準把握文本資料,了解文本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導向思想來進行閱讀的指導工作;出新就是在進行自我創作時,要學習閱讀文本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在借鑒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作。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守正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前提,而出新則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2]。
當今群文閱讀教學的現狀總體來說是在不斷進步中,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彎路。進步的具體表現主要在于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機構部門等對群文閱讀教學守正出新的關注度大大增加了,使得群文閱讀這樣新興的閱讀方式在各個地區都有覆蓋,群文閱讀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中,通過專業的教育研究者源源不斷地理論求真和實踐創新,群文閱讀的含義變得更加完善,相關的認識也變得越來越清晰,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教學成果,尤其是依據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下進行的守正出新,群文閱讀教學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從最開始教學形式的變化轉變成為思想理念的豐富,從而獲得了社會大眾更加廣泛的關注,也督促教師迅速掌握這一全新的閱讀教育新方式。但是群文閱讀的發展也出現了不足之處,當前應用于小學閱讀課堂的群文閱讀教學理念還處于比較初始的狀態,其中由許多理論的矛盾之處沒有解決掉,缺乏真正具體的科學實踐研究成果的助力;除此之外,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的守正出新還難以把握清楚,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無法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不夠完整,對于這些群文閱讀教學在實際發展中的問題,對于教學效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不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會對群文閱讀教學在學校的推廣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選擇守正出新的意義
(一)方向上做到模范化和自由化的統一
群文閱讀教學的守正出新承擔著兩部分的任務,一是做到模范化的應試,二是做好創新的自由化。這兩個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上要做到統一發展。對于群文閱讀中的模范化的應試教育,不能過度的摒棄,應試教育對學生來說,易于掌握且容易理解,才能滿足當今教育教學政策。但是一味地追求應試教育,對學生自信心會有一定程度的打擊,并且阻礙學生閱讀興趣的培育,學生的思維認知模式也被制約。除此之外,要在模范化的應試基礎上,實行自由化的創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閱讀,在廣泛的閱讀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積極進行跨學科的閱讀,學習閱讀故事中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在閱讀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群文閱讀大方向上實現模范化和自由化的高度統一,從而促進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3]。
(二)在教學中做到實踐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人類文化的結晶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于書本,而隨著當今網絡的發展,文化的存儲不僅依賴于單純的抄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文化的積累。因此,閱讀更加的便捷,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都是以單一的說教為主,將閱讀知識灌輸給學生,并沒有做到群文閱讀教學中真正的思想交流。在教學中做到實際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課堂上實行學習閱讀小組,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手段,將學生的閱讀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與閱讀中的文本知識有思維上的碰撞,達到心與心的的交流,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通過在課堂上開展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創新,可以發展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實現實際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讓學生由感受教材課本中人物的真情實感,引申到其它文學作品中相同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積極地在各種文本中發現善與惡、真與假、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將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從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來影響基礎健康人格的塑造[4]。
三、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選擇守正出新的具體實踐探索
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的各種體會,要以“守正”的思維對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的走向進行恰當的指導,使課堂中群文閱讀的教學回歸初心,具有特別的人文性,在群文閱讀中既要堅持守正,也需要探索出新的教學路徑,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5]。
(一)做到情感、認知上的守正
閱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古人心目中對于閱讀的理解提出要從文章中的字面意思出發,然后借鑒當時作者的創作意圖,才能感受到閱讀的無限魅力。之后還提出了在閱讀之前,要提前去了解到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感受時代賦予文本內容特殊的變化,了解同時期的文本創作風格,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一定的文本解讀。而孔子一直強調的“因材施教”致力于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為之前呆板的教學方式提出來了新的改變,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好地激發出來了,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多層次、多水平的綜合發展。而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人文熏陶更是不一樣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人文碰撞,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很有效果,通過理性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促進認知和情感上的守正,促進閱讀中的傳統方式的繼承[6]。
(二)群文閱讀教學要有清晰的界限
對于群文閱讀教學選擇出新,并不是只是追求文本內容的新奇和文本結構的特殊,而是在將小學語文教學課本吃透的基礎上進行其它文本的創新,教師依據教材中體現的情感和價值觀,在教材之外的其它文本的閱讀教學就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進行創新理解。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中對于四大名著的文章節選,就具備許多全新的探索,教師需要對四大名著的內容、背景、作者、文章結構進行有取舍性的介紹,不能過多地講授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特別高難度的學習組織,這樣反而讓學生難以達到思想上的創新,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負擔,應該要指定與四大名著有一定關系的文章進行一定的延申閱讀[7]。除此之外,對于相關文本閱讀的數量也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做出一定的調整,若是學校課程留下的課外作業比較多,那么對于課外讀本的數量要酌情減少,以防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變化[8]。
四、結束語
在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守正出新,也需要學生高度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落到實處,讓小學語文的學習目標與閱讀目標相結合,教師設計好恰當的群文閱讀主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艷兵.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選擇及注意問題[J].新課程(教研版),2017,000(001):58-59.
[2]楊莉萍.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使用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五六年級版),2020,000(003):18.
[3]范劍南.群文閱讀: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以教材為例談閱讀內容的選擇策略[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8.
[4]席海東.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新作文:教研,2020,000(002):P.1-1.
[5]李宇隆.部編本初中古詩文選編及教學策略研究[D].2019.
[6]楊婷婷.信息技術,讓小學文言文教學煥發生機——淺談信息技術在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
[7]黃道美.群文閱讀視野下作文教學的關鍵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000(018):P.200-200.
[8]劉俊嶺.對核心素養下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017(006):100-102.
王建勛,吉林省優秀教師、吉林省學科帶頭人、長春名師、長春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