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鵬 劉偉林 歐雅琪
摘 要:基于生態型經濟的概念,分析了貴州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現狀,重點研究了貴州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現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為貴州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型經濟;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00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7? ? ? ? 文獻標志碼:A
貴州省地形以喀斯特地形為主,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相對較少,可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并不多。貴州省人口數量不斷增多,農業用地面積不斷縮小,土層厚、肥力高、水利條件好的耕地占比也比較低。目前,貴州省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正確處理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成為重大問題。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成為轉化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經濟建設的關鍵。
1? 生態型經濟的概念
生態經濟是指在生態環境的承載范圍內,應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去影響與改變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發展高效、節能環保產業。構成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要將經濟、社會、自然看成一個可以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生態經濟是經濟快速發展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環境保護、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達到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狀態[1]。
2? 貴州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現狀
過去,貴州為了加快城鎮化進程與促進經濟發展,對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在使生態環境更趨向脆弱的同時,還伴隨著水土流失加劇的情況,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嚴重制約了貴州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意識增強,人們意識到了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政府在意識到水土流失、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壞、土地生產力下降等問題后,使用“3S”技術,實行小流域為單位的治理方法。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核心,在小流域內定點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界定出“高效產出區”“適度產出區”“生態涵養區”,推行全省統一編制管理、輪耕休耕、荒漠治理等工程[2]。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持續深入,貴州農村經濟收益得到了很大提升。2018年貴州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為9 716元,相比于1949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48.3元來說,增長了將近200倍。2019年貴州農業總產值2 535.68億元,目前貴州農村新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農村生態旅游、農村特色農業、庭院循環經濟、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復合發展等。
3? 貴州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
為了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破壞生態環境,忽略了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雖然在短時間內提升了經濟,但是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無組織、無規律、大面積隨意排放污水,已經在很多農村區域造成了水體污染問題。農村對固體垃圾排放沒有規劃造成日常垃圾亂堆亂放,沒有實行分類管理與缺少處理設施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
由于沒有因地制宜的開墾計劃,隨意開墾山區荒地種植農作物,使土壤更加稀疏松散。在坡度較大的山區不合理種植,容易造成山區水土流失,受暴雨天氣影響容易造成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水土流失造成巖石裸露的面積越來越大,導致石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3.2? 農村資源損耗大
貴州是一個資源種類豐富的省份,但是農村資源長期不合理開發和利用,導致資源損耗較大,造成資源浪費[3]。
一方面,水資源不足。貴州水資源利用率低,開發技術較落后。人們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日益提升,相當一部分地區用水已經超過合理承載量,甚至部分農村地區連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難以承擔。
另一方面,農業投入資源要素匱乏。適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日益減少。貴州具有喀斯特地貌的省情,石漠化土地不宜耕作,生產力低下,用于農業生產種植的土地面積較少。近年來貴州人口不斷增多,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面積不斷縮小,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制約了農村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貴州對于農業的資金投入也較少,農業固定資產投入總額占全社會固定投入總額的比重小。投入農業生產的資產不足,直接導致農業技術水平較低,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數量少之又少,農產品加工水平低,農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慢,先進的農業技術匱乏。貴州位于云貴高原,地形錯綜復雜,山區面積大,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教育水平不高,限制了勞動力的質量,勞動資源雖然多但素質普遍不高[4]。
3.3? 原因分析
3.3.1? 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普遍不高
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對生態環境進行強制性保護,加之政府未及時對農村居民進行教育、引導與培訓,導致部分農村居民沒有環境保護的意識,使貴州農村地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農村經濟建設的方式都沒有合理、科學規劃。
3.3.2? 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生態農業比傳統農業更為開放,更加具有技術性,必須要打破傳統農業的封閉式產出模式。在農業生產中,需要應用新技術,如太陽能及生物能源。但是目前來看,生態農業技術并沒有大規模地在貴州農村地區進行推廣,大部分地區還是以傳統耕作模式為主,存在生產力落后、農業市場不規范、生產結構單一、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等問題。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制約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
3.3.3? 農業體制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和諧
農業體制轉變支撐著農村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當前形勢下我國農業體制和農村經濟發展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諧的情況,例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目前的現代化農業生產,資源配置無法滿足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