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靈美
摘 要: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了旅游行業的發展。隨著景區大面積停擺,聊城旅游產業也步入“空窗期”。就后疫情時代區域合作視角下的聊城旅游產業恢復及發展進行分析,給出可行的解決舉措,以期促使聊城旅游行業恢復與發展。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區域合作;聊城;旅游產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02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6? ? ? ? 文獻標志碼:A
中國是世界旅游消費的重要組成,旅游業的發展直接推動了國家經濟發展。當前區域旅游發展情況不夠理想,還存在諸多問題及不足。再加上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旅游業停業半年左右的時間。旅游業步入了低迷時期,直接影響了旅游行業的發展及進步。
很多投資者借助這個“停擺”時期改進及優化旅游管理模式,尋求合適的方式保證旅游業可以順利發展和跟上時代發展要求。促進區域旅游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了聊城旅游產業的恢復及發展問題,給出相關意見,以期實現旅游業突破式發展。
1? 區域旅游發展問題分析
1.1? 旅游產業供需矛盾凸顯,多樣需求得不到滿足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提升,可以自行支配的資金也逐漸增加,人們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在豐富自身的生活。旅游就是一種放松壓力的方式,人們對旅游的需求在逐漸提升[1]。但是目前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還不夠健全,滿足不了游客的多樣化需求。從供給端著眼,旅游產品供應商提供的旅游產品過于單一,沒有辦法滿足游客多樣性的要求,致使需求外溢、市場外溢。
1.2? 旅游公共服務不足,旅游管理體制落后
目前,我國區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旅游基礎設施整體水平不高、景區工作者服務意識低、服務質量差、忽視游客的投訴及建議等。傳統旅游監管通常關注點為星級酒店、旅館及A級景區的管理,但是這種管理方式不夠全面,有很多地方管理不到位,游客投訴多,直接制約了旅游地的形象及游客滿意度[2]。
1.3? 旅游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旅游新型業態
從整體來看,區域旅游目前還處在探索時期,發展不夠全面、完備。旅游經濟必須依靠景區、旅行社、酒店的支撐,經濟來源比較單一,還沒有形成旅游商品產業。從產業功能來看,旅游產業可以推進各項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凸顯出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聯合發展的優勢。從新業態來看,即使現階段衍生了一些旅游新業態,如旅游休閑街區、溫泉山莊、旅游設備策劃等,但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沒有辦法達到游客的需求。
1.4? 旅游產業利益繁雜,矛盾沖突激增
區域旅游的利益有關者涵蓋政府部門、周圍居民、旅游企業及游客,矛盾較多,阻礙了旅游產業發展[3]。例如隨著旅游業進步,會出現區域利益主體矛盾、周圍居民和旅游企業的利益及文化矛盾、周圍居民和政府部門的利益矛盾、周圍居民和游客的利益及文化矛盾等。
2? 聊城旅游資源評價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溫泉之城、雙擁模范城,具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因為聊河而得名。
2.1? 景觀類型多樣
聊城資源類型豐富,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多,并且分布比較廣泛。國內旅游資源具備極高的觀賞性并且兼備休閑體驗性,擁有優質的觀光旅游、休閑體驗及專項旅游資源。
2.2? 生態環境良好
聊城位于山東省西部,屬于半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極其明顯的季節變換及季風氣候特點[4]。聊城在春天時回暖非常快速,光照充足。和其他城市相比,當地春日來得比較早。春季時,聊城是一個非常適合旅游的地點。
2.3? 文化資源豐富
東昌湖位于聊城東昌府區,又名環城湖、鳳城湖,是建立于北宋時期的聊城古城中心,環繞在古城周圍,展現出了聊城的“水、文、古”特點。光岳樓位于聊城舊城中心,其主體結構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銜接的代表建筑物,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明代樓閣。宋代鐵塔位于聊城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建于北宋時期,是我國現存比較少的金屬佛塔,在1977年時已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聊城有以魯仲連、楊以增、季羨林等為代表的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3? 聊城市旅游發展模式構建措施
3.1? 提高旅游企業跨區域合作競爭能力
3.1.1? 建立跨省市的旅游企業集團
聊城應將酒店、景區及飯店等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全面的旅游經濟合作模式。在整合重建的過程中,創建科學的管理制度,科學整合、運用相關資源,全面提升旅游企業的管理水平[5]。根據旅游行業的情況及特點,完善產業結構,注重品牌創立,形成多元化、高水平的旅游企業,確保旅游產業順利發展。
打造一批旅游企業,是目前旅游企業專業化發展的方向。聊城旅游企業通過采取資源優化、擴充規模、打響品牌等策略,促使旅游企業發展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
3.1.2? 創設區域合作機制,發揮企業競爭優勢
聊城旅游企業要和其他行業展開合作,這是區域旅游合作的前提。應支持品牌旅游企業整合,創設出獨具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產業集群的生命力。
主動學習、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促進跨地區、跨行業的旅游企業入駐聊城。強化旅游企業的專業性,提升小型旅游企業在市場上的經濟實力。經過市場達成資產重新組合,推進旅游企業改進及創新,建成科學、開放、有序的市場模式。
3.2? 打造旅游產品品牌
深入研究旅游產品有利于延長旅游產品生命周期,是關乎旅游目的地發展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強化旅游產品的多元化、特征化,延長旅游產品運營時間線。
特色旅游產品能夠提高旅游產品品質。應設置有參與性及休閑娛樂性的旅游項目,要充分挖掘具有聊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旅游產品[6]。展現出聊城地區旅游產品和其他地區的區別,凸顯出自身的優勢及獨特性,促使游客在旅游結束之后還可以回想起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聊城應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含有量,改進聊城旅游產品結構,積極創設旅游品牌,精心策劃特征明顯的旅游產品及精品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提升聊城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可以聯合創設區域旅游品牌產品,根據市場需求,抓住區域特征,重點設計及推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精品的景區特色旅游產品,塑造當地旅游產品形象。
3.3? 打破聊城區域限制,完備旅游市場運行環境
由政府部門引導,聯合山東省各地區進行有規劃、有規模的旅游產品推介,展現出聊城旅游優勢及內在潛能。積極吸引各地游客,逐漸形成比較穩定的客源市場。聊城旅游業發展空間極大,旅游資源獨具特征及品牌意義。要以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場體系為前提,將各個區域聯結成統一的旅游產品網絡,一起創設優質的旅游運行環境。
3.4? 改進用人機制,引入人才
主動引進旅游人才,創建一體化的人力資源市場、旅游專家隊伍及人才信息庫,優化信息平臺,提升人才引入成效。完善高等院校和旅游培訓機構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了解旅游產業、專業對口的高素質人才。創建旅游業崗位信息庫、旅游專業網站,提供就業崗位,方便相關人員就業,同時使旅游企業可以方便地尋找、聘用高素質人才,確保旅游業后備人才資源充足。
要加強培訓工作,將旅游工作者培養成熟練工作、掌握旅游程序、靈活運用外語、有解決緊急事件及創新性工作能力的全面型人才。積極培養了解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具有旅游社交及服務能力、旅游企業經營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應強化引進力度,提高優秀管理工作者的薪資水平,注重人才優化配置及運用。基層旅游單位領導要主動學習現代旅游開發及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優化旅游行業管理體系。
4? 結束語
要想使聊城旅游業更好地發展,就必須主動優化及改進存在的不足。現階段,旅游業正在逐漸回暖,此時正是改進不足的最佳時機。要主動提高旅游企業跨區域合作競爭能力,打造旅游產品品牌,主動積極引入專業人才,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展現出聊城的歷史文化積淀,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籍振芳.堅持“兩手抓”全力推動山西旅游產業恢復和發展[J].山西政報,2003(15):29-30.
[2]李占泓.聊城A旅游開發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4.
[3]張劍鋒,劉秀榮.魯西旅游中心——聊城市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18):141-142.
[4]楊興勇.素質教育視角下的高職閱讀導引研究——以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2015(10):27-28.
[5]王振健,張保華,李如雪.論糧食主產區農業生態環境的恢復與重建——以山東省聊城市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7):462-465.
[6]向宏發,王學潮.聊城—蘭考陷伏斷裂第四紀活動性的綜合探測研究[J].地震地質,2000(4):35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