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榆林市經濟轉型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從各方面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為當地經濟轉型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煤炭資源型經濟;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13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1?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的SWOT分析
1.1?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優勢分析(S)
1.1.1? 交通優勢
目前,榆林市域高速公路交通網已建成連接山西、關中、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的“三橫兩縱”的交通網路,高速公路總里程逐年遞增。全市現有神朔、神延和包神3條對外鐵路干線,加上即將建成的太中銀鐵路,同時還計劃修建鄭銀高鐵、蘭太高鐵和延榆高鐵,未來鐵路運輸網將繼續完善。
1.1.2? 資源優勢
榆林市被譽為“中國科威特”,可見其資源的豐富程度。目前,全市已發現包括煤炭、天然氣、石油等8大類48種礦產資源,資源品種眾多且品質好。
1.1.3? 旅游資源優勢
榆林市境內擁有豐富的沙漠景觀、古長城遺址、天然淡水湖等。此外,還有西部最大淡水湖紅堿淖、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
1.2?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劣勢分析(W)
1.2.1? 區位劣勢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處西北部內陸,較為封閉,距離較大的經濟帶動點遠,無法享受輻射帶動作用[1]。
1.2.2? 環境脆弱
榆林市處于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的交接處,地貌多山地和黃土丘陵。當地環境極其脆弱,環境自然恢復力差,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煤炭資源型經濟發展方式勢必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逐漸成為制約榆林經濟發展的劣勢。
1.2.3? 自然資源劣勢
自然資源都有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總有資源枯竭的一天。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也面臨著煤炭資源枯竭的一天。“因煤而興,因煤而亡”是所有煤炭資源型城市的難題,也是榆林市煤炭資源的劣勢所在。
1.2.4? 企業規模化程度低
榆林市煤炭業中存在大量中小型民營煤炭企業,大型規模化企業數量較少。沒有形成大型產業鏈,企業之間的合作較少,惡性競爭較多,企業發展環境差,不利于規模化生產。
1.2.5? 技術劣勢
榆林市煤炭經濟發展缺乏大量高精尖人才和行業專業人才。榆林地處陜西最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常有風沙天氣,對人才的吸引力低,留不住人才。同時企業生產設備、生產技術落后,存在較大的技術劣勢。
1.3?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分析(O)
1.3.1? 政府支持
榆林市政府積極引導煤炭企業升級改造,鼓勵各種低能耗和新能源企業落地,高新區為大量企業轉型提供了平臺和政策支持[2]。
1.3.2? 呼包銀榆經濟區
榆林市屬于呼包銀榆經濟區經濟圈中的重要一環,憑借著呼包銀榆經濟區經濟圈優勢和便利,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并借此機會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和資源型產業轉型。
1.4?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威脅分析(T)
1.4.1? 綠色發展要求
煤炭產業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型產業,所以綠色發展趨勢下對煤炭企業的要求更多。榆林市作為以煤炭資源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是唯一出路,但同時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威脅。
1.4.2? 產業競爭大
榆林市煤炭企業眾多,競爭較強。煤炭市場不景氣,許多抗風險能力低的小企業都已經破產、停產,煤炭產業發展“寒冬期”還在繼續。面對激烈的產業競爭,榆林市煤炭經濟轉型發展面臨嚴重威脅。
2? 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戰略
通過對榆林市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的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榆林市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優勢和劣勢。必須利用好外部機遇,迎接挑戰,才能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2.1?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改造
現階段,榆林市經濟發展模式還屬于煤炭資源初級加工及利用的階段,下游延伸力度較小。該階段屬于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在短期內可以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以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不是長遠之計。要往煤炭資源產業的下游拓展延伸,大力發展煤炭資源深加工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煤化工企業,形成完整配套的煤炭產業體系。
2.2? 積極倡導綠色發展
煤炭產業是一個高污染行業,短期經濟利益較高,但長期來說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榆林市經濟轉型發展必須要走綠色發展之路。要為煤炭企業制定關于環境、能耗、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統一標準,針對不同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和提供技術指導。此外,還應該積極引進各種高素質人才,汲取國內外關于煤炭企業降能耗和降污染方面的經驗,大力進行傳統型煤炭產業的升級改造,走上一條屬于榆林市煤炭經濟轉型發展的綠色大道。
2.3? 大力發展旅游業
榆林市位于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交接處,境內擁有豐富的沙漠景觀、古長城遺址、天然淡水湖及丹霞地貌。榆林市有萬里長城第一臺的鎮北臺遺址,有人文景觀紅石峽、統萬城遺址、白云山、青云寺、二郎山、高家堡古城、西峰寺等各大古建筑遺址景點,還有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和獨特自然景觀紅堿淖及丹霞地貌,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2.4?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2.4.1? 積極發展打造“榆林大紅棗”品牌
棗樹是一種耐旱性果樹。榆林地區多山地,氣候較干旱且太陽光照足,光照條件適宜紅棗生長,為紅棗生長提供了必要的光照、熱量條件。榆林大紅棗主產于清澗、綏德、神木、吳堡、佳縣等有黃河或洛河流經的縣區。榆林市應利用好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大力發展紅棗樹種植,利用“榆林大紅棗”品牌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2.4.2? 打造“洋芋”生產基地
陜北洋芋品質較佳,在全國市場上都享譽盛名。榆林市是著名的“洋芋之鄉”,榆林市境內多個縣區都種植洋芋。佳縣、清澗等地是規模最大、種植歷史最悠久的種植地。榆林市應利用好“洋芋之鄉”的優勢,整合土地資源,進行規模化種植,利用便利的公路和鐵路運輸進行跨市場銷售。
3? 結束語
榆林市現階段經濟發展以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為主,但是煤炭資源型經濟的局限性正在逐漸制約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走出困境,榆林市必須進行經濟轉型,走上可持續、綠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吳剛,謝和平,劉虹.煤炭生產的制約瓶頸及變革的方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8(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