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雪
摘 要:小學第一學段,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主,即使在閱讀課上,識字也是關注的焦點。以“部編版”第一學段語文教材為切入點,擬對識字教學策略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識字教學;有趣;有效;有內涵
“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如何幫助學生在短短的兩年內順利達到這個目標呢?這里,我對部編版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游戲互動,激發識字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當一個學生擁有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的效果也得到明顯的提升。游戲對兒童來說是其最感興趣的。孩子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是輕松而又愉快的,感受又是深刻的。把游戲引進課堂,讓游戲和識字結合起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游戲方式,讓索然無趣的識字教學變得情趣盎然。如:猜字謎、摘蘋果、找朋友、開火車、重新排隊等游戲。讓學生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更重要的是成為完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猜謎語的方法來識記生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字;又一次見面了就是“觀”字;一把斷開的梯子就是“非”字。
當然,任何一種游戲都會因玩膩了而降低興趣,因此教師不能總是“開火車”,要不斷變換情景,讓學生在游戲中始終保持激昂的識字興趣。
二、方法引領,提高識字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遠比讓學生掌握漢字本身重要得多。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和學生一起總結一些識記的方法,放手讓孩子去說,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以及大膽探究。
(一)借助圖片識字法
一年級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的時期,看圖識字是學生接觸最早,而且也是最多的一種識字方法。看圖識字是最有利于學生識記漢字的識字教學法。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的識字3“口耳目”中,漢字“火”所配的課文插圖是一堆燃燒的木柴,木柴燃起向上的火焰,與右下角“火”的甲骨文形象十分貼近,雖然“火”字的結構比較簡單,但在圖片的幫助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識記“火”字;漢字“禾”所配的課文插圖是一株成熟的稻谷,有莖有葉,上部是垂向一側的谷穗,和甲骨文“禾”的形象極為貼近,和現代簡體漢字“禾”形象也極為貼近。
(二)偏旁歸類識字法
漢字根據相同的語言含義,按偏旁歸類,這有助于學生認識和掌握字音、字形、字義和識字的規律。同一偏旁構成的合體字所蘊含的意義往往具有相同屬性和特征,根據相同屬性和偏旁劃分類別進行識字教學,體現出漢字偏旁的規律性。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我的發現”板塊時,教材內容呈現出了“樹、林、桃、橋”這類木字旁的字,其中“桃”是一種樹木的名稱,而許多樹木名稱的字都用木字旁,如“柚、槐、樺、楓、柳、楊、棉、橘、桔、柏、椿”等。
當然,識字方法不只這些。只要是對識字教學有益的教學方法,老師都可以搬進課堂,使之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精彩。
三、字源追索,滲透漢字文化
字源識字就是運用造字原理,依據漢字構字規律識字。在識字教學中,漢字字形雖然復雜但仍有規律可循,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識字中逐漸了解、體會和總結漢字本身的規律。部編版教材安排了專門的集中識字單元,同時在語文園地中專設欄目“識字加油站”,以豐富多彩的識字形式,如字理識字、傳統蒙學識字、事物歸類識字、兒歌識字,激發初入學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老師要用好教材,引導孩子從字的源頭學起,讓學生知其形,曉其意,明了漢字的演變及其歷史文化。
如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在教學識記生字“壯”字時,老師可以先出示“壯”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然后告訴學生第一幅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表示古代男子睡覺時將武器放在床邊,給自己壯膽,讓自己放心。所以“壯”帶有強盛的意思,課文中的壯觀意思是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場面盛大,雄偉。再比如教學二年級下冊《太空生活趣事多》中的生字“須”時,要使學生了解“須”的由來、最初的意思以及變化中的含義。老師首先利用畫面拆分組合,講述“須”的演變,讓學生直觀感受過程,明白緣由,“須”字的本義是指人面上的毛,如胡須。這樣追根溯源,探究漢字的構字規律,不著痕跡地滲透漢字文化,讓學生體味到漢字的神奇有趣,從而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提高了識字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所以老師要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地研究,不停地探索,讓枯燥的識字變得有趣、有效、有內涵。
參考文獻:
吳枝南,楊通知,王海福.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研究進展與評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34(4):32-36.
注: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項目編號:MQ201903X)。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