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城市色彩規劃在城市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須綜合運用各相關領域知識,全面考慮城市色彩規劃各項基本功能的實現,圍繞整體和諧、以人為本、地方特色、延續文脈、功能分區、重點塑造幾個設計原則,充分結合設計美學、色彩學等知識,創造具有獨特個性的魅力城市。
關鍵詞:城市;色彩規劃;色彩定位;設計原則;魅力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2-00-03
城市色彩規劃就是“對城市各個構成要素所呈現出來的公共空間相對綜合的色彩面貌進行的設計、管理和實施計劃”[1],楊曾憲在論文中這樣定義城市色彩規劃。北京服裝學院的崔唯教授也指出:“這種色彩計劃一定要建立在符合城市地域、功能、傳統、經濟、審美等特點的基礎上,也是決定城市未來色彩走向的行動綱領,是使一個城市色彩從混沌向有序轉化的必然途徑。”[2]城市色彩規劃其實是把城市作為一個體現多種特定功能的、達到某種視覺意象目標的、巨大的色彩景觀來打造,是在一個綜合性的領域打造城市的整體色彩形象,展現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對于現代城市個性的塑造意義重大。
色彩在視覺藝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學試驗測定,在視覺兩大構成因素‘形與‘色之中,人類對色彩的敏銳度為80%,對形狀的敏銳度約為20%。由此可看出色彩是影響人們感受的第一要素。”[3]可見色彩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4]由于城市色彩涉及城市所有形態,如果對城市色彩不加控制,必將使城市呈現五花八門、一片混亂的色彩狀態。雜亂的色彩必將擾亂人們的生活,更談不上創造美麗的色彩環境。只有對城市色彩進行整體規劃,才能掌控城市色彩的發展方向,使城市呈現出整體的、宜人的、獨特的色彩視覺效果,打造本城市特有的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規劃涉及的關鍵因素——色彩,該如何定位呢?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可知,每種顏色都是一種視覺語言,都能傳達某種視覺信息,給我們相應的視覺感受。但城市色彩規劃中的色彩,不僅僅是簡單的設計色彩,還是必須體現其功能特殊性的設計色彩。國內外很多城市色彩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專家們的研究結果如下。“1.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2.城市色彩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3.城市色彩是城市文明的體現;4.城市色彩是矯正建筑無序狀態的重要手段”;[5]5.城市色彩是展示城市形象與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徑;6.城市色彩要創造整體和諧的視覺美感。城市色彩規劃應當依據城市色彩的功能表現來進行。吳曄在《城市色彩規劃與設計研究》中也提到:“新時期的城市色彩規劃與設計還應體現整體和諧、以人為本、地方特色、延續文脈、功能分區的原則[6]”。此外,城市還需要重點打造幾個城市亮點,就像設計作品中的主次關系、圖底關系,創造藝術上的張弛有度、疏密變化等關系,也可成為城市的形象代言。城市色彩規劃的色彩定位可圍繞整體和諧、以人為本、地方特色(包含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等)、延續文脈、功能分區、重點塑造幾個原則進行。
1 整體和諧,創造舒適統一的美麗城市。
1.1 采用城市色彩主調,統一量大雜亂的城市物象。
城市包含的個體形態相對多樣,材質豐富,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在高低變化、寬窄不一、形狀各異、材質多樣、排列不規則的情況下,創造具有主調的城市色彩,有利于增強城市的統一感,改變雜亂的城市面貌,形成整體和諧的藝術效果。結合幾種輔助色與點綴色的運用,以及形態造型的變化,排列方式的節奏與韻律,可以豐富美化城市的色彩效果。
1.2 選擇具有輕松舒適美感的色彩范圍,創造宜人的城市氛圍。
(1)所有低明度色不宜使用。有的色彩會讓人產生消極、沉重、壓抑、悲傷、郁悶等負面情緒,這類色彩主要以低明度色彩為代表。如果以這類色彩為城市的主調,可以想象將讓生活其間的大眾產生何等難受的感覺。因此針對創造和諧舒適的城市環境來說,城市主調應該避免低明度色調的運用。
(2)中明度色也不宜。中明度色不能給人輕松感,整體感覺不是很濃烈,具有平淡中庸感。中明度范圍的色彩包含很多高純度色,這些濃烈的色彩具有很強的刺激性。例如,大紅色會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產生火與血的聯想等。高純度的藍色,尤其是普藍色,給人寒冷感,如果成為城市主調,雖然夏天可能會讓人覺得更涼快,但冬天的時候會讓人感覺更冷。而我們的城市處于四季交替中,應該采用適宜各個季節的顏色作為城市的主調,所以要以創造始終和諧舒適、輕松的城市環境為目標來選擇城市的主調。除了高純度藍色、紅色這種冷暖傾向特別鮮明的顏色,高明度的淺藍、淺紅色,顏色的冷暖感覺向中性靠攏,刺激減弱,是適合長期注視而不疲勞的輕松柔和的顏色,適目多了。
(3)高明度色除部分高純度色外,其余可用。高明度色中的黃、黃橙、黃綠色純度也較高。高純度的黃色、黃橙色是很溫暖的顏色,如果用此兩色之一作為城市主調,可以想象在夏天會讓身處其中的人們感覺更熱。所以應當選用色彩冷暖感不是很強烈的偏中性的、且能給人輕松愉快感的顏色作為城市主調,以期給市民帶來更大范圍、更長時間的美好心理感受。
由于城市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發展狀況等各有特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定位的范圍比較寬泛,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不可能籠統囊括,只能以部分適合作為城市主調的色卡(本文色卡以中國建筑色卡,國標GB-T18922-2008色卡為標準標示)舉例說明。一般明度值大于7.5、彩度值小于3.6的各個色相的顏色(屬于高明度低純度范疇)都可以作為城市主調色彩。
2 圍繞以人為本,打造貼心宜居的幸福城市
“影響城市色彩的因素很多,不僅包括城市的自然環境狀態(氣候、地理、植被等),還包括城市的公共環境設施(建筑物、廣場、橋梁、園林、雕塑,甚至櫥窗路牌、欄桿等)。”[7]“在城市環境中,建筑是視覺因素組成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建筑色彩是影響城市色彩景觀的決定性因素”。[8]在繁華復雜的現代城市中,色彩非常豐富,但建筑色彩占據城市色彩的主導地位。“將色彩與人體工程學結合共同研究,更加注重環境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所產生的影響,并極力規避色彩使用不當對人造成的生理以及心理危害。”[9]當前,以人為本的思想引入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城市環境色彩的整體關系表現,應當更好地引導民眾的生理、心理狀態,要著重從占城市色彩面積最大的建筑色彩著手,通過建筑色彩的合理搭配、運用,設定好城市色彩的主調。但建筑色彩不僅是城市色彩的重要部分,同時兼顧著使容身其內的民眾獲得更好的使用功能的任務,建筑色彩的用色須首先滿足供人更好使用的功能需要,使形式符合功能發揮的基本要求,這是以人為本原則的基本體現。考慮到“不同色彩、不同材質對光的反射系數也不同,因此在建筑外墻上采用高反射系數的色彩不僅可以提升環境的亮度,更為重要的是,外墻色彩選用淺色調可以很好地散熱”,“合理地運用色彩可以減少城市的能量與物質消耗,為城市的運營和發展節約成本”。[10]把城市色彩主調定位在高明度的淺色調范圍,使環境更明亮,夏天更好地散熱。同時從色彩的心理作用角度來說,淺色調的城市色彩還可以帶給人們輕松的心理感受,使人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生活,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有益健康,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有益人們的色彩環境,是城市色彩以人為本原則的鮮明體現。
3 體現地方特色,創造獨一無二的個性城市。
法國色彩學家朗克洛,從色彩的角度,提出了保護城市色彩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保護地域文化特色的問題,形成了色彩地理學的概念。城市色彩定位不能憑空想象,也不能千篇一律,應當圍繞城市地方特色,創造具有獨特個性的城市色彩。只有充分考慮城市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經濟現狀、城市人群的性格、民族風俗、宗教信仰等特點,掌握目標城市人們對色彩的認知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色彩規劃,才能真正設計出符合當地現狀的城市色彩規劃圖景。針對某城市進行城市色彩規劃,應當考慮該城市的地方特色,設計合適的主調,并使之與環境產生符合城市意象(由城市精神定位與城市形象定位決定的)的對比關系,渲染恰當的氛圍,彰顯傳統歷史文化,反映城市經濟狀況、人們獨特審美等特點。
城市色彩設計應當與該城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市精神定位相統一,有針對性地創造屬于該城市獨特的城市色彩。色彩作為一種設計語言、視覺感知元素,能表達各種不同的情緒,承載各種不同的含義,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效果,只有選擇恰當的城市主色調、輔助色與點綴色,才能創造屬于該城市的個性外貌,只有創造相應的色調氛圍、節奏、韻律及對比關系等,才能最終產生恰當的效果。劉燦在《公共管理視域下城市精神培塑問題研究》中,把城市精神分為共性城市精神和個性城市精神,踐行城市精神的復合培塑模式,在我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和諧、誠信、友善、創新”等的背景下,這種做法是很恰當的。城市精神具有共性的特點,所以反映城市精神的城市色彩,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城市色彩定位有大致的范圍,在此范圍內創造城市個性精神的表現。城市色彩應該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的,能產生美好的感覺的顏色,這也使得城市主色調應當遠離讓人產生壓抑感、沉重感與負面情緒的低明度色調,以及情緒中庸、不悲不喜的中明度中性灰色調,避免對比過弱產生模糊無力感,避免面積相當的對比過強色的使用產生強烈的刺激感與不和諧感。而一個城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必然也是正面的形象塑造,要與其城市精神相統一,因而城市色彩的大致定位可以成立。
4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留住深厚悠遠的故事城市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10]城市歷史文脈是城市發展的鏡子、歷史的記錄,承載古老的文化傳統,訴說著多彩的故事,喚醒無數人的記憶,激發著人們對家鄉的獨特感情。城市色彩應當在政府指導下提取屬于歷史文脈的代表性色樣,在新城區以主色調或輔助色、點綴色的方式作出呼應,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色彩,做好新老城區色彩的協調與統一。
4.1 含大型文保老城區的城市色彩
對屬于文保范圍的傳統大型老城區的城市色彩,可采用色彩調和的手法,統一新老城區色彩。如湖南鳳凰古城,深灰色與土黃色、暗紅色的木色,結合灰色的磚墻與黛瓦、白色裝飾邊、青石板路面,給人樸素、沉穩的心理感覺,似乎在訴說古老綿長的歲月,顏色屬于典型的低明度色調。無論從文保還是從延續歷史文脈方面來說,老城區的色彩都是要保留的,但如果把新城區也做成相同的暗調,勢必使人們被暗色包圍,生活在沉重的環境中,使心情壓抑難受。古城作為城市的點綴與回味,作為一種相異感覺的體驗場所是不錯,畢竟時代在前進,我們應當創造更加宜居美麗的城市,那么如何使新舊城區兩種完全不同的色調和諧起來呢?由于該老城區的色彩不能進行改變,只能在新城區加進調和的因素。可采用色彩調和理論中的點綴方法調和,提取老城區的主要色彩,作為城市色彩輔助色中的一兩種,在新城區色彩中加進相同色塊點綴,形成色彩的呼應效果,增強整體統一感。尤其在接近老城區的地方,輔助色、點綴色可以適當加大面積,使之形成一定的色彩過渡,緩和對比,加強統一感的營造。
4.2 案例
鳳凰縣城中非古城的街區色彩,可以對部分恒定性色彩進行限定使用。提取古城的亮色白色作為建筑色彩主調,提取展現文化底蘊并有溫暖感的暗紅色為輔助色,作為窗框裝飾邊,大招牌底色,及部分墻面裝飾色。而綠化、街頭小品、標示、燈具燈光、 交通工具、行人服飾等非恒定性色彩,不需要也不太可能控制,作為流動的多變的點綴色,可使景觀更加靈動。亦可在大片建筑墻面加進小面積的植被色、天空色、土壤色進行點綴裝飾,與環境呼應。可以感覺到,改造后的街景,呈現出整體統一的、具有強烈節奏感的視覺效果,并且與古城顏色呼應,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
5 結合城市功能分區,創造具有一定色彩標識的便民城市。
5.1 基于以人為本的原則,據城市功能分區現狀設色。
“將城市空間依據不同的功能進行分區,對于行政區域、 居住區、科教文衛區、商業區、歷史保護區域的城市色彩進行色調定位、并形成不同程度的色彩控制力度。”[9]在以往的研究中,這種以城市的功能分區為依據的方式較為常見,但目前的情況可以分為兩類。
(1)功能綜合性區域。“在大城市中,由于城市空間過大、人口過多,為了提升效率,使功能在空間上進一步集中,出現了商業區、辦公區、交通中樞、旅游臺展區、工業區以及文教區等,并相互混合形成了綜合性的區域中心。”[11]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功能分區日益模糊弱化,大量不同類型、功能的建筑混雜,沿街必商,商住一體。面對這種功能含混的街區,依照建筑或區塊功能分區而進行色彩的設計變得不切實際。凡有居住功能的建筑,應以人為本,創造輕松宜居的環境,色彩應當避免對比過分強烈、色調過分濃烈。而其他混合建筑可在采用城市主調的基礎上,簡化色彩的變化,輔助色純度稍低,創造相對安靜的心理感覺,使功能多樣的場所不過分喧鬧。
(2)按功能分區的中小城市。有些中小城市,功能分區較為明確、單一,產業布局明晰,可以依據城市功能分區進行色彩分區規劃。在充分考慮其他城市功能的基礎上,確定城市主色調之后,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應選擇能產生與功能相適應的心理效應的色彩作為輔助色。一般來說,行政區域可以用表達理性意義的、冷靜的、較高純度的藍色作為輔助色;居住區可以用表達溫暖感的較高純度的橙色、黃色、紅色等暖色作為輔助色;科教文衛區可以將幾種色搭配使用作為輔助色,用暗暖色系表現文化的厚重感,藍色表達科技感,綠色代表生命、健康、安全、衛生等;商業區可以使用高純度色彩,并加強色相的對比,產生現代繁華與生動活潑之感;歷史保護區域則保留原來的色彩,提供使用色標范圍,限制新色彩的使用。
行政區域輔助色彩代表類型:明度居中或稍低藍色,顯莊重(點綴色彩:黑色、植物色、土壤色)。
文教區輔助色彩代表類型:厚重,具有文化底蘊感(點綴色彩:代表科技的藍色、植物色、土壤色)。
醫院輔助色代表類型:純度較高的綠色相。
醫院點綴色代表類型:淺藍、淺暖、白、紅十字色。
商業區輔助色代表類型:選擇多種高純度顏色形成強烈對比,體現繁華、活躍氣氛(點綴白、黑色,有利于色彩協調,強化純度對比)。
5.2 功能分區設色還應與城市精神、城市色彩等相統一
如果單憑某種功能進行色彩設計,由于功能屬性的一致性,勢必使城市色彩形成新一輪的“千城一面”。因此,必須將城市色彩功能分區情況與城市精神定位、城市形象定位設色相統一,與其他城市色彩功能相呼應,創造個性鮮明的城市色彩。可在城市主調的基礎上,加進不同的代表區域功能的色彩作為輔助色,其色塊的形狀可與本土傳統紋樣形象掛鉤,通過色彩、形狀、材料性能質感的選擇與對比關系的處理,產生或沉穩或輕快,或理性或感性,或古老或現代,或大氣磅礴或輕盈空靈等感覺,表現不同的區域功能特點。
6 進行重點塑造,創造輕松享受的藝術城市
在圍繞整體和諧、以人為本、地方特色、延續文脈、功能分區幾個原則進行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精心打造多個城市重要節點與重要街區,使其成為大型藝術景觀,成為城市生活的亮點與中心。重要節點如老城區、游樂廣場、休閑廣場等,重要街區如繁華的商業街、人口密集的旅游景區街道等,創造藝術上的疏密變化、松緊變化、主次關系、節奏關系、呼應關系、整體關系等,而色彩方面不妨讓城市主色調變成重點區域的輔助色、面積不大的區域的點綴色,只要不影響整個城市的主調即可。精心打造的大型優美景觀與街區,可以陶冶市民的藝術情操,提升城市的記憶度、魅力度,為市民提供回歸生命本身、真正來自生活的最大愉悅感,掀起市民的情感高潮,增強市民的集體歸屬感、大家庭的溫暖幸福感。這樣的城市必將成為民眾喜愛的個性熱土。
7 結語
城市色彩規劃是一個跨景觀建筑學、建筑學、城市設計、城市規劃、色彩學等多學科交融的綜合性研究領域。只有綜合全面地調研分析、歸納總結、設計與反饋,才能最終形成恰當的城市色彩規劃方案。
參考文獻:
[1] 楊曾憲.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的意義及原則[J].城市,2004(1):45.
[2] 崔唯.城市環境色彩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10-11.
[3] 張偉,周愛田.徐州城市主色調:黃灰雅調[N].彭城晚報,2011-02-21(A05).
[4] 陳柳欽.城市色彩及其規劃設計[J].中國名城,2011(10):9.
[5] 李慧宇.淺析城市色彩設計對于城市規劃的意義[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5(9):34-35.
[6] 吳曄.城市色彩規劃與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34-37.
[7] 中國流行色協會.當代亞洲色彩應用 第四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C].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156.
[8] 尹思謹.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79.
[9] 邊文娟.基于新文脈主義的城市色彩可持續發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5:3,44.
[10] 白龍.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今日談)[N].人民日報,2020-02-08.
[11] 王岳頤.基于操作視角的城市空間色彩規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95.
作者簡介:楊艾云(1975—),女,湖南益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城市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