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茵茵
摘 要:課堂練習對于數學學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題目,如何一改以前枯燥乏味的數學練習模式,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關于如何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練習的研究,意義重大。
關鍵詞:趣味;練習;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且進行計算的學科[1]。課堂練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在實踐中將新授知識加以應用、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促進教師有效的反思。然而課堂練習的設計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仍然存在枯燥、乏味、機械重復、搞題海戰術的現象,這極大地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改善這一現象,就不利于學生學習初中乃至高中的數學課程。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內在的興趣”[2]。筆者談談如何在課堂練習中巧借“趣味”,讓課堂充滿思考味。
一、讓趣味練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的練習,對幫助學生克服排斥做題心理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把趣味貫穿于練習之中,不僅讓學生溫故知新,而且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從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讓趣味練習誘發學生的好奇心
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是小學生的特點。新奇事物能驅使他們主動去觀察、探索、思考,有利于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在完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這一教學后,我拿出一個蘋果,學生好奇地看著蘋果。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誰有辦法計算出它的體積。
學生一:利用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來計算。
學生二:不行,它是一個不規則的物體。
學生三:準備一個長方體盒子,用小刀把青蘋果切碎,裝進去,再來量出長、寬、高就可以利用公式了。
學生四:不行,塊與塊之間有空隙,有誤差,用榨汁機把它榨成汁再裝進去。
學生五:這個辦法也有誤差,因為倒的過程果汁會流失……
教師抓住契機問:“看來同學們的方法很多,但都有缺陷,我有一個好辦法,你們想知道嗎?”這時學生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辦法呢?抓住這一時刻,教師接著說:“你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去思考,下一節課和老師比比誰的辦法好。”這樣的練習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心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起到一定的支配和調節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好好利用練習這一平臺誘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三、讓趣味練習引發學生的質疑
古人云:“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3]這句話的意思是求知的過程要經歷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思考探究—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進步。因此,要結合教材特點,把趣味融入練習中設置懸念,引起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生疑、釋疑,主動去思考探究。
在完成“三角形的分類”的教學后,設計了一道練習題:每個三角形只露出一個角,以“角”作為分類標準,判斷是什么三角形?
第一題只露出一個鈍角;第二題露出一個銳角。
第一題孩子們輕松地判斷出是“鈍角三角形”;第二題大部分學生說“銳角三角形”,這時班級上的學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學生一:是銳角三角形,因為露出一個銳角。
學生二:理由不夠充分,銳角三角形必需三個角都是銳角。
學生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因為這三種三角形都至少有2個銳角。
在這樣的質疑聲音中揭曉了答案。如此的質疑和釋疑,讓練習變得“活”起來了,孩子們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課堂充滿了活力。
四、讓趣味練習帶學生回歸生活
小學生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種種事物充滿新鮮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通常會把生活常識和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練習情景和生活實際完美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滲透數學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出示一道練習“我當小小售貨員”。每四人為一組,分角色扮演售貨員、消費者,帶上玩具、錢模擬購物情景,購物,計算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在小組內交流。
通過角色的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過程。學生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體驗了數學練習的趣味性,也理解了數學來源于生活。
總之,增加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質疑能力等,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筆者強調數學練習的趣味性,并不是否定或者排斥基本的練習模式,而是在基本的練習模式中穿插適量的趣味練習,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華國棟.教育研究方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苗瑞芳.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學周刊,2011(17):92-93
[3]紀曉村.小學數學興趣教學[M].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與山東教育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199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