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敬郊
【摘要】目的 分析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偏癱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接診的腦梗死偏癱患者114例為臨床觀察對象,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康復訓練的治療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加入針刺療法進行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行為能力評分情況整體不存在明顯差異,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行為能力評分整體高于對照組患者。結論 在治療腦梗死偏癱患者的過程中,相比于單純采用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針刺療法;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偏癱;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2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新的治療方法的應用到治療當中,尤其是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最近幾年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但是,腦梗死患者接受治療后存在的偏癱問題依然困擾著眾多患者,因此,醫護人員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需要加大對于患者后期康復治療的重視程度。文章就針對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具體分析,現報告研究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57例患者,男28例,女29例,患者年齡29~72歲,平均(50.6±2.3)歲;觀察組57例患者,男30例,女27例,患者年齡28~70歲,平均(51.7±2.4)歲。
1.2 方法
本次參與研究的兩組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規康復訓練,患者在接受常規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調整好自己的體位,患者先保持平臥位,膝關節、下肢髖關節自然伸展,后將體位調整至側臥位,上方肢體膝關節、髖關節同時彎曲90度,調整體位反復進行練習。其次,患者需要在醫護人員或是家人的幫助下進行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的伸展以及旋轉運動,患者在醫護人員或是家人的輔助下進行被動運動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疼痛感需要立即停止,此項運動患者每日需要進行6組,持續的時間為10 min[1]。此外,患者還需要主動活動自己的患肢,這項運動主要以關節運動、肌肉收縮運動為主,運動的強度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
在上述治療方式的基礎之上,觀察組患者需要同時接受針刺療法治療,醫生需要采用一次性不銹鋼針為患者針灸,在取穴的過程中,所選取的穴位主要為患者偏癱一側的穴位,具體包括患者的太陽穴、百會穴、督脈以及神聰穴,施針過程中選擇間歇捻轉手法,每分鐘100轉。而在下肢取穴過程中,所選擇的穴位主要為足厥陰肝經、涌泉穴、足三里、太沖穴、承山穴、血海穴、三陰交,進針方式為斜刺或直刺,施針過程中選擇平補平瀉法、捻轉補法以及捻轉瀉法,每分鐘100轉,每次治療時間為30 min,患者每周需要接受5次治療,治療時間持續8周。與此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需要適當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治療過程中,對于存在足內翻問題的患者,一方面要刺激患者的輔陽穴,與此同時,還需要沿著患者的足少陽膽經逐步向下進行針灸刺激,在位置的選擇方面,需要嚴格依照腓腸肌的走向來進行推進,在此基礎上,通過刺激,使患者的腓腸肌能夠加大收縮力度,進而使患者的足內翻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糾正。若患者的下肢存在不能抬高的問題,在對患者進行針灸的過程中則主要選擇梁丘穴以及血海穴,走向為胃經以及脾經向上,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患者的兩經進行刺激,促進患者的四頭肌收縮,解決患者無法抬腿的問題。針對部分患者存在的外下垂問題,在對患者進行針灸刺激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三陽排列針刺的方式,穴位選擇包括陽谷、陽池以及陽溪,在此基礎上,刺激患者的腕短伸肌以及腕長伸肌,解決患者的腕下垂問題。在患者進行還有針刺治療的過程中,針數以及針距的確定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肌力越弱,針數越多,針距越短。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行為能力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證治療效果,實效性的保證是一個前提條件,實際治療過程中,要想在短時間內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的方式十分有效,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對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能夠有效保證患者日常的工作質量和生活質量。研究顯示,腦梗死患者發病11周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期,超過這一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治療的效果也會相應下降。從國內的研究情況來看,腦梗死患者發病后,隨著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穩定,48小時后即可引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康復鍛煉。本次研究中,為了保證患者的康復效果,避免因過度鍛煉給患者肌體造成損傷,康復治療活動主要開始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之后,與此同時,確保康復治療活動的開始時間在患者發病72小時之后。從腦梗死偏癱患者自身的情況來看,雖然受疾病的影響,部分患者的神經功能已經出現了損傷,但是,多數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依然能夠保持正常運轉,逐步神經系統在實際運轉的過程中具備代償患者神經功能的作用。因此,在患者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患者的部分神經元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因此,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并非完全不可逆的損傷。本次研究中,主要基于中醫理論的經絡學說對采用針刺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輔以有效的康復訓練,進而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
在采用針刺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頭針取穴能夠刺激患者大腦皮層的相關功能區,使患者神經元細胞的興奮性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緩解患者腦部缺氧缺血的問題,充分發揮神經元功能的活性,使患者神經支配方面的功能能夠得到有效恢復。而在對患者的下肢穴位進行刺激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起到疏通患者經絡的作用,與此同時,能夠提升患者氣血運行的通暢度,刺激患者肌肉收縮,有研究顯示,針對患者足厥陰肝經進行刺激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張力,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的狀態,在此基礎上,增強神經元對患者肌肉的控制能力,有效緩解患者的肌肉痙攣問題。
與此同時,配合使用康復訓練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減輕患者的肌肉痙攣問題,與此同時,提升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恢復。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只接受常規康復訓練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采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從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其行為能力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對照組患者來說,觀察組患者的行為能力提升幅度較大。這也間接驗證了上述研究中我們提出的結論,即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方法治療腦梗死偏癱患者具有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治療腦梗死偏癱患者的過程中,相比于單純采用康復訓練治療的方法,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療法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肢體的運動能力,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郎 奕,李匡時,楊嘉頤,崔方圓,白 文,梁楚西.針刺頂顳前斜線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腦灰質重塑的影響[J].針刺研究,2020,45(02):141-147.
[2] 謝 靜.奧塔戈運動訓練聯合蕭氏雙C護理模式在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1):1364-1368+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