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平

一、教學內容分析
《螞蟻做操》是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要注意積是由一位數乘兩位數個位的積與十位的積合成的。這就是一位數既要乘兩位數的個位,也要乘兩位數的十位的根據和原因。
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難點:理解乘法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二、導學案設計
課題:螞蟻做操
課型:新授課
設計意圖:1.自主探究,體驗筆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過學生自己嘗試、探究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教師適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構新知。
2.仔細觀察,掌握筆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學習乘法豎式時,教師先不講解,而是讓學生通過觀看點子圖演示了解乘法堅式的寫法,體會乘法豎式的算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及時強化學到的知識,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教學準備:課件、點子圖。
教學環節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教師指導:1.計算。
2×30? 20×4
2.觀察算式12×4與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區別。
3.導入新課:12×4這個算式怎樣用豎式計算呢?
學生活動:1.在練習本上完成,小組之間交流答案。
2.找出兩組算式的區別,小組之間交流觀察的結果,并匯報。
效果檢測:填空。
(1)6個十是( ),10個十是( ),12個十是( )。
(2)8個百是( ),10個百是( ),13個百是( )。
教學環節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指導:1.課件出示教材第52頁情境圖。
(1)想一想:從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試一試:在點子圖上圈一圈。
(3)做一做:根據圈法嘗試列式計算。
(4)比一比:哪種算法更容易理解。
2.探究12×4的筆算方法。
(1)課件出示豎式,結合點子圖說一說豎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組織討論:乘法豎式的簡寫方法。
3.探究213×3的計算方法。
(1)自學:口算應該怎樣算?
(2)引導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4.總結筆算方法。
學生活動:1.(1)觀察情境圖,自主回答。
(2)獨立圈畫點子圖后匯報。
(3)方法一:
6×4=24? ?24×2=48
方法二:
12×2=24? 24×2=48
(4)分別說出自己對算法的理解。
2.(1)小組之間交流豎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①8表示點子圖中的2個4,即2×4的結果。
②40表示點子圖中的4個10,即10×4的結果。
③48是40+8的結果,表示螞蟻的總只數。
(2)相互交流后匯報并練習書寫方法。
3.(1)口算。
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2)用豎式計算,小組內交流,并在全班匯報。
4.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數乘起,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哪一位的下面。
效果檢測:1.算一算。
2×10= 3×20= 5×7=
6×5= 3×9=? 3×4=
2.填一填。
(1)23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2)123是由1個(? )、2個(? ?)和3個(? )組成的。
3.連一連。
22×3? ? ? 11×6
42×2? ? ? 3×33
33×3? ? ? 12×4
6×8? ? ? 21×4
4.改一改
1 1 2
× 3
改正:
3 3 6
2 1 4
×? 2
改正:
2 2 8
教學環節三:鞏固應用
教師指導:1.完成教材第53頁第1題。
2.完成教材第53頁第2題。
學生活動:1.獨立思考解答后,集體訂正。
2.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自己的答案。
效果檢測:解決問題。
淘氣有一本故事書,共有80頁,他每天讀21頁,4天能讀完嗎?
教學環節四:課堂總結。
教師指導: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2.布置課后作業。
學生活動: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螞蟻做操
1 2
× 4
4 8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把一位數寫在兩、三位數的下面,與兩、三位數的個位對齊,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兩、三位數每一位上的數,與哪個數位上的數相乘,就在橫線下面對著哪一位寫。
三、教學反思
1.重視動手操作
在小學數學課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去發現總結,得出結論。學生的發展就能在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時,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得到12×4的兩種算法,這時老師應引導學生結合不同的圈畫方式,在直觀的圖中理解。教學中體現出學生動手圈畫幫助理解的重要性。
2.注重算理與算法的平衡
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強調小組合作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相信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遠遠勝于個人。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