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虹 田華
從教二十年來,學生一茬一茬地畢業了,我也一天一天地變老了,周圍的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我的初心——“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沐浴著,課程改革帶來的春風;享受著,課程改革帶來的陽光。2011年以來,我校掀起一場如火如荼的課改熱潮,借鑒太谷、杜郎口的成功教學經驗,在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下,我校結合自身的實際創建了適合本校特點的“五環節自主探究式”新教學模式,提出了“讓課堂聽到學生的聲音”這個口號,以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從而創建高效課堂。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我校的五環節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為導航,每一個課時力求按照“自學感悟 質疑尋難——小組交流? ?互學共享——提煉要點 合作探究——鞏固檢測 拓展提高——總結反思 自我構建”五環節來備課。上課,努力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響應了我校“讓課堂聽到學生的聲音”的號召。每個課時都要先交給學生在組內預習、自學、交流“你懂得了什么,預習后有什么收獲”、提出你不懂的問題,先在組內互相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共同解決。有了這兩個環節,學生已經對要學的知識有了比較深的了解,接下來的第三、四、五環節就水到渠成了。在這五環節的引領下,整個課堂不僅結構清晰,而且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孩子們,代替了以往的滿堂灌。
在這幾個環節中。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小組交流,互學共享”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科學地進行分組
科學分組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節。我們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的組成遵循“組內異質,組組同質”的原則。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行分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促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我將學生分為組長,2號、3號、4號組員。合作學習中及時整理組內討論成果,最后把有價值的信息推薦給全班同學。針對一個問題的多種思路,每個成員都可以分別講解,最后由一人進行評價總結。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就預習筆記,各小組談自己的自習收獲。然后動手擺小圓片,互相交流是如何擺的,他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探究“倍”與我們學過的乘法和除法有什么樣的關系?通過畫一畫、擺一擺得出其結論,達到互學共享的效果。
二、培養合作意識
剛開始訓練小組合作,孩子們看似熱熱鬧鬧在討論,在分享展示時卻少有人敢于大膽匯報交流,即使有一兩個,也是語無倫次,表達不清。于是我先讓孩子們練膽兒,讓那些羞澀內向的孩子也敢于大膽說話。對于分享展示我采取樹立榜樣的方法,專挑幾個大膽回答問題的同學,然后進行鼓勵,讓幾個同學在課堂上出風頭,令同學們佩服,漸漸地他們越來越“樂說”,而且他們的熱情慢慢帶動了更多同學參與其中,同學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但每個小組總有一個同學在每個任務環節跟不上趟,這時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自己完成任務不算,必須是組內每個成員都完成,組長帶領其他成員幫助沒有完成任務的組員,積極指導、督促他們完成任務。這樣,每個小組成員都越來越積極,小組的力量得到了實效發揮。
三、利用評價方案,培養小組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樂說、多說、會說
此環節利用的是我校實施的“積分換星”激勵性評價方案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捆綁評價。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勵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為了讓每位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課堂中舉行小組學習競賽、評比活動。每節課,根據實際情況,以小組內全員參與程度來打分,以此來激發孩子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性。通過小組自評、互評,選出優秀小組和個人,形成競爭,以利于下次合作學習的開展。這樣的學習方式,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最終促使每個同學都敢于站起來說,讓課堂真正聽到學生的聲音。
在這個環節中,我越來越感受到小組合作帶給我們的喜悅。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是無窮大的,當孩子們坐在小組內,臉上洋溢著的是輕松快樂的笑容,沒有了端端正正、背著小手、坐得直直的聽老師講課時的緊張與嚴肅,取而代之的是小組內大聲的討論、積極的說、大膽的提問。再利用我們學校的星級評價,提出問題會有得分獎勵,孩子們越發搶著回答問題。漸漸地,孩子們變得膽大了,變得愛說話了,變得善于思考了,懂得互相忍讓、互相幫助了……他們都因為小小的成功而興奮不已。尤其在活動課時,孩子們表現得更加積極,爭著搶著說,達到了樂說、多說、會說的目的,“讓課堂聽到學生的聲音”真正落到實處。
雖然收獲了滿滿的碩果,但如何讓“課堂聽到更多學生的聲音”,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樂說、多說、會說”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話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并在研究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摸索、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于這些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并且會一路堅定地走下去!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