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星
摘 要:班主任的人性化教育體現了現代德育精神,反映了新世紀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人性化教育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學生的期待,所以,班主任要不斷地更新觀念,勇于實踐,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以孩子為前提,掌握科學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愛;尊重;賞識;寬容;以人為本
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歡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親堅持對她說:“你很優秀,真的。”這個女孩就是乒乓球國手鄧亞萍。
其實在德育中,激勵性的語言至關重要,諺語有云:“它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準確生動的鼓勵語言能始終緊扣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一、鼓勵的語言是“隱形的翅膀”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就像歌詞里唱的那樣,教師的語言就像“隱形的翅膀”,默默地鼓勵孩子不斷進步,樹立信心。哪怕是一點進步,我們都要鼓勵孩子,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1.“真誠”鼓勵
一位哲人說過:“只有真實的贊美才最能打動人的心靈。”所以我就通過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實事求是地鼓勵他們。我班的吳同學,上課喜歡做小動作,不論是尺還是鉛筆或是橡皮,都能成為他心愛的玩具。一次上課時,他又在玩了,根據以往的經驗,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先提醒了他,請他注意力要集中。當他稍認真些,我就及時表揚他上課認真,有進步了,要繼續努力。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當時他非常高興。在下面的課堂上他再也沒有擺弄那些心愛的玩具,所以下課時我又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現在的他已經把那些心愛的玩具都收起來了,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了。
2.“亮點”鼓勵
班級里有一個女孩子,內向又安靜,學習成績也不錯,可是她喜歡每天早上抱著媽媽不放手,不肯離開媽媽半步。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她在教室里想要回家的場景,早自習的時候來得很晚,不情愿地進了教室,過了一會放聲大哭想要找媽媽,接著就沖出去了,完全不給人反應的時間。我連忙去拉她,她卻拼命打著我伸過去的雙手,我的衣服上也被踹上了一個個腳印,我著實被嚇了一跳,手足無措地看著她。“老師,你別管她,她以前就是這個樣子。”“對啊,她喜歡躲到廁所去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我立刻制止了孩子們的議論,電話叫來了她媽媽去安撫她的情緒,讓媽媽陪著上課。一連幾天,課堂上她都是那么安靜,要么看書,要么趴著,或者突然站起來,確認媽媽有沒有走……我每次試圖跟她說話,都沒有回應。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吃不消陪讀回家了,她也跑回家了,一陣人仰馬翻后把她找到,心底的一個聲音堅定地告訴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開始留意她看的書本,看看如何才能走近她。平時只要有空閑,我就會在她桌子前輕輕地跟她說幾句話,或者提一個小問題,盼望著她有一天能回應一句。
下半學期開學,第一節語文課,我照例走到她跟前,發現她在看《草房子》,我立刻贊嘆:“你真會看書,新買的啊?”習慣了她沉默,我照例捏捏她的小臉,準備回講臺講課,沒想到,她突然小聲地說:“媽媽買的。”毫不夸張地說,當時的我真的感覺聽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花開的聲音!我驚喜地張大了嘴巴,立刻說:“我也喜歡看呢!”孩子們也跟著七嘴八舌地贊嘆起來,最后全班一致通過同讀一本書就選《草房子》了,我看到,她第一次目光不再害怕,而是閃著喜悅的光……
3.“間接”鼓勵
間接的鼓勵,在教育時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時候,我們與家長的聯系一般都是孩子犯錯誤了,雙方互相通氣,俗稱“告狀”。記得有一次我給我班的章××家長打電話,是他的爸爸接的,第一句就是問我:“我家小孩是不在學校表現不好啊?我知道的,他就是喜歡說話,上課不認真。”我笑了,馬上說:“你猜錯了,我是打電話來表揚他的。”“啊!表揚他?”電話那邊的聲音明顯高了八度,然后馬上說:“謝謝老師,他最近表現怎樣?”我們在電話里談了孩子的情況,對于打電話給家長我并沒有告訴孩子,但第二天課間的時候,我聽到章××興奮地跟其他同學說:“吳老師表揚我了,昨天給我爸爸打了電話。”其他同學也發出羨慕的聲音。其實孩子很在乎大人對他的看法,如果有進步及時表示肯定,哪怕是隨口的表揚,孩子心里也感覺很美。
二、鼓勵的語言是“前進的動力”
對別人的贊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樣讓人心靈滋潤,受到鼓勵的人能激發出一股自信與沖勁而引發出潛力。有人說,信心是奇跡。愿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學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師”。然而,要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遠信心百倍,不被挫敗,我們能送給孩子哪句話呢?
1.語言鼓勵要“新鮮”
小學生天真無邪,他們對周圍新穎、奇特、感性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當一位教師的談吐舉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時,往往是因為教師強烈的語感,豐富的表情以及變化多端、清新獨特的語言激勵在不斷地感化著學生。學生渴望教師的認可、重視,更渴望每時每刻都能從教師那兒獲取新鮮的激勵信息,來不斷刺激強烈的進取心。如要讓學生一下子改變形成已久的不良行為習慣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教師堅持用新鮮的語言激勵、鼓舞學生。
2.語言鼓勵要“真實”
所謂“真實”,就是教師在鼓勵每位學生時所用語言要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鼓勵,不要只為了圖新求異,而忽視了事實的客觀性。否則,學生就會覺得教師是在欺騙唬弄自己,甚至懷疑教師有可能是在諷刺挖苦自己。鼓勵要做到“實實在在”,把每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子女、朋友一般,以誠相待。
總之,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面孔,特別是小學生,幼稚活潑好動,不容易控制自己,這就要靠教師,開動腦子多用巧妙語言鼓勵,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