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 要:傳統的聽課評課模式,主要是針對教師對教案的設計,重難點的突破和課堂組織能力進行評價、探討、反思和學習。但由于這種方式不夠細化,指導性和針對性不強,教師成長起來慢。而課堂觀察是旨在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改善教學行為,進而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英語;聽課;生活課堂
對于生活課堂,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社會即學校”“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英語教師就應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筆者最終確立了圍繞課堂觀察技術的運用和打造英語生活課堂這兩個點來打造高效英語學科組的計劃。
對于課堂觀察,筆者根據英語學科活動多、師生交流頻繁等獨特的風格,設計了多張具有英語學科獨特特點的觀察量表。如課程資源觀察量表、開發多樣性觀察量表、教師工作方式觀察量表、學生發言習慣觀察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觀察量表、生活化素材使用觀察量表。在每個月的英語組互動式聽課中,筆者和所在教研組的老師都嚴格按照課堂觀察的步驟進行操作,以便觀察教師帶著思考進入課堂,也有利于解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幾個月的堅持下,英語組的全體教師對課堂觀察的程序更加明晰,觀察的方法更加得心應手,英語組的做法也得到了全校教師的認可。以下舉例說明。
課堂觀察的步驟:以課前會議(說課議課)為起點,以課堂觀察為基礎,以課后會議(課后議課、反思改進)為核心,三個環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堂觀察的循環。英語組舉行了針對兩節展示課的課前會議,兩位授課教師分別進行了說課。說課的內容包括:一是介紹教學背景(包括學習基礎、學生狀況、特殊學生、目標任務與分解等)以增進觀課教師對課堂情況的了解,增進對本課教學基礎和后續發展的理解。二是在議課主題下介紹本課的教學設想和將要展開的主要教學活動,提示重點觀察的現象和時機。三是要介紹自己不同常規的教學創新,以避免參與者帶著約定俗成的觀念和想法來觀察和研究課堂;四是圍繞本節課所能運用的生活化素材進行介紹,包括生活化素材使用的環節、使用的方法、要達到的效果。學校的四位觀察教師針對兩位教師的說課,從教學環節、活動設計、資源運用、生活化素材的拓展等方面進行了提問,兩位授課教師進行了現場的解釋與回答。此后,兩位授課教師針對自己在備課、試講中出現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向觀察教師提出了自己希望被關注的方面,與觀察教師商定了觀察點,修改完善了團隊展示中所要使用的觀察量表。
隨后,學校兩位教師現場做課,四位觀察教師結合量表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并做出了詳細的數字統計。在課后會議中,兩位授課教師暢談了自己的設計初衷及教后感想,并反思了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四位觀察教師分別圍繞生活化素材的選取以及教師活動用時、學生活動用時三個方面進行了一對一的反饋。在反饋中,針對生活化素材的使用觀察量表,觀察教師針對性地指出了兩位教師恰當使用生活化素材的次數;從教學時間用時的反饋中,兩位上課教師也找到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的問題。兩位觀察教師將每位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的用時進行了數字統計,同時,將教師的講解用時、學生活動用時、師生互動用時也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在觀察教師的比對和反饋中,清晰地看到了兩位教師都存在講解時間長,學生操練時間短、機械操練不夠扎實的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觀察教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解決的策略,教研員給予了全方位的指導,同時,根據找到的問題,又確定了針對教師課堂用時多的問題的再次約課和跟進指導。
好課多研磨。有了課堂觀察量表的依托,老師發現問題更加敏銳、解決課堂問題更有抓手,同時借助對課堂觀察觀察技術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深深地感到了課堂觀察技術對英語教師帶來的變化:
1.教師參加主題研討活動的熱情更高了,研討氛圍更濃了。英語組的教師每次都會帶著許多問題來參加聽課活動。在聽課時仔細觀察,在課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激烈的討論,成為英語組教研活動的慣例。以前,教師都是在半強迫的情況下來聽課和研討,現在大家積極踴躍地參加活動。在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能夠圍繞課堂情況,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許多有深度的問題,引發大家的深思。課堂觀察落到了實處,促進了合作文化的形成。
2.喚醒了教師自我提高與專業發展的意識。對教師而言,一旦學著去科學地觀察課堂,必然會被帶入一種研究狀態。他們就會去思考“我記錄前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如何識別哪些數據是主要數據或次要數據?”“怎樣記錄才能使得到的數據更完整?”等問題。長此以往,教師就會“像專家一樣思考”。
總之,把傳統的聽評課與課堂觀察量表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結合起來,有助于英語課堂生活化的開展。同時,對于英語生活化課堂的打造將繼續尋找真實、常態的英語生活語境,創設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的生活課堂。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