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摘 要:認識千以內的數,是“認識萬以內的數”學習的第一層次。“千以內數的認識”對于“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價值,完全雷同于“萬以內數的認識”對于整個整數認識的價值。學生已經認識了百以內的數,將要認識萬以內的數,如果不以千以內數的認識為臺階,那么學生的認識結構中就會有斷層,后續學習就舉步維艱。認識千以內的數,在兒童整個整數認識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啟后的價值。
關鍵詞:多元表征;認知結構;數數
“千以內數的認識”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萬以內的數”單元的內容,是小學階段數的認識教學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之一。這種重要性表現在:其一,計數方法中,萬以內數是第一級,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十進制計數法形成完整的認識,這樣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就有了基礎;其二,萬以內數的有關知識,比如數的順序、組成、讀寫方法、數的大小比較都是整數認識中最基本、最基礎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以后都可以類比推理到更大數的學習中去,進而形成完善的整數知識體系。
在本課的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怎樣以點帶面研究所有三位數的意義?用什么方式讓學生能夠獨立地闡釋抽象的數的意義,而不是由教師牽著學生亦步亦趨地學?學生獨立學的過程中怎樣實現深度學習,引導學生厘清一個數與計數單位間的關系、數與數之間的關系,以及把握住計數的基本原理?
【片斷1】直觀多元表征,研究數的組成。
師:哪一組來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們研究了哪一個數?
生:300。
師:為什么選這個數?
生1:300是一個整百數。
生2:它擺起來比較快。
師:有其他辦法嗎?(小棒、方塊圖、計數器的擺法)它擺的是300嗎?
師:表示300,可以是在計數器的百位上撥三粒珠,也可以是3大板方塊,還可以是3捆小棒,它們都表示3個一百,3個一百是300。
師:3個一百是300,想一想,它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生1:299。
生2:200。
師:到底是幾?我們借助方塊圖來擺一擺。(出示3個百里去掉一個)
演示:從這一個百去掉1成了99,再和剩下的兩個百合起來就是299……
【思考】拐彎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所以成為難點,是因為沒有直觀幫助學生把握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引入方塊圖,不能僅僅用在體會某個特定的數與計數單位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數的組成,更應該在學習難點的突破中發揮作用。此處,300前面一個數為什么是299,方塊圖的變化把其間的道理呈現得清清楚楚,以此類推,從而解決了所有的整百數前面到底是多少的問題。
【片斷2】依托數(shǔ)數活動,認識“千”和數序。
師:555和860,哪一個數能更快地數到一千?
生:860離1000更近。
師:正因為它比較大,所以它離1000更近。860和555大概是在哪個位置?
師:想要從860數到1000,怎樣數更快?
生:960…
師:這是一千嗎?讓我們慢鏡頭回放,這是800,我們剛才從860,數了一百,數到了多少?960。看來,現在和1000的距離已經不滿100了,如果還是一百一百地數的話,就會超過一千了。接下來該怎么數?
生:十個十個地數。
師:從860先數到960,再十個十個地數,從960一直數到1000。
師: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現在要從555數到1000,你打算怎么數?
生:先一百一百地數,數到955;再十個十個地數,數到995;最后一個一個地數,正好數到1000。
師:你的觀察真仔細……
【思考】數(shù),源于數(shǔ)。引導學生從一百數到一千,呈現把10板方塊合并成一個大正方體的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認數工具進行體驗活動。借助計數器、方塊圖、小棒圖、數軸,經歷計數單位“千”的產生過程,建立“千”的多元直觀模型。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的多元直觀表征,其意義在于,各種直觀方式各有特點,在數感養成的不同方面各具優勢。直數(shǔ)數活動是認識數(shù)的重要基礎,也是體會數與數順序的重要載體,這里給出的辦法是不指定數(shǔ)數的單位,讓學生依據正在數(shǔ)的數和1000間的關系,靈活地選擇恰當的單位,數(shǔ)的過程就是不斷琢磨兩者間關系的過程,教學因而具有了高附加值。觀方式的多元,其終極意義是促進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數感更為豐富與透徹。
【片斷3】經歷三次進位,感受神奇的一千。
師:999添了1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神奇的瞬間!(課件演示)這是999,添上1。9個一和1個一合成了1個十,1個十和9個十又合成了1個百,1個百和9個百組成了一個千。看到了嗎?經歷了三次滿十進一,我們終于數到了1000。這小小的1能量可不小啊,1個都不能少!
【思考】999加上1,變成了1000,是個值得慢慢回味的瞬間。回味它,不僅僅可以感受自然數的基本性質,即自然數總是可以通過添上1得到一個新的數。另外,這個瞬間也具有貼切的立德樹人意義,1雖然小,但不斷地累積,卻可以推動三次滿十進一,從而產生一個更大的計數單位“千”。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數學教育流行著很多好理念。實際上,課改從來就不缺好理念,缺的是如何將好理念在課堂中落地的舉措。可以武斷地說,這樣的落地和提出一個好理念同樣重要。因為,好理念只有在課堂中落地生根,課改才有深入推進的可能。因而,在備課中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利用數學貼切地立德樹人,如何扎實地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如何突出學習內容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如何為學生的學服務,如此,等等。根據這部分內容的特點以及教材編寫的意圖,經過再三琢磨,上述“如何”的思考突出地轉化為教學中的四個“充分”,即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經驗和舊知,充分直觀地表征數的抽象意義,充分突出計數的單位和位值原理,充分把握一切機會培育數感,正是本課思考的關鍵和主旨之所在。
參考文獻:
[1]崔蝶.數感從哪里來:以《認識千以內的數》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5(10):32-34.
[2]黃彪.心中有數 教學有度:“千以內數的認識”教材解析與教學建議[J].小學數學教育,2017(7-8):113-1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