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語文教材中也設立了“口語交際”的內容,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的邏輯性與準確性。但如果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理念不明確,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就容易遇到學生不想說、不敢說的問題。因此,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對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教育部在2000年出臺的語文教學大綱中,結合“聽”與“說”的要求,提出了“口語交際”的概念,首次注意到了口語能力的重要意義,將口語交際放在了與閱讀、習作相等的地位,使其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并針對不同的年級段提出了具體的教學要求。2011年,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更為詳細的要求。同時,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口語表達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不僅關系到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能力,還影響著他們語言邏輯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從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合理地開展口語交際教學,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意義
在進入小學以前,許多學生的語言是在生活當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可能在讀音、語法上有著一些錯誤的認知,有的學生受家庭影響,還會存在一些方言的現象。同時,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在說話的時候喜歡用簡短的句子,不擅長運用連貫性、復雜性的句子。因此,在小學低年級中,有必要通過口語交際來幫助學生規范語言,并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對于各種語言知識的學習能力很強。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階段,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1]。
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認為自己提問、學生回答就可以了,但這并不是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內涵,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規范、流暢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
二、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中的問題
1.教師對口語交際的理解不足
有的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解尚有不足,仍停留在以前“聽話”“說話”的理念上,將能說、說清當作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然而,核心素養對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多樣化的要求,如懂得認真聽別人講話;能夠比較完整地講述簡短的故事;與他人交流時做到有禮貌、自然大方等。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對其不夠重視,以至于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性不足,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不足,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有的教師將閱讀、寫作過程中的學生發言當作口語交際,沒有將其作為獨立的板塊來處理。
2.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參與性不強
通過對教材中口語交際內容的設計,可以看出口語交際的內容與單元中的課文、習作主題都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大部分教師將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放在一起進行教學,使口語交際服務于習作教學,使其成為習作教學的導入,以此來營造活躍的氛圍,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等。將教學重點放在習作教學上,并沒有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口語交際學習要求,口語交際所占用的時間也很短,以至于學生參與的時間并不多。同時,教師的引導是否合理、活動過程是否有趣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性。但由于大多數教師認為口語交際是為習作教學服務的,對口語交際活動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與心思,以至于學生的參與性不強[2]。
3.口語交際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口語交際課的效果與教學方式有直接關系,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形式。然而,許多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采用的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以討論、發言的方式為主,較少開展其他不同的上課形式,也較少引入課外的多樣化學習資源。同時,在口語交際的教學評價上,許多教師忽略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僅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評價,沒有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此外,因為口語交際并不是期中、期末考試的內容,學生在口語交際能力上的發展也難以在考試中體現出來,所以可能導致部分教師輕視口語交際,不愿在口語交際教學上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1.創設趣味化的口語交際情境
興趣是人內心的一種活動,是對某種事物喜愛的表現。在小學低年級中,學生的興趣對其學習積極性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構建出趣味化的口語交際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敢于發言、樂于表達,點燃學生的口語交際熱情,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旨在讓學生掌握表達方法的同時,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關于動物的有趣知識。教師可創設出一個“森林動物派對”的情境,然后在課件中展示出各種動物的圖片,再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動物進行自我介紹,如扮演老虎的學生說:“大家好,我是大老虎,是百獸之王,我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還有粗壯的腿腳,力大無窮,腦門上還有一個‘王字,我會滾、咬、撲、撕,喜歡吃肉。希望大家跟我交朋友,我一定會保護你們的。”學生需要通過介紹來展現出動物的習性、外形等特點,在互相介紹的過程中了解關于動物的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出“動物之最”的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如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最高的陸地動物是長頸鹿等等。通過這種有趣的口語交際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表達的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3]。
2.融合表演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口語交際的內容豐富多樣,教師也要通過不同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具有活潑愛玩的特點,教師利用表演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學習口語交際的相關內容,能夠更加有效地調動他們說話的動力,讓學習更高效。同時,采取表演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從角色的角度出發,思考自己說話的內容、語氣以及情緒等因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將口語交際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出正確的反應,有邏輯、有禮貌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例如,在口語交際“商量”的教學中,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與他人產生分歧時,學會用真誠的態度與他人進行商量。在生活當中,需要商量的時候很多,具體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相比于商量的內容,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態度的引導,讓他們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學會耐心地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教師可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矛盾和問題,然后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自主思考商量的具體內容。如教師可提出問題:“假如你想要買一個價格不菲的玩具,你應該怎樣跟爸爸溝通?”“假如今天你生病了,想要請同學幫自己值日,應該怎樣對他說呢?”在提出問題后,由學生走上講臺,扮演問題中的人物,自主組織語言進行交流。利用表演來帶動學生的表達,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語言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3.運用信息技術融合“聽”與“說”
在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僅通過講授、文字等形式,難以帶給學生深刻的感受。對此,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與直觀性,進而增強學生表達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推薦一部動畫片”的時候,這一課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推薦給他人,需要學生能夠較為清楚、全面地把動畫片的內容概述出來,或者對其中具有吸引力的人物和情節進行講述。對此,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一兩部剪輯過的動畫短片,配上自己講述故事的錄音。小學生看到動畫片時十分興奮,對于教師的講述認真地傾聽,形成深刻的印象。觀看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復述一遍這個故事,看誰說得最完整、生動。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想要推薦哪部動畫片,然后根據所選的動畫片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成員對所選的動畫片進行回想和討論,整理出故事梗概,并由小組長在課堂上進行講述。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動態化的課堂,可以讓學生感覺更加新奇有趣,從而增強對口語交際的熱情,提高教學質量[4]。
4.結合游戲活動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游戲是孩子認識世界、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口語交際中,激發學生的表達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凸顯他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傳話游戲”的活動,4~6名學生為一組,要求學生能夠記住特定的內容,并將其清楚完整地傳遞給下一個人,最后一個人說出自己聽到的內容,并與原本的內容進行對比,準確度最高的小組獲勝。大多數學生在剛聽到游戲的規則時,都認為這個游戲十分簡單,但在游戲過程中,他們會發現,要在短時間內記住別人的話,并且準確無誤地復述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最后一名學生說出的話和原本的內容根本是兩個意思。想要做好這個游戲,必須“聽得準、記得牢、說得清”。通過游戲化的活動方式,能夠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口語表達的技巧,提高聽和說的能力。
四、結語
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口語交際已然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在低年級中,教師要抓住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精心設計口語交際課,將學生吸引到活動中來,調動他們說話的興趣,通過創設趣味化的口語交際情境、融合表演活動、運用信息技術以及結合游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口語交際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懂得傾聽、樂于表達,促進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龔芳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訓練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5):28.
[2]尹弟.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甘肅教育,2019(24):78.
[3]徐亞麗.指導故事敘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9(34):95-96.
[4]楊曉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方法[J].教書育人,2019(32):7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