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貞蘭 郭靜靜
【引言】
新課標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上學習以及課后總結,讓學生們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舉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基礎。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第一步,便是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對所學教材知識進行預習,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提前標注出來,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其次,在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要敦促學生認真聽講,從課堂上找出疑問的答案,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題,加深學生們對于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印象,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四邊形”相關知識時,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敦促學生認真完成課前預習環節,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同學們,大家在自己的家中或者學校中是否看到過四邊形形狀的圖案?請列舉出幾個四邊形的物品。”之后,學生就會紛紛提供他們看到的四邊形的物品,如桌子、鞋盒、筆記本等。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圍繞該章節的相關知識,設置一個動手活動,給班級上的每一名學生都發放一張空白A4紙,讓學生們反復進行對折,然后再將對折后的A4紙打開,觀察對折后的折痕,增強學生們對于四邊形相關特點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是構建自主學習數學課堂的重要基礎,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舉辦豐富的自主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轉變教學方法和創新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舉辦豐富的自主學習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開展豐富的自主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討論環節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重要舉措。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時間、速度和距離”章節知識時,可以設置如下例題來讓學生們進行解答:“有一個人正在開車,每6小時能開600公里。那么這個人如果要再開1000公里,需要幾個小時?”首先,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獨立自主地完成該道題的解題過程。其次,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求出問題的答案。最后,數學教師可以對整個解題過程進行總結,鼓勵學生進行提問,解決學生們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其他疑問。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是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感受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它不僅能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加強學生們對于課堂知識的印象,從而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解題過程。
三、重視教學評價與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的構建,需要以良好的教學評價和系統的課堂總結為輔助,教學評價和課堂總結以學生的解題能力為核心,不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增加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或者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總結與反思,不斷激發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評價與課堂總結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和數學知識的運用程度進行評估,還要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上和課下的表現展開討論與評價。通過教學評價與課堂總結,教師能夠更為清晰地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也能明確自己的知識弱點,在評價與總結的過程中不斷彌補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也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鍛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未來,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前預習,提高課上學習效率,做好課后總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