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職業學校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提高人才的職業競爭力,應加強校企合作,使教學內容能夠與企業需求相適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人才。在學校財務會計教學中,應引入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理念,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價值認同,同時獲得更強的實際工作能力,有效促進學生后續職業發展。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教育部提出的一項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雙方合作培養人才機制,提高人才綜合技能。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它是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由教師和經驗豐富的師傅對學生進行課程講授,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和相應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升其職業勝任能力。與“訂單班”不同的是,學徒制對師傅技能的傳承更加重視,更注重學生的技能以及后續的職業發展,通過專業的設置,鼓勵學生考取證書,使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含量?,F代學徒制不僅有利于提高職業學校就業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企業參與人才培訓的全過程,能夠縮短企業培養新員工的時間成本,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作為中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學好財務會計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及社會競爭力都有重要的影響。然而當前的財務會計教學狀況卻不盡樂觀,學生雖學得比較努力,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多忽略對財務、會計相關技能的培養,加上教學方法不盡科學合理,且課堂教學的模式過于呆板,導致很多學生對課堂教學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增加其就業競爭力,提升整體就業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得注意現實問題,注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將理論教學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社會需要。
財務會計的課程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財務核算能力,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更加重視,在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時,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不注重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核算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將教材中的知識分開講解,對不同的財務會計知識要素進行分類敘述,在講解中口述案例,導致學生不能完全理解相應的知識點,不僅花費大量時間,還會使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目前,企業在財務核算上使用較多的方法為復式記賬法,該記賬方法中包含較多的項目,同時,要求將核算內容在兩個以上的賬務處理中表現出來,要求企業的財務核算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著重講述復式記賬法,在每個相關知識點的論述中都會對其進行詳細講解,面對案例中同一筆經濟業務核算時,會將其在不同賬戶中進行講解,導致課堂中存在大量的重復內容,不利于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還會讓學生失去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部分職業技術學校的評價體系不能適應目前發展水平,校內教育評價體系過于滯后,導致其無法滿足在學徒制背景下的財務會計教學評價。一方面,職業學校中財務會計考核內容基本上只針對教學中基本的財務會計理論,將相關知識放到經典案例中讓學生進行解答,這樣僅僅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是否掌握,但不能了解到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另一方面,考核內容僵化,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財務會計專業有專門的題庫,考試時一般在題庫中抽取,學生只需要對題庫中的題目多進行練習,就有可能得到好的成績,使課程沒有實用性,無法反映學生的基本情況。另外,教師對學生沒有細致的評價,只通過分數是否及格來對其判定,對其能否靈活運用不能真正了解,不利于課程教授和課后評價。
職業學校的教學目的,不僅是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重在提高其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綜合技能水平。學校應將現代學徒制教育理念引入其中,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學校在教師教授基礎課程和理論教學的同時,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師傅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目前會計基本工作主要是通過財務部門日常資金核算、稅務申報等,對公司的實際財務情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向等進行計算和歸納,為管理人員提供企業管理和相應決策的依據。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課程,應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培養,減少其他無用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用最快的時間掌握相應的知識。
職業學校在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時,應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考慮,制定相應的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在理論課程完畢后,應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并熟練應用。例如:在學習項目資產和存貨相關內容時,教師應用簡練的語言對其中包含的知識進行講解,隨后予以舉例,將庫存商品、原材料等放入案例中,要求學生進行核算,教師可以多列舉類似的案例,幫助學生徹底掌握,在增強核算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同時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掌握程度。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教師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學,改進學習方式,以解決問題為中心,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并展開合理的猜想和假設,由學生對自己的假設進行相應的驗證,最后總結其中包含的規律,加深學生的印象和對技術的掌握能力。教師應保證教學情境符合案例,讓學生在合理的情境中放松心情,充分開發思維能力。第二,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在課程教學時,首先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任務作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在上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如在學習“存貨期末計量”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對存貨期末計量方法進行學習,掌握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以及可變現凈值的確定等知識點。第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案例,讓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進行計算,從而提高知識技能的應用以及對不同崗位的了解。例如:在講解款項結算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會計、客戶、主管等不同角色,讓學生對企業內部財務進行計算,同時感受不同角色的觀點及想法是否相同,加深學生對工作的理解,角色扮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識掌握水平,還能夠提升其實踐能力。
社會的不斷發展,要求其相應的措施也要一同升級。在學徒制教學模式下,學校財務會計專業人員應建立完善的現代化評價體系,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在進行考核時,應對學生的理論基礎、操作實踐、職業態度以及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檢測和評價,使學生對自己、學校和企業對學生都能有真實的了解。
在設置現代化評價體系時,首先,所有的考核與評價等需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同時符合企業的審核標準;其次,根據教材的重點設計新的理論考試內容,保證學生對理論知識能夠完全理解和掌握,同時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設計與真實案例相關的實踐考核,考核學生對重點知識的靈活掌握能力;再次,可以由企業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等職業素質;最后,在學生考核完畢后,教師應根據評價結果和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等為學生進行評價,對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要求其繼續努力;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應適當進行鼓勵,使其能夠更用心地學習。通過全方面的綜合測試,才能夠對學生有詳盡的了解,能夠確??己伺c評價具有公正性和準確性,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促進其向前邁進。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訓練,同時使用不同的創新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實施健全的考核評價體系,使學生能夠通過查漏補缺,增強其知識儲備和崗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