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摘要: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成為了高效公共體與改革的基本概念。它引領著高校公共體與向著新的方向發展。幫助師生之間建立了融洽的關系,并且確立了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本文詳細分析了“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人本主義”;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引言:體育教育是高校眾多科目中極其重要的一門科目。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使學生的心理也得到發展,為高校塑造綜合性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高校公共體育在進行教學改革時,應該以“人本主義”思想為基礎,在制定教學內容時,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高質量課程,使學生向著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一、高校公共體育的教學現狀
(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目標的人本缺失
現如今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太過于看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質,導致部門學生有才而無德,無法利用自身的才能為社會做出有用的貢獻。而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為,受到社會適應論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受到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 學生的個性無法得到發揮,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逐漸被磨滅,專業素質與人文修養發展失衡,出現理論知識豐富、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極差的情況,嚴重限制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僵化
改革前的高校公共體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傳統教育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不懂得靈活變通。其主要原因是體育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歐式的影響,思想固化。因此,改革前的體育課程通常都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則喪失了原本的地位,一切行動聽教師指揮,一言堂模式也就此形成。而且課堂教學內容也相對固定,學生每天做同樣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喪失對于體育課堂的興趣,甚至會出現厭學情緒,出現逃課等惡劣行為。第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以及教師的關注點都是升學率,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學生的發展。高校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盡管很多教師和高校已經開始著手改變這一現狀,但是人本主義也依然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要想將其真正的落實到位,就必須要遵循教育規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則采用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缺乏人文關懷
在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改革中,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逐漸從單純的鍛煉學生體魄演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手段都出現了變化。從宏觀角度而言,這種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 ? 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不相符等,嚴重影響了公共體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
二、高校公共體育人本主義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調整教學大綱,改革體育教材
教學大綱作為開展教學的根本,對于公共體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要想將人本主義完美融合于公共體育教學中,就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進行適當的調整。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經過改革,高校培養的必定是全能型人才,為學生步入社會后的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奠定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以人本主義為指導后,學生的學習地位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個性的培養以及潛力的挖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
(二)對現有的公共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僵化,這種僵化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提升,還讓學生對體育產生排斥。這種情況不僅使學生的身體機能無法得到鍛煉,還會讓學生的思維僵化,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十分不利。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就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人本思想融入其中,改變學生的課堂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中。
(三)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建立新的考核制度
傳統公共體育的考試內容只是單純的對學生的體育知識進行考核,并以此為根據,評判學生的體育成績。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都是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缺乏的理論型人才。雖然這部分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短時間很容易受到重視,但是時間久了必然會受到實踐能力不足的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對公共體育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將學生的體能成績以及思想道德成績也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并以此來決定學生的公共體育成績。
結束語: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人本主義也因此而得到發展。國家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樹立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觀更是對新時代提出了人本主義要求。鑒于此,高校公共體育改革必須深入貫徹人本主義,從而更好的滿足高校未來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高素質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文熹."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4):87-88.?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0.04.034.
[2]劉云朝,顧躍.“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科教文匯,2014,(18):96-96,103.?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4.18.055.
[3]歐陽光明,李維,檀媛.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人本主義理念的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9,9(5):78-79.?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