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
摘? 要:科學這門學科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從小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并且提升其科學素養。因此,科學教學迎合了素質教育的需要,只是有的科學教師在開展科學課程教學時,缺乏對學生深入學習科學知識的指導,導致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透徹。因此,該文主要從信息技術輔助科學教學這一角度入手,探討小學科學教師如何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促進小學生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小學科學? 信息技術? 深度學習?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b)-0046-03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in Scienc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LIU Sheng
(Jining Huojia Street Primary School,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 272000 China)
Abstract: Science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aim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literacy. Therefore, science teaching caters to the needs of quality education, but some science teachers lack the guidance for students to study science knowledge deeply when they carry out science curriculum teaching,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knowledge is not thorough enough.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sted science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can promote the in-depth learn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ep learning; Scientific literacy
小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其對科學知識和科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都會影響他們的實際學習成效。如今不少科學教師考慮到科學知識的抽象性及教學的難度,選擇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科學課程教學之中,旨在幫助小學生直觀高效地理解科學知識,并圍繞著科學知識及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一教學方式具有較大的教學價值,教師可積極地將信息技術用于科學教學過程之中,以達到促進小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
1? 以微課為抓手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近年來,微課在國內的教育界興起,不少教師將其作為一個新型的高科技教育手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旨在通過微型教學視頻這一載體,針對課堂上某個知識點展開網絡化的課程教學。隨著微課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教師加強了微課建設,小學科學教師也不例外。就科學這門學科而言,其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影響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程度[1]。而教師在深度學習理論的指導下,要提高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則可將微課作為抓手,展開有效的微型課程教學。
以《做一塊卵石》一課為例,教師可在新課開展之前,通過微課為學生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即讓學生根據微視頻中出現的卵石圖像,了解卵石的特征,并根據其特征尋找卵石實物,再將其與普通的巖石碎塊進行對比,進一步理解卵石的特征。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可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如“卵石為什么是光滑的、圓潤的?它又是怎么形成的?”
當學生完成了適當的課前任務之后,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微課件,引導小學生進入深一層的學習環節之中。例如,教師可先提問學生:“同學們是從什么地方找到卵石的?”由此,教師引出了卵石的采集地環境,讓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卵石形成的原因。為了增強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性,教師可鼓勵小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提出個人的推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發揮微課的指導作用,為學生播放有卵石存在的河流各地段環境的視頻,讓小學生在準確的思考方向下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提高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2?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性學習
小學科學教師要促進小學生的深度學習,可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下,組織小學生圍繞著某一學習主題,展開深層次的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學習模式,一般會讓學生自主策劃和自主執行學習計劃,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個人現有的知識和學習技巧,自主建構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2]。這一學習方式既可增強小學生的自學精神,也可提高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因此,為了實現促進小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結合。
比如,在《蚯蚓找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研究學習的主題就是“蚯蚓的家在哪”。在這一研究性學習任務的驅動力作用下,教師可鼓勵小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化渠道搜集各種蚯蚓的相關信息,例如,蚯蚓的形態、蚯蚓的生活環境和作用、蚯蚓在地下生存的原因等。每個研究性學習小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測,例如,小組認為蚯蚓喜歡的生存環境是潮濕、陰暗和疏松的環境,則可將這個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進行深度的研究與學習;或是就蚯蚓在大自然中發揮的作用進行研究,根據這個方向搜集證據,深入了解蚯蚓的物種特性,了解了蚯蚓是以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物,能夠松軟土壤,對土地的發展有著很好的作用等。在這樣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可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了解到盡可能多的數據,有利于學生在科學探索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
3? 運用信息技術突破科學學習的重難點知識
突破課程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是教師必須重視并完成的教學任務,這也關系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應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指導學生有效突破原本比較難懂的重難點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例如,在《光和我們的生活》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到“光”相關知識點的抽象性,然后根據該課程內容的實際特點,輔以信息技術手段,展開直觀、生動、高效的科學課程教學[3]。
在這節課上,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呈現各種光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者視頻,讓小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各種地點中光的應用特征,如汽車方向燈、路燈、警示燈等,并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進一步了解光的形態。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在信息技術設備上為學生播放光的傳播形式相關視頻,讓小學生直觀地了解光的傳播特征。由此,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如:“光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光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小學生進行拓展性的學習,例如引導小學生了解光在人類社會應用中的發展史,或者組織小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挖掘更多的知識,制作一份關于光的應用剪貼報。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突破各項學習的重難點,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與科學素養。
4? 運用信息技術激勵學生深入探究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就是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樹立科學觀念、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探究活動。而要想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教師必須要加大激勵力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進取心、榮譽心以及成就感。對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成功,讓學生從科學學習中體會到本身價值,激發進取心,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科學知識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植物單元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培養、觀察、測量和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探究植物科學相關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舉辦科學小報鼓勵學生深入探究科學知識,并利用發放獎狀、獎品等精神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學生了解各種植物的學名、科目、生長狀態、特征、作用等知識,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查詢相關的文獻、圖片,也可以自行制作各種植物歸類PPT,并互相講解,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學,圍繞課件引導學生獲取喜愛的植物信息,例如紅楓葉、銀杏樹、丁香花等植物的顏色、形狀、生長特征等,共享資源,通過網頁查詢了解自然就植物多樣性特征,獲取各種植物信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的,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激勵學生深入探究各種科學知識。
5? 結語
總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展開教學,是當前運用得比較廣泛的教學方式。小學科學教師要實現小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則可將以信息技術為輔助的教學方式巧妙地引進教學過程之中,以提高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保障小學生的科學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偉.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216-217.
[2] 董承軍.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機融合[J].學周刊,2019(32):145.
[3] 于廣民.現代信息技術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情境的創設[J].遼寧教育,2019(21):5-7.
[4] 姚伍生.淺談如何實現小學科學高效課堂[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6):37,39.
[5] 張銀花.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194-195.
[6] 藍劍鋒.淺談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學生有效參與度策略[J].科技資訊,2015,13(33):152,154.
[7] 劉德映.小學科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4):227.
[8] 張銀花.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