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玉



摘? 要? 采用定量研究與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廣西云”客戶端關于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專題新聞報道為例,分析報道的內容、來源、時間、地點以此呈現新媒體時代節慶報道的現狀,為新媒體時代的節慶新聞報道發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關鍵詞? 新媒體;節慶新聞報道;壯族三月三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0)15-0105-02
1? 研究緣起
新媒體時代,節慶新聞報道要利用新媒體客戶端受眾量大,用戶黏性強,信息傳遞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優勢,更好的報道節慶新聞[1]。本文將研究聚焦于新媒體時代,“廣西云”客戶端關于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專題報道,采用定量研究和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新聞報道的現狀,為新媒體時代節慶新聞報道發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2? 研究設計和方法
2.1? 媒體目標選取
2014年,廣西日報順應新媒體的發展潮流,建立起了廣西日報客戶端,2018年廣西日報客戶端升級為“廣西云”客戶端?!皬V西云”客戶端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西最具有權威性和豐富信息的新聞客戶端平臺,將報紙、視頻、微信、微博、手機網站等的信息實現融合,與廣西日報、廣西電臺、廣西電視臺、廣西新聞網共同構成“報、臺、網、端”互為協同的廣西區內主流的新媒體[2]。因此,本文將選取 “廣西云”客戶端作為研究的媒體目標。
2.2? 樣本選取
本次研究從“廣西云”客戶端中的《“三月三”主題微網頁——戰疫情、奔小康、奮進新時代》和《三月三 好春光 1+8+N 聯合大直播活動》專題報道的新聞當中,選取最早3月12日進行報道的新聞至6月11日結束的,為期3個月報道的新聞成為全部新聞樣本,通過合并相同新聞樣本,剔除無關的新聞樣本,最終得到194條有效新聞樣本,有效樣本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2.3? 研究方法
本文將采取定量研究和內容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所選取的194條有效新聞樣本進行數理統計,新聞內容的梳理和歸納總結,以此呈現新媒體時代,節慶新聞報道的現狀。
3? 研究結果和分析
3.1? 報道內容分析
在“廣西云”客戶端的專題報道中,將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新聞報道分為5個板塊的內容進行報道。這5個板塊是桂風壯韻濃、暖心生活節、相約游廣西、民族體育炫、和諧在八桂,各板塊具體報道數量如表2所示。
桂風壯韻濃板塊的報道主要集中于對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土人情和相關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介紹,以“民俗、山歌、歷史文化”為報道的核心。在該板塊里的“精彩視頻”中推送有具有壯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也積極運用線上直播的形式,如“全國百名主持人云上趕歌圩”的活動,協力聯合浙江、山東、江西、廣東、貴州等地區開展直播。“虛擬展廳”則采用了VR全景圖的技術,將廣西民族博物館有關壯族三月三的展品進行線上的展示,是新媒體技術運用的有益展現。暖心生活節板塊是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新聞報道數量最多的報道內容。“三月三暖心生活節”作為今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最重要的活動,以壯族三月三的節慶名義,通過在支付寶上發放優惠券,以此來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發展。該板塊的報道內容多集中于“優惠券、電商助力、市縣長直播帶貨”為核心內容,通過三月三相關的節慶消費內容的大量報道,充分營造壯族三月三的節日氛圍,以此刺激消費。相約游廣西板塊,多采用直播的方式,報道內容多集中于廣西當地的旅游景點的介紹。主持人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帶領用戶在“廣西云”客戶端上游覽廣西著名的景點,有利于促進廣西旅游業的發展。民族體育炫板塊報道內容集中于“民俗體育”方面,集中報道廣西第十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相關情況,以及對少數民族的體育運動進行相關的科普,展現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里的民族體育內涵。和諧在八桂板塊,主要報道“法治三月三”山歌PK更精彩的有關活動內容,通過線上唱山歌的形式進行法律知識普及,寓教于樂相融合。
3.2? 報道來源分析
通過對194條有效新聞樣本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新聞報道的發布源相對集中于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廣西廣播電視臺這三個來源,報道來源構成較為簡單,具體報道來源所占比例如圖1所示。
3.3? 報道時間分析
在所選取的194條有效樣本當中,經過分析可以發現,3月12日至3月25日是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新聞報道的節前預熱時期,相關的新聞報道主要有41條。3月26日至4月30日是相關新聞報道的高潮時期,相關新聞報道有135條,在此階段中出現了兩次報道的小高潮。第一次小高潮出現主要是在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假期之間,主要是3月26日至3月29日,報道數量有63條。第二次報道的小高潮出現在4月13日至4月30日期間,主要受到2020年“三月三暖心生活節”活動的影響,針對“三月三暖心生活節”和“市縣長直播帶貨”風潮的影響,有18條相關新聞報道。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后期報道階段是5月1日至6月11日,共計14條相關新聞報道。見表3。
3.4? 報道地點分析
在194條有效樣本當中,排除沒有具體地點指向的樣本,例如“廣西各地區、八桂、全區”這樣的樣本后,發現具有明顯報道地點的樣本共計56條新聞報道有明顯的報道地點指向。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為區內的報道地點有50條,具體分布情況如表4所示。
報道涉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外的情況主要有6條相關報道,具體分布情況如表5所示。
4? 報道的不足與對策
4.1? 創新報道內容,深挖報道價值
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專題報道將報道分為了桂風壯韻濃、暖心生活節、相約游廣西、民族體育炫、和諧在八桂五個板塊內容,從五個方面對壯族三月三進行報道,角度比較全面,主題鮮明,緊緊圍繞今年“戰疫情、奔小康、奮進新時代”的主題,延續“壯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華”的文化旅游消費品牌活動,具有連續性。但在壯族三月三節日的新聞報道當中,報道內容多集中于對節慶活動的報道,政府、事業單位舉辦慶?;顒拥膱蟮?,對舉辦“暖心三月三暖心生活節”的報道和宣傳,報道內容缺乏新意。壯族三月三節日作為一個傳統而盛大的節日,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節慶新聞報道要從人民出發,新聞報道要深度發掘報道的價值,反映人民群眾的慶?;顒樱蟮雷屓嗣袢罕娤猜剺芬姷男侣剝热?。對壯族三月三的歷史文化相關報道較少,報道要發掘壯族三月三節慶背后的歷史文化,與之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發掘壯鄉之美。
4.2? 報道來源單一,加強媒體融合
“廣西云”客戶端對于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新聞專題報道中,新聞報道的來源多集中于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廣西廣播電視臺三家媒體。“廣西云”客戶端作為“一省報一客戶端”的新媒體平臺,在媒體融合的程度上還有進一步發展提升的空間。將報紙、視頻、微信、微博、手機網站等的信息實現融合,新聞來源多渠道化、多媒體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沒有進一步協調發展。新媒體時代,想要做好慶新聞的報道,要加強不同媒體間融合的程度。應積極采用大數據分析方法,了解用戶關于節慶新聞報道的需要,融合直播、短視頻、VR全景圖、H5互動等新媒體技術報道節慶新聞內容,給予用戶良好的新聞觀看與互動參與的良好體驗。
4.3? 優化報道策劃,突出報道主題
“廣西云”客戶端最早是3月12日進行節慶新聞報道,開啟報道前期的節日預熱,前期宣傳發布了41篇新聞報道,為壯族三月三營造節日氛圍。報道高潮階段出現了兩次小高潮,期間發布了139篇新聞報道,能夠抓住報道的重心,突出報道的主題。但在報道的后期,新聞發布的數量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只發布了14篇新聞報道,后期報道顯得不平衡,報道數量較少。新媒體時代節慶新聞報道要努力做好整個報道活動的策劃,要注重各報道階段的協調和均衡,做好前期節慶預熱,中期突出節慶主題,后期呼應節慶活動,從宏觀上把握好報道的進度和整體協調性,突出節慶報道的核心主題。
4.4? 加強區域報道聯系,突出報道特色
“廣西云”客戶端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慶專題報道當中,涉及具體的報道地點時,更為集中于南寧市,對廣西其他地區的報道相對較少,對于區內各地區關于壯族三月三節慶新聞的稿件采納有待發展,地區之間報道聯系不強,沒有體現不同地區之間對于廣西壯族三月三報道的特色。在進行節慶新聞報道時,要注重各地區之間的報道協調,發掘不同地區之間慶祝節慶的特色,從多角度、多特色進行報道,創新發掘慶報道內容,全面展現節慶的魅力與文化內涵,增強節慶新聞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5? ?結語
新媒體時代,節慶新聞報道要立足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報道的內容與技術的有效融合之上,發掘節慶內涵的歷史文化,用以新媒體技術,激發節慶新聞報道的生機與活力,滿足受眾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敏利.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媒介呈現與品牌塑造——基于2018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新聞網新聞報道的分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6):111-115.
[2]葉樂陽.“廣西云”新媒體生態系統構建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7(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