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
摘要:新時期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的全面化,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求人才具有較好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與之相對應的,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極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與全面發展,這樣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后可能也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所以在新時期,國家、社會、學校與教師都應該更加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化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將結合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優化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不斷重視,對于學生的教育開始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前進,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與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對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問題,效果不好,為了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能夠獲得身心健康發展,一定要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一、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部分學校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當前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設立了專門的中小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但是無論是心理健康課程還是心理咨詢中心的設定都太過形式化,要么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強,要么教師的態度不認真,導致沒有發揮好對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1]。
(二)教職人員對于學生的心理不關注
中小學生對于教師很依賴,尤其是小學生,對于教師的關注更加敏感,但是很多教職人員對學生不夠關注與關愛,教師不應該是沒有感情的教學機器,而是應該在教學的同時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心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是當前國內大部分教師做不到這些,對于學生心理并不關注,使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單一,教育效果有限。
(三)我國對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
實際上雖然當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共識,但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標準還不一致,整個理論框架相對模糊,導致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2]。
二、新時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化措施
(一)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強對教師與相關課程的管理
學校作為中小學生教育的主要場所,本質就是教書育人,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可以看作是育人,所以要想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優化,首先學校一定要做好相關工作,加強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從而達到上行下效的效果。再者,學校要從制度上入手,加強對教師行為的管理。首先學校可以制定新的教學制度,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必須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規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履行好自身職責,鼓勵其他任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內心。學校還可以設立專門的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為問題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學校還應該做好尋求心理指導幫助的學生的保密工作,不要著急聯系家長[3]。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當前還有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者是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教這門課,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由班主任老師來執行,班主任教師“身兼數職”,無法做好這一工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打折扣,所以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由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師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設置心理健康課的時候,要注意科學選擇教材,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展開課程。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加強同各科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加強對學生的了解,然后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結合各科教師的意見。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科教育中
如果將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交給心理健康老師和心理輔導室的老師,可能無法滿足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首先,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愿意主動找心理咨詢室的老師尋求幫助,真正心理亞健康的孩子更可能是極度內向的、不愿意向他人表達與暴露自己的,再者,心理健康課選用的教材不可能完全覆蓋學生所有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對于學生的了解也比較有限,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科教育中,各科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遇到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可以適當展開講解,同時結合自身對學生的了解來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指導[4]。
(四)加強對相關設備的配備
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的時候,會用到一些設備,設備的完備與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所以學校應該適當增加在這方面的投資。
(五)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引進國外先進心理教育理論
我國在學生心理教育這方面的經驗比較少,相關的研究也比較少,所以有關學者研究國外的心理教育理念,找到與我國教育共通的地方,引進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來促進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在引進國外先進理論的時候注意要結合我國的實際。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成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生活與學習中去,同時讓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必須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國家、社會與學校都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事業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夠真正符合國家與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偉, 楊越.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現狀與優化方式研究[J]. 神州, 2018,(12):131-131.
[2]孫曉榮. 運用數字化教學優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 新課程(教師版), 2019,(11):27-27.
[3]孫立平.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優化策略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8(12):126-126.
[4]董文平.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新課程(教師版), 2019,(7):3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