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路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上升,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再加上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從事技術生產等相關工作,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尤為突出。本文首先對就業難的原因進行深度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為進一步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女大學生? 就業問題? 成因? 對策分析
一、 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傳統文化因素。社會化進程的加快,女性思想已經不像以前一樣,她們已經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時代已經到來。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高校學習,傳統的思想觀念已經被打破。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認為進入大學是為了認識更多有錢有權的人,她們將此作為自己的目標,不在乎學習多少知識和技能。基于這樣的原因,她們畢業后不愿意從事比較辛勞的工作,對工作也沒有太大的熱情,一些好的工作機會逐漸流失,她們自身所擁有的學歷優勢也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
(二)用人單位的理性排斥行為。一個問題的成因除了內部因素之外也不能忽略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比如,用人單位在選擇職工的過程中對女性的其實和偏見是非常嚴重的。一方面,從國家的相關法律條文可以看出各種保護女性職工的要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對女性職工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大多數女性都即將組成家庭或者已經有家庭,這就使得他們的重心傾向于家庭而非工作,這對于企業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女生就業生理的限制因素。女性自身的生理情況造就了就業難的問題。女性不比男性有體力和精力,在壓力承受能力上也是存在區別的。所以,這就使得女性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工作的可選范圍比較小。但是男性在選擇職業時可選范圍非常廣,再加上大多數男性傾向于理工科,就業時也自然與所學專業相關,在部分需要肌肉力量的工作中,在承受艱苦的勞動和環境中也更加有優勢。女性在選擇職業時,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將來的家庭重擔,因此,她們大多數不愿意參與艱苦的工作,更不愿意去往外地,一些出差或者外派等任務都不能勝任,進一步限制了女性就業。
(四)高校的就業引導工作缺乏針對性。學生在大學里學習的都是與專業相關的知識,缺乏畢業之后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如今處于信息化社會,社會需求也在急劇變化,入學時所學的專業可能是市場上最需要的人才但畢業之后該行業可能已經供過于求,市場的需求率相對較低。這個時候大多數畢業生急于找到一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就非常困難。高校在就業規劃方面要及時為學生們普及相關知識,提倡學生利用學校時間多參與校外活動,多學習先進的技能和知識,為將來在職業崗位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一些高校在培養學生時會做出區別劃分,男生多去做實踐技能的培養,女生進行選拔考試類的文職工作的培養,這本身就是對學生一種錯誤的傾向性引導。當然,高校也應該為女學生打通市場信息,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女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才不至于走出校門后對未來一片茫然。她們會堅持不懈的努力,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
二、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相關對策建議
(一)國家應該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女性就業的政策措施,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對女性不公平待遇。當然,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企業追求的是能為公司帶來效益的人才,而不是一味的為員工犧牲奉獻。為了讓她們不只局限于企業,國家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女大學生創業就業,為她們創業提供部分資金支持。這個辦法一方面可以解決一部分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并解決更多的就業崗位問題。
(二)高校加強對女大學生引導與個人能力的培養。高校要正確地對大學生進行引導,不能只要求她們參與選拔類的職業考試,還應該讓她們多接觸成功的企業創業者,特別是女性,鼓舞她們創業的信心。往屆畢業生也不乏有優秀的企業工作者,這些人都可以成為女性畢業生學習的典范,加深她們對創業就業的了解,保持與外部信息的暢通。學校除了要借助外力因素外,還要改革自身的課程教學體系,眼光不能只放在學生的分數考核上,讓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接觸更多的校外實習工作,提高她們的知識和技能,以便使她們發現自身的價值,認清自身的定位。走出校門之后能順利走進自己期待的工作崗位,與社會所需求的人才相匹配。
(三)女生就業心理障礙的突破
女大學生就業與家庭因素相關,家人希望她們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將來可以照顧自己的家庭。雖然一些女大學生及家庭仍然存在這種傳統的觀念,但是如今的社會正在逐步的變化,男女平等正在真正的實現中,很多女性也希望像男性一樣走進職場,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比如:女性的自主擇業觀也越來越明顯,原有的IT行業多以男性為主,但是如今更多的女性走進了這個行業。與此相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這從側面體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逐漸被建立起來。此外,在就業的心理障礙中,女性可以先進行自我突破然后再勸導家人,這個過程需要個人和社會的努力逐步改變。當然,這個問題一解決,女性在社會工作中就沒有后顧之憂,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職場當中。現在還宣傳的一種觀念是女性和男性共同拼事業,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因為在原有的觀念里,女性被定義為家庭的承擔者,她們在照顧家庭的過程中還要堅持自己的事業是非常艱難的。如果男女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減少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勞,將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韓菲菲.黃薇佳.女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困境及應對措施研究——以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0—2012屆畢業生為例[J].現代商業,2013(14):267.
[2]史永江.水利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S6):248.
[3]李浩然.馬巨海.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職業圈,2007(5):143+155.
[4]馮皓.當前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