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今天,"互聯網+旅游"已經是大勢所趨。同時互聯網科技催生了文創產業新產品、新服務,推動文創商業模式發生了變革。針對滿族文化的獨特性以及黑龍江省滿族文化旅游資源的特點和優勢,在繼承和保護滿族優秀文化的同時,有效利用“互聯網+文創+旅游"的融合發展路徑,打造黑龍江省文化旅游新思路和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文創;文化旅游
近些年來,很多城市和旅游景區都在打造文創產品,但是很大一部分文創產品產生的旅游經濟效益較低。與故宮文創、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為代表的文化創意旅游相比,黑龍江省文化旅游的開發和發展陷入“旅游模式化”,缺乏挖掘帶有黑龍江省特色的旅游創新點。文化創意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民俗旅游是一種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在于民俗旅游景觀所體現的深厚文化內涵,一個地區的民族文化開發應選擇符合當地實際、體現民族文化特色的適當形式。
在互聯網市場環境下,黑龍江省文化旅游的“多面化”既要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優勢打造好我省的地方文化 IP,為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新活力,還要把握好線下營銷策略,使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1、完善黑龍江旅游APP,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運用"互聯網+"技術延長文化旅游產業鏈
互聯網時代,絕大多數用戶都是通過手機app來滿足自己在學習、娛樂、社交、新聞資訊等方面的需求。目前由黑龍江省官方推出的專業旅游網站包括黑龍江旅游網,黑龍江政府網中的黑龍江旅游,同時推出了相關公眾號,并且開發了黑龍江旅游app。但黑龍江旅游app宣傳方式單一,沒有針對用戶群做到全覆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對產品的推廣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沒有宣傳推廣配合,APP就很難有較高的下載量,可以通過平臺上線、軟文推廣、鼓勵分享等方式使黑龍江旅游APP為游客提供語音講解、旅游線路、美食、住宿、購物等豐富的旅游信息。
2、打造黑龍江核心文化IP,構建“創-產-銷”產業鏈
文化資源反映的是城市的歷史積淀、文化背景、社會觀念、當時流行元素、傳統和地域文化等。現今消費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價值觀、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需要將文化資源轉變成具有時代的適應性,符合時代精神的產品,從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例如借鑒故宮文創打造黑龍江北方特色少數民族文創IP,開發多維產品,如:刺繡、掛畫、剪紙等工藝觀賞品,明信片、服裝、扇子、文具等生活日用品以及手工體驗材料包等,使得少數民族文化更加融入現代生活。
隨著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聯網產品的飛速發展,投入少、產出快的微電影、短視頻、微廣告等在線文化產品無疑成為地方文化 IP 輸出的絕佳平臺,并以此帶動地方經濟、文化娛樂、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的發展。例如打造黑龍江旅游“網紅”大咖,結合民俗表演、燈光秀、音樂節等活動,以“網紅經濟”為主,圍繞網紅IP、新媒體產業、自媒體運營等方面,構建黑龍江省文化旅游創新、形成特色品牌優勢,通過網絡平臺形成時代性的營銷手段和方法,構建“創-產-銷”產業鏈。
3、打造黑龍江特色文化旅游,實現“點—線—面”多地聯動旅游產業鏈
整合黑龍江省各市縣文化旅游資源,在冰雪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邊境旅游、少數民族民俗旅游五大旅游資源中,將各個景區、景點進行串聯,形成多地區旅游項目精品聯合線路。例如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冰雪大世界、雪博會、雪鄉等作為冰雪旅游精品路線;以五大連池、鏡泊湖、興凱湖、伊春、北極漠河、小興安嶺等作為生態旅游精品路線;以731遺址、虎頭要塞、東寧要塞、鐵人紀念館等作為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以黑河、撫遠、綏芬河口岸作為邊境旅游精品路線;以滿族、鄂倫春族、朝鮮族、蒙古族等作為少數民族民俗旅游精品路線。
同時跨省聯動,打造“互助旅游特惠城市”項目。例如與上海、福建、浙江等南方城市聯動,建立旅游合作城市,在旅游線路上形成價格優勢,帶動聯動省市游客赴黑龍江旅游的熱情和積極性,實現“點—線—面”多地聯動旅游產業鏈,打造黑龍江省文化旅游發展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黃斌,向勇.創意者網絡:互聯網語境下創意階層的演化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7,34(2):50-54.
[2]人民網.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EB/OL].(2018 -09 -29)
[3] 中國文明網.CNNIC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2018-08-21)[2019-09-21].http://www.wenming.cn/bwzx/dt/201808/t20180821_4801026.shtml.
[4] 魯娜.地方文化IP如何煉成?[N].中國文化報,2018-04-28(01).
[5] 尹笑非.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像的理論闡釋[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39.
[6] 全心怡,張華,麻力揚.長沙窯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0):24-25.
[7] 武源.地域特色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意思維研究[J].湖南包裝,2018,33(05):50-53.
[8]試論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及運營模式——基于世界成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營經驗的考察[J]. 倪寧,王芳菲.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9]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森林資源動態變化及原因分析[J]. 朱穎,高路,倪紅偉.森林工程.2018(03)
[10]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游開發價值評價體系與應用——以蘇州市為例[J]. 張希月,虞虎,陳田,王新歌,王甫園.地理科學進展.2016(08)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2019年新世紀教學改革課程思政重點項目
作者簡介:
黃明(1979—),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市人,北京體育大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國防體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