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娟
摘要:語文學習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語言綜合感知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主要課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進行發展的初始階段,系統科學的語文學習能讓學生更充分地開發各種語言能力,能促進學生在日后的發展中更加出色。而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綜合體現,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其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都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最終形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伴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由于小學生尚處于閱讀教學初始階段,因此教師必須要為其提供閱讀發現的空間,以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
一、提高閱讀興趣
一節課只有40分鐘,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他們的興趣。第一,可以在討論中閱讀,如六年級下《為人民服務》這一課時,生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可以讓學生討論生的意義,死的意義,并讓學生都講講自己做過哪些為人民服務的事情?或者周圍有哪些人一直默默奉獻著為人民服務,他們這么做是為什么?每個學生在討論和學習過程中明白人生的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第二,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的興趣。如在五年級下《絲綢之路》這一課,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課件先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漢剛成立,面臨匈奴的威脅,需要聯合西域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匈奴,然后在展示古絲綢之路的地圖,使他們明白路途遙遠且兇險。再展示冶鐵,造紙,養蠶,葡萄,石榴,蠶豆,黃瓜等,使學生明白他們現在吃的很多食品都是當年從西域傳過來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識。第三,模擬情境教學法,小學生性格活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一小段情景劇的方式來滿足學生,學生通過扮演文中的角色,與課文角色融為一體,提高閱讀效果和閱讀興趣。比如《將相和》這一課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還原這個歷史故事。五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分別扮演藺相如、趙王、秦王、廉頗、群眾。學生通過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將這三個著名的歷史故事重新演繹一次,三個小故事將幾個著名歷史人物的性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還能將“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幾個成語牢牢記住。再讓他們談談喜好文中哪個人物,并回答為什么?這樣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所有學生都參與了演繹,都能對課文有一定的認識。
二、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天生的智商也有差異,對語文課的興趣也不一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使得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對待每個學生,區別對待每個學生才是真正的教學公平,使他們學到自己能學到的知識,全班一樣,只能使中等的學生學好,優秀的已經懂了沒有任何用處,差生還是不會,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總體的教學目標沒有提高,有時候學生開小差,要么是他已經會了不想聽,或者是根本聽不懂,所以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有所針對性,將一小部分對語文有興趣的,語文成績很優秀的設為A層,大部分成績一般的設為B層,最后那小部分不喜歡學習的設為C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分別備考,把教學內容一分為三,課堂上分別教學,使之適應每個學生,學習人教六年級下文言文二則《兩小兒辯日》這一課時,這是教學中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還涉及地理知識,地球自轉,一天之內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恒定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24小時,早晨太陽光斜射到地球,我們看到太陽后面的背景是山川、房子,所以感覺到太陽比較大,由于是斜射,陽光少,所以溫度較低。到中午太陽直射地球,太陽在我們頭頂,背景就是整個天空,所以看起來比較小,由于太陽直射,使得溫度較高。雖然兩小兒說得都是錯的,但是他們表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善于觀察和總結的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個過程可以用地球儀和手電演示給觀看。A層的學生需要掌握地理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而B層的學生要在理解和背誦課文的基礎上認識到小兒對科學探索的精神以及孔子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精神。對于C層的學生,掌握重點詞匯,能復述課文并能背誦課文即可。
三、強化課外閱讀
光靠學習教材課文來提高閱讀能力是遠遠不能的,教材篇幅小,所以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只有課上和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開一些必讀書單和選讀書單,還可以讓學生成立閱讀小組,互相交流讀書心得。在教室內設立一個讀書角,學生把自己看看完,認為好的書放到讀書角,給其他學生看,這樣互通有無,現在市場上的書五花八門,一些書的質量很低,通過學生互相推薦,避免了看一些比較雜亂的書而浪費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
四、結束語
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不是一兩天就能提高的,然后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閱讀興趣形成的黃金時間,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重任就落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肩上,我們要肩負起這個重任,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
[2]施明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