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耀
【摘要】帶領孩子形象地講述童話故事,無疑是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的渠道之一。教師應引領孩子依靠示意圖講故事,借助重點詞講故事,憑借角色版演故事。對于徜徉在精彩故事深處的師生來說,“創新點”愈到位,師生將越有可能意識到故事被創新講述后的神奇,越有能力和勇氣去重新賦予故事新的“外衣”和更深的“內核”。而“賦予”之后,師生必將有所不同。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 童話講述 示意圖 重點詞 角色版
一、依靠示意圖講故事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圖形等更能聚焦他們的興趣,更能幫助他們厘清故事的思路。好的示意圖簡潔、清楚、統領全文,使人一目了然;好的示意圖顯示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和發展變化。教師應該善于引領孩子們依據示意圖講故事,以此達到快速復述、高效復述和生動講述童話故事的目的。
例如,在《蜘蛛開店》的教學中,可以借助示意圖講故事,課后的示意圖橫看、豎看,其實反映了童話托盤結構反復的特點,而學生講述故事時依據這個“反復”的特點,就可以做到輕松、有順序: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抓住四個要點來講:“賣什么”——寫招牌——顧客來了——編織所用時間或逃跑。瞧,這樣的示意圖中,其格式一樣,有規律可尋,易于舉一反三,遷移運用,為孩子們的講述“鋪路搭橋”。
《蜘蛛開店》中的示意圖,并非只是在講故事時才顯示出來,而是在朗讀分析時就一步步歸納出來了,所以講述時再不必費時間,孩子們輕松地講述了故事,完成了言語的再加工和再顯現,如果師生有興趣,不妨根據這個示意圖進行續編故事,不僅僅完成故事上的拓展,而且完成思想和情感上的升華。更多童話故事在講述前,都可以試著畫一畫示意圖,或上下銜接,或左右貫通,或整體把握,或重點提醒,或全面收攏,進行結構上的線性呈現,形象地搭建故事的框架,以此為孩子們的講述助力。
二、借助重點詞講故事
精彩的故事講述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聽故事、搭框架、學詞語、用詞句、講故事。其中的“用詞句”并非所有詞語,而是指重點詞。這就需要我們睜大火眼金睛,厘清哪些是重點詞語,哪些是非重點詞語,這樣的“厘清”先有教師指導,適當的時候充分放權,在孩子們在多次熟讀和背記的基礎上自己歸納,形成一個大致的提綱,為孩子們的順暢講述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小毛蟲》的教學中,可以借助重點詞句講故事:“小毛蟲”“繭”“蝴蝶”“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薄叭f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先讓孩子們在組內互相講一講,對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在“點贊卡”上互相點贊,然后選取一個代表在全部同學面前講一講,師生共同給予指導、反饋和評價,特別是對遺漏了重要信息的同學進行提醒;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講故事,之后再次讓學生講故事,可以適當地選擇一個程度較好的學生加入自己的細節化的想象講述故事。
在整個單元的統籌安排上也可以創新,如語文園地中的“照樣子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傮w來說,講述形式的“創新”與“變化”不是為了講究形式上的花哨,而是真正為了學生——當學生能夠舌綻蓮花,當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與作者對話,與作品中的主人公對話之時,與作品的精神品格對話,原來的故事必將煥發出新的光芒、新的魅力和新的意義。
三、憑借角色版演故事
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人嘴里講出來,效果不盡相同;同樣的,通過不同角色講出示,風景也各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講”可以變成“演”,口頭直面講述可以變成多人協作表演……只要你想,你努力,你盡可以給故事穿上華麗的“外衣”。如何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參與興趣、如何準備簡單而又合適的裝飾道具、如何以生為本分配角色、如何高效排演、如何規劃時間,都是“巨大”的問題。
例如,在《青蛙賣泥塘》的教學中,選擇一個口述能力較強的同學扮演青蛙,然后再選擇部分同學,有的扮演老牛,有的扮演野鴨,有的扮演小小鳥,有的扮演蝴蝶,有的扮演小兔,有的扮演小猴……教師應事先準備好頭飾,并讓孩子們熟讀課文,特別熟悉自己扮演角色所說的話,力爭演好這個故事。特別是最后,當青蛙意識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美好、舒適、和諧的住所時,那種“為什么要賣掉”的那種“愣住”了的神情,令人回味無窮,教師應指導學生演好這一細節。
精彩的故事講述是重新發現自己,是進一步內視言語生命和表達生命的擴大。盧梭曾經說:“教育即生長”,借用這句話,我想說的是“講述即生長”,而這,需要講述形式的創新和講述評價的創新。對于徜徉在精彩故事深處的師生來說,“創新點”愈到位,師生將越有可能意識到故事被創新講述后的神奇,越有能力和勇氣去重新賦予故事新的“外衣”和更深的“內核”。而“賦予”之后,師生必將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1]劉志偉.口語交際與童話講述關系例談[J].文理導航,2019,(6) :20.
[2]吳奎山.培養低年級學生童話講述能力[J].新課程,2015,(10)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