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LUO Fang
(寧夏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銀川750001)
寧夏地區風電場風速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最大風速大多出現在春季3、4、5 月份,最小風速大多出現在秋季9、10 月份。選取大風月(4 月份)和小風月(9 月份),分析各風場日變化曲線之間的關系。
從圖1 可以看出,由于局地氣候和地形的影響,各風場日變化曲線位于平均值上下小范圍浮動,左旗春季處于強大的蒙古高氣壓前緣,是高低氣壓的過渡帶,因此風力較強,大水坑次之,海原和紅寺堡波動幅度較小。
在大風天氣的影響下,各個測風塔4 月份日風速波動趨勢相似,形成一個規律的、連續幾日的風速變化周期,表現出明顯的相關性。如4 月1 日至4 月7 日,4 月18 日至4月22 日,4 月22 日至4 月30 日。在4 月7 日至17 日各風場風速變化無規律,一個地方風速較高,而另一個地方風速較低,沒有相關性。
從表1(a)中可以看出左旗最先受到大風天的影響風速開始增大,依次為紅寺堡、大水坑、海原的風速開始增大;四座測風塔均在4 月4 日和5 日到達一個風段的峰值,風速在19m/s 左右,左旗歷時最長,紅寺堡歷時最短。
從表1(b)中可以看出仍然是左旗受到大風的影響最大,其最先回落到最小值;海原次之,紅寺堡和大水坑也隨后相繼回落。大水坑回落的歷時最長,海原的回落時間最短,從最大風速歷經12 個小時就到達最小風速。在整個大風時段內,大水坑的大風時段周期最長,主要歷經在回落時間內;左旗次之,海原曹洼距受到的影響較弱,整個大風時段歷時最短。

圖1 各測風塔70m 高度4 月份日風速變化曲線匯總圖

圖2 各測風塔70m 高度9 月份日風速變化曲線匯總圖
從圖2 可以看出,在小風天氣的影響下,各測風塔主要受到局地的氣候環境和地形以及日交替變化的影響,故風速呈現出明顯的不相關性。在左旗測風場風速出現峰值的時間段內,是海原曹洼測風場出現風谷的時間段,在紅寺堡測風場風速出現峰值的時間段內,即是大水坑測風場出現風谷的時間段,風資源在整個區域內存在相互補充的關系。其在9 月1 日至23 日之間各測風塔的平均風速在3.12m/s(大水坑風電場)到6.32m/s(左旗測風塔)之間,平均風速相差3.2m/s,各風場月平均風速差異較大,日變化曲線明顯具有不相關性,且單個風場的變化波動幅值較大。

表1 各測風塔大風月份(4 月)大風天氣風速變化

圖3 各測風塔70m 高度10 分鐘平均風速的變化率
從圖3 可以看出,各測風塔70m 高度10 分鐘平均風速的變化率在0~10%之間的概率為67~81%;在10~20%之間的概率為14~24%;在20%以上的概率為4~7%,即10分鐘平均風速的變化主要集中在0~20%之間。

表2 各測風塔10 分鐘平均風速分布百分比
表2 是各測風塔10 分鐘平均風速分布所占的百分比例,從表中可以看出,風速主要分布在3~10m/s 之間,其中3~7m/s 之間所占的比例最大,一年中小風的比例在9~23%之間,即各測風點一年(8760 小時)有788 小時至2015 小時處于風電機組切入風速以下。一年中風速≥12m/s 的比例為4~11%,即各測風點一年(8760 小時)有350 小時至964 小時處于風電機組額定風速以上。

表3 整個測風區域10 分鐘平均風速分布百分比
表3 是四座測風塔同時滿足風速區間的百分比,從表中可以看出,4 個地區的風速同時處于切入風速以下的百分比是1.27%。4 個地區的風速同時處于12m/s 以上且不超過切出風速的比例為0.56%,也即全年共有49個小時整個測風區域的風場可以達到滿發。根據計算同時滿足風速≥12m/s 的時段主要分布在3 月、4 月和5 月份,占30 個小時,其余19 個小時分布在6 月、7 月和11月份。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①風速在大風天氣時段,區域內風速變化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風速在小風天氣時段,區域內風速的變化具有明顯的不相關性。
②由于風電場之間的地理分散效應,不同位置風電場的風峰和風谷到達時間不同。
③多個風電場同時處于小風(低于風電機組切入風速)的時段全年所占比例低,約為1.27%。多個風電場同時處于大風(風電機組額定風速-切出風速)的時段全年所占比例極低,約為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