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嵐 許玉賢 王菠
摘? 要:目的? 探索課程思政在高職護理少數民族學生基本護理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方法? 隨機選取2個班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課程思政,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兩組護生的專業認可度、自我效能感。結果? 實驗組在專業認可度、自我效能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課程思政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可度、自我效能感,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 護理? 少數民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c)-02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basic nursing technology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inority students. Methods two classes of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Results of the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Ethnic minorities
筆者學院自2017年起響應四川省“探索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號召,開始面向全省招收藏區和大小涼山彝族“9+3”畢業生,招生類別包括醫藥衛生一類和公共管理與服務類。其中醫藥衛生一類招生專業為護理專業。從2017—2019年這3年招收的少數民族護生接近600人,所以對少數民族護生的培養是筆者學院的主要任務。
而近年來所提倡的課程思政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教師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觀念的轉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有利于改變高職院校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有利于優化與創新高職思政教育類課程教學內容,也有利于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適用性。該研究以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護理少數民族學生基本護理技術課程中,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雅安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普通專科護理少數民族班級中隨機抽取2個班,全體護生均為“9+3”單獨招生,學制3年,均在第二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基本護理技術課程。(1)一個班為對照組(共38名護生),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授課,包括男生4名,女生34名,年齡范圍為18~22歲(符合正態分布資料),平均年齡為(20.3±1.6)歲。(2)另一個班為實驗組(共40名護生),在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包括男生5名,女生35名,年齡范圍為19~21歲(符合正態分布資料),平均年齡為(20.4±0.9)歲。并且在兩組在教育前進行4項專業認可度(基本信息和個人喜好、專業認識水平、專業情感水平、專業投入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傳統教學。實驗組進行課程思政:在課前,應該先加強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通過理論教育、實踐—研修等方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覺悟與水平,在教學中切實做到言傳與身教結合。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備課,設計課程思政案例,將思政元素添加到專業教學內容中。在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回歸性5 min小講課,創設更多機會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加強學生自我效能。同時任課教師適當選取具有思政元素的專業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比如79名中國“南丁格爾”獲獎者先進事跡,臨床護理醫療差錯和醫患糾紛典型案例,一正一反護理案例教育,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素質能力。而在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周半天到雅安市人民醫院康養中心課間見習,持續14周,完成見習任務,如老年人陪伴、生活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并于學期末進行總結匯報,將學生的三心(愛心、耐心、細心)、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尊老德育教育融入一件事情中,讓學生的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讓思政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更新評價機制,做好育人反饋,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評價中,對學生小講課完成態度及情況、互幫互助情況、課間見習情況進行打分。
1.3 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該量表由德國Ralf等編制,中文版由張建新等共同翻譯而成,共10個項目,總分100分[2]。現中文版量表已被各學者廣泛使用,效果良好。
(2)自編護理專業認可度調查問卷:根據黃桂勛的研究,自編《護理專業認可度調查問卷》,并請專家函詢。內容包括4個部分,即基本信息和個人喜好、專業認識水平、專業情感水平、專業投入水平。得分越高,對專業的認可度越高。
1.4 統計工具
應用SPSS 20軟件對兩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專業認可度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兩組進行教育前后4項專業認可度和一般自我效能的比較如下。
教育后,對照組專業認可度中基本信息和個人喜好得分(68.42±8.64),專業認識水平得分(66.71±6.34),專業情感水平得分(77.51±6.43),專業投入水平得分(78.42±7.64),一般自我效能得分(76.74±5.64)。而實驗組上述指標分別得分為(85.74±8.54)(88.76±6.63)(89.30±7.52)(93.74±6.02)(89.76±6.02),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 討論
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髙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而筆者學院的前期研究,通過訪談任課老師,發現少數民族學生由于語言方面的障礙,溝通能力欠缺,自我效能感不足,這就需要將課程與思政育人相結合,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以后盡快適應臨床角色做好準備。同時,現實中老師注重技能的教授,忽略素質的培養,這也是另一方面的問題。
而該研究選擇《基本護理技術》這一門課程,原因在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之一,是研究臨床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方法的一門學科。隨著“十九大”的召開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國家和社會對醫療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尤其是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護理技術的素質教育目標如良好的職業道德、樂于奉獻的信念、具有同情心與愛心的職業情感等,都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內容,因此基本護理技術課程思政顯得尤為重要。
該研究將課程思政融入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中,讓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提升自我職業素養。在今后的崗位上做好人文關懷及愛傷觀念,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護理質量,進而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維護國家的安全統一。
參考文獻
[1] 魏春平.“課程思政”理念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探索[J].福建茶葉,2020,42(3):428.
[2] 陳雪,崔香淑.高仿真模擬教學法對護生自我效能感影響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20,6(3):199-204.
[3] 孫曉再.高職護理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初探—— 以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3):66-67.
[4] 周一峰.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路徑探討——以急救護理與技術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3):61-62.
[5] 張宏晨,李艷,武佼佼,等.護理倫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華護理教育,2020,17(1):45-49.
[6] 史瑞芬.論“課程思政”視閾下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8):586-590.
[7] 陳調調,朱海燕,候卿,等.高職“護理學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J].科教文匯,2020(2):105-106.
[8] 葉欣,沈宛欣,代冉.高職護理專業跨文化護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2020(41):93.
[9] 劉芳,田琴.淺談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特點及施教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361-362.
[10] 陳曉娜,杜娟,姜俠.談高職護理專業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教學設計[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8):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