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坡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中書院教師,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金牌教練員,深圳市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優秀中考命題教師,深圳市高考工作先進個人,深圳市中小學教師評審專家庫成員。出版了《做“有問題”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專著,其中多本專著入選“全國中小學教師閱讀推薦書目” “影響中國教師的100本書”及“全國中小學圖書館推薦館藏書目”。
案例呈現
2019年4月29日下午,某中學兩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要求站在教室門口反省。然而,兩人在班主任離開后擅自到操場上玩耍。之后,班主任在教學樓樓道內對兩名學生進行了長達10分鐘的批評教育,其間還用課本拍了幾下他們,但力度并不大。后來,當地教體局通報,該班主任讓兩名學生蹲在地上,用腳踢學生,導致一名學生臉部、頸部、腿部等多處紅腫。
涉事學生家長隨即報警,轄區派出所迅速出警。隨后,派出所與教育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將此案移交教育主管部門處理。
5月5日,學校對涉事班主任給出了停職、道歉檢查、取消評優、黨內警告、承擔診療費5條處理意見;7月2日,當地教體局又追加處罰:從當年5月起扣除一年績效工資、不再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納入當地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
兩份處罰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公眾普遍認為教育部門對該教師懲罰過重,且該學校大多數學生以及家長不相信該班主任會踢打學生。與此同時,涉事學生家長自始至終都沒有拿出孩子被班主任打的證據。
在輿論持續發酵后,7月28日,該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信息,稱教體局和學校被嚴厲批評,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罰的決定,并根據涉事班主任的個人意愿,將其從原來的學校調去該縣一中。目前,當事雙方已通過協商達成和解。該縣縣委、縣政府在全力做好教師和學生的后續安撫工作的同時,還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案例分析
一波三折后,該班主任總算得到了比較公正的處理。這一次,社會輿論站在班主任這一邊,這讓我們看到公眾對教師的困境有了更客觀的認識。
事件為什么會出現大反轉?
此次事件有4個時間點需要特別關注:事情發生在4月29日,學校在5月5日才處理,教體局在7月2日做出追加處罰的決定,縣政府在7月28日公開表態。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以下信息:學校用了將近一周的時間對涉事班主任做出處罰,時間不長,但足夠學校研究決定該問題的處理方案;教體局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來研究問題,但是,他們研究的結果卻是從嚴從重處理該班主任。
師德師風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高壓線”,備受社會關注。為此,學校和教體局必須表現出明確的態度。但是,學校和教體局迫于壓力,采取了“犧牲老師,息事寧人”的做法。也就是說,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他們即使想為涉事班主任辯解也無能為力。
“戴著鐐銬舞蹈”,這是對當下教育工作者工作狀態比較形象的描述。正因如此,很多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思維已經不是教育思維,而是管理思維:誰捅婁子,就處罰誰;誰做出成績,就表揚誰。這種思維淡化甚至忽略了教育的復雜性,用這種思維處理問題難免簡單粗暴。
所以,如果不是輿論對當地政府造成了很大壓力,或許,這位班主任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咽”。
由此說明,這件事出現大反轉,只是一個偶然。
案例啟示
這件事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首先,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視角與一線班主任的視角有時候不同。
我堅信,從常理講,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肯定會為教師爭取權益。但是,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視角與一線班主任的視角有時候是不同的,視角不同,思維方式就不同,對事物的評價方向及評價結果就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因此,在處理負面問題上,一線班主任與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有時候看法會有很大不同。
其次,教師首先應學會自我保護。
上述事件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不當之處,班主任應緩和自己的情緒,平心靜氣地處理學生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牢記,在教育問題學生時,無論如何都不要觸碰師德師風“高壓線”。
自己保護自己,這是最穩妥的方法。我們不觸碰師德師風“高壓線”就是最穩妥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最后,輿論是一把利劍,可能保護我們,也可能傷害我們。
上述事件的反轉,讓我們看到了輿論的強大。萬幸的是,這次輿論是朝著有利于教師的方向發展的。但是,我們要想到,輿論并不會一直站在教師這邊。
教師一旦被輿論裹挾,就很難再坦然做教育。因此,在處理一些有關問題學生的棘手問題時,我們不能假設輿論是朝著有利于我們的方向發展的,更不能存在依靠輿論來幫助我們翻身的幻想。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