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萍 代巧玲
【摘要】本文以支架理論為指導,結合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以具體教學案例為切入點,借助問題、多媒體、經驗、情感四大支架,從情境導入、搭建支架、撤銷支架到效果評價的流程,不僅能引導學生喜歡上閱讀,更多的是提供支架,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支架理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概念是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支架”實際就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解決孩子們的學習問題而鋪設的“橋梁”。當學生建構起自己的支架時,就會探索到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方法,教師便適時撤掉支架,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支架理論支撐的閱讀教學是一種完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求教師通過構建支架,創設自主探索學習平臺,為孩子們營造一種積極的互動體驗的氛圍,引導孩子們建構概念框架,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小學英語閱讀是開啟學生英語閱讀大門的關鍵時期,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教學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情境導入方式脫離文本實際。二、閱讀教學方式機械單一,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三、教師的有效評價不充分,學生的閱讀動機未被激發。四、閱讀方法指導不夠,學生能力未得到明顯提升。基于這些不足之處,筆者在日常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嘗試運用支架式教學,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的提升初見成效。
支架式教學理論以“支架”貫穿于整個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搭建模式框架,梳理情節脈絡,讀懂閱讀內容,讓孩子們擁有自主閱讀的能力,這才是引進支架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支架式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解決問題。筆者在英語閱讀教學實施以下環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搭建支架,獨立探索——撤銷支架,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效果評價。
一、創設問題情境,搭建問題支架
搭建問題支架是英語閱讀活動中最常用、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內容以及孩子們的學習水平,預計他們接下來所無法解決的疑惑來分解教學目標,為孩子們設立一系列有意義的問題去探索,引發孩子們在提問過程中的不斷思考,從而促進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閱讀的框架內容也會隨之在孩子們的心中更加清晰。
例如,在進行“I like my house”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warming-up 環節結合問題: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your house?自由暢談自己房子的構建和在各個房間所做的活動,并根據經驗對課文進行大膽預測,適時引出課文主題:My house。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快速瀏覽,在第一時間把握文章主體,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do I do in my …?”精讀課文,并獨立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二、整合信息學科,搭建多媒體支架
多媒體支架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傳統的紙媒相比,除了文本和圖畫的存在,更將文字、圖畫和聲音集于一體,增強了英語閱讀的感染性與靈活性。搭建多媒體支架將閱讀材料中復雜且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和簡潔化,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使得他們更易于理解和記憶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加快他們對語言信息的吸收,發展孩子們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筆者在進行“I like my house”閱讀教學時,用動畫的形式介紹房子各房間的功能,生動有趣,簡單易懂。
三、切合生活體驗,搭建經驗支架
搭建經驗支架,能夠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活動情境。作為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孩子們,將他們的原認知與閱讀內容更好地結合起來,幫助他們完成現實與畫面之間的轉換。例如,在進行“I like my house”閱讀教學時,當學生對文章形成初步認知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并借此幫助他們構建全新的知識支架,在鞏固原有知識支架的同時,實現自我提升與完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通過精讀來找出my house中的結構,隨后教師圍繞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展開集中解答“What do I do in my …?”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grow flowers in the garden、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have meals in the dining room、sleep in the bedroom、read books in the study、cook in the kitchen、take a shower in the bathroom,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真實交際,并對“I grow flowers in the garden.”等句型進行重點練習,進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遷移,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巧妙串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多元評價,搭建情感支架
在英語閱讀活動中,由于孩子們生活經驗有限,常常會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這時候作為教師應該為他們搭建情感支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為一些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同伴互動的機會,幫助他們設置二次支架。讓孩子們以小組合作、個人展示、互評等方式享受在英語閱讀中的自由氛圍,促進同伴之間的互動。如教學廣州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Welcome to my house中,筆者要求學生用一段話講述自己的dream house,并給出提綱性問題。如下: 1.What is your dream house like? 2.What do you often do in your dream house? 3.How do you like your dream house? 圍繞問題,學生展開合作交流。其中一位學生這樣說“My dream house is a spaceship.There are three bedrooms in my dream house.I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in the bedroom.I like my dream house very much.”他的表達流利,為小組加分,為此,筆者給他們小組免去一次抄寫作業的獎勵。不同的評價支架,產生不一樣的情感,發揮不一樣的激勵效用。
總而言之,支架理論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借助問題、多媒體、經驗、情感等支架,引導學生喜歡上閱讀,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設置支架、撤走支架以及小組合作討論等流程,教師引領學生進入英語閱讀的世界,最后達到獨自閱讀的飛躍。
【本文系越秀區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支架理論模式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越教類[2018]61號)】
【參考文獻】
[1]郭曉霞.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應用于拓展——支架式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6.
[2]吳錦程.淺談支架式教學[J].學科教育,2003(06):29-32.
[3]馮永晉,陳嬌,黃小明.支架式教學法探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 社 會 科 學版),2005(S1):243-245.
[4]蔡丹丹.運用支架理論有效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探研[J].成才之路,2019(17).
[5]宋云云.支架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