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婷
摘 要:根據《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保費將從由社保部門改為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該項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社保資金征管效率、充盈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保障員工的切身權益。但是,改革會對中小企業的成本及戰略決策等產生較大影響。為降低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政府應當進一步為企業推行社保降稅,并且不可一味要求以往少繳的企業進行大規模補繳催繳。
關鍵詞:稅務征收;社保;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812.42;F842.6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2-0129-02
一、我國社保繳納情況概述
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費的征收管理是保證我國社保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自1999年3月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并實施《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來,我國企業員工的社保繳納均采取申報制?!掇k法》規定,繳費單位應當在每月5日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繳費申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繳費單位送達的申報表和有關資料進行即時審核。在此體制下,社保的繳納由人力資源部監管,稅務機構只負責代收,管理比較寬松。由于企業可以自行申報員工收入以確定員工繳納的社?;鶖担源蟛糠种行∑髽I為了節省支出均按照較低的繳費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甚至有一部分企業并未依法為員工繳納社保。根據第三方機構“51社?!卑l布的《2018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仍有31.7%的企業統一按照最低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社?;鶖低耆弦幎ǖ钠髽I只有27%[1]。2018年7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陡母锓桨浮访鞔_,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這樣一來,員工的實際收入在稅務部門面前一目了然,企業必須按照員工的實際收入為員工繳納社保,否則將面臨處罰,并且將對之前沒有全額繳納社保的企業進行追繳并加收滯納金。這項改革無疑是對眾多“鉆空子”的中小企業當頭棒喝。
二、社保費改為稅務征收之后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一)對企業成本的影響
以江蘇省為例,假設一名企業員工稅前收入是6 000元,2019年1月1日之前企業為該員工按照4 000元的基數繳納社保,2019年1月1日之后改為按照6 000元足額繳納社保。按照江蘇省五險一金繳納比例(醫療保險:企業9%,個人2%,大病保險10元;養老保險:企業20%,個人8%;失業保險:企業1.5%,個人0.5%;生育保險:企業0.8%,個人不繳費;工傷保險:企業0.5%,個人不繳費;公積金:假設為企業和個人均為10%)計算可知,在新政實施之后,企業按照員工實際工資繳納社保之后,一名月薪6 000元的員工實際用工成本從7 672元增加到了8 508元,假設該企業員工的平均月薪為6 000元,在新政實施之后,在同等條件之下,企業的用工成本將要增加10%。
(二)對企業戰略制定的影響
企業成本的增加也就是意味著利潤的縮減,為了維持原有的利潤,企業就會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首先,最直接的一項措施便是裁員。假設企業原有員工50名,平均月薪為6 000元,在新政實施之后,在相同的用工成本之下該企業僅僅能夠養活45名員工。在裁減5名員工之后,企業將會追求更高的用人效率,對部分留任的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量將會加大,而工資卻不會因此增長。其次,假設企業在用工成本增加的情況之下沒有選擇直接裁員,而是選擇在其他方面縮減開支,那么部分企業可能會選擇減少員工的軟性福利,甚至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偷工減料、降低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標準等,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三、社保費改為稅務征收的原因
(一)提高社保資金征管效率
在《改革方案》實施之前,我國的社保費由社保部門監管,主要依靠的企業自行申報,存在很大的征管漏洞,很難做到全額征收,征管效率低下。例如,陜西省2016年進行稅務登記的企業為40多萬戶,而同期養老保險費參保繳費登記的企業只有10萬多戶。社保部門在確定社保繳費基數時,由于難以有效、充分、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信息,許多社保費難以足額征收。例如,北京市稅務機關通過將個人所得稅申報數據與社保經辦機構公布的數據進行測算比較,發現2014年和2015年北京市社保費實收金額比應收金額分別少了381.1億元和747.9億元,分別占實收金額比重的18%和29%[2]。
相比于社保部門,稅務部門對社保費用的征收有著天然的優勢。稅務部門更加直接有效地掌握著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企業應繳的社會保險費本身是按企業工資總額和個人工資薪金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稅務機關在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過程中都須掌握企業的工資發放情況。因此,稅務部門直接征收社保費也會大大提高社保資金的征管效率。
(二)充盈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
每一個參加社保的在職人員都要繳納一定比例的養老金,其所在企業也須為每一位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養老金(通常為20%)。這些繳納的養老金中,個人部分全部進入個人的養老金賬戶,企業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社會統籌的養老金賬戶,用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1.67億人,占總人口的11.9%。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重,就業人員越來越少,退休人員越來越多。按照2018年10月前的數據,平均2.7個在崗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金才足以支付1個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我國社會統籌的養老金賬戶逐漸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根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的年度報表顯示,2016年中國各省市養老金結余平均僅可供支付17.2個月。其中海南、內蒙古、湖北等11個省市養老金結余可供支付的月數少于10個月,黑龍江省的養老金賬戶更是已經出現232億元的虧空。如果不盡快充盈養老金統籌賬戶,隨著退休人員的增加和退休金的提高,再加上新增就業人員的減少,更多省市將面臨養老金虧空的窘境,這無疑會對國家財政產生巨大的壓力。為了彌補養老金社會統籌的缺口、緩解國家財政的壓力,最短期有效的手段便是加強養老金的征管力度,并且對之前少繳、漏繳的數目進行追繳,這也是社保費改由稅務部門征收的原因之一。
(三)保障員工的切身權益
在稅務部門嚴格按照企業員工實際收入征收社保費之后,對于一些此前不合規企業的員工來說,在短期,員工負擔的社保繳納金額提高了,稅后到手的工資減少了。但是從長遠來看,繳費基數增加,員工的個人社保賬戶余額也會增加,醫保費用和退休金也會隨之增加。這樣真正實現了員工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員工切身權益得到保障,對社會的穩定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四、社保費改為稅務征收的意見建議
(一)在社保費從嚴征管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尤其是養老金的繳費率
從世界范圍來看,80%的國家社會保險費率水平維持在10%—40%之間,另外,10%以下和40%以上的國家數各占約10%。而中國的法定社保費率水平為42%,在國際上處于較高的水平。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我國企業應繳的養老保險費率高達20%,對企業的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這也是眾多中小企業不足額甚至于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社保轉為由稅務部門征收之后,為了緩解企業的壓力,也為了征管更加有效,國家應當進一步推進企業社保降稅政策。
(二)不可一味對以往少繳社保的企業進行大規模補繳催繳
雖然說補繳社保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由于每個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少繳的原因不盡相同,有些是由于企業或者員工的自身違規造成故意漏繳、少繳等行為,有些則是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如部分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或者默許企業按最低標準繳費,如果一味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補繳催繳,則會給不少中小企業造成巨大的恐慌,以至于有的企業由于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進行一次性補繳而走上破產的道路,這對于市場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社保的追繳應當循序漸進,也要厘清企業之前少繳的原因。對于企業主觀惡意少繳漏繳的行為理應追責,對于因為地方政府權責不清、默許企業按較低標準繳費的情況,應當按特殊情況給予特殊處理。國稅部門也應當對部分有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的照顧,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予緩交,設置一個寬限期,讓企業渡過難關。這樣可以給中小企業以緩沖期,避免短時間內對其造成巨大的沖擊[3]。
結語
社保費改為稅務部門征收之后對之前沒有合規全額繳納社保的中小企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大大增加了其用工成本。究其緣由,稅務機關對社保的征收一是為了提高社保的征管效率,二是為了充盈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同時也是切實保障員工的個人權益,保障居民的安居樂業。然而,該項新政的推進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給企業以一定的緩沖期。同時,國稅機關也應當進一步大力推進社保費降稅的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社保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穩定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文慶.個人所得稅改革與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對中小企業及其員工的影響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0):147-148.
[2]? 梁發芾.社保費為什么改由稅務機關征收?[J].中國經營報,2018,(3):1-2.
[3]? 王全璋.稅務機關征收社保費對企業的影響探析[J].現代商業,2018,(1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