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教育是我園的一大特色,在《指南》的引領下,我們把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和教育的有效性進行了重點研究和探討。創設自然角,要體現家園共同參與性,要體現規劃的完整性,要體現發展的持續性。這樣才能使自然角綠色洋溢,充滿活力,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自然角;創設;充滿活力;有效性
科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園的一大特色。在《指南》的引領下,我們把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和教育的有效性進行了重點研究和探討。通過調查和統計,我們發現了自然角在創設和指導上有以下一些問題:開學初環創的時候轟轟烈烈,時間一長逐漸成擺設;區域游戲中幼兒興趣不高,教師缺乏一定的引導;觀察記錄浮于表面,不夠深入等。為改變現狀,真正讓自然角能成為幼兒觀察、探究的小陣地,在《指南》的引領下,經過一年多的實施、研討和調整,我們幼兒園的自然角慢慢變活了,可謂綠色洋溢,活力綻放,面貌全新。實施調整的過程中,筆者積累了如下一些經驗,愿與大家分享。
一、 明確自然角創設要體現家園共同參與性
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建立在家長、教師、幼兒三者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的,所謂家園共育,就是強調了在教育的過程中,三者是共同參與的主體。我們自然角的創設,也要遵循共同參與的原則性。
幼兒是教育的主體,自然角的創設一定要遵從孩子的意愿,讓孩子主動參與進來,才能發揮教育的效能。孩子對自然的奧秘具有一種天生的探索興趣,一只小蟲子的飛動爬行,一顆種子的破土發芽,都能引起孩子極大的樂趣。自然角創設在哪里?選擇哪些內容?怎樣去管理?如何做到持續性發展等方面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目標,這樣創設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屬于孩子的。
自然角創設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也是指導者,因此教師要了解整體環境的需求,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知識,知道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習性,這樣才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當孩子的一個興趣點有了老師專業的點評與互動,在情緒上充分地被老師感染,那么一定可以調動孩子們探究自然角的積極性的。
幼兒園開展的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自然角的創設同樣需要家長的參與。在創設之前,可通過“調查問卷”“班級論壇話題討論”等專欄教育方式進行話題互動,讓家長了解自然角所蘊含的科學教育價值,并與家長一起探討創設的情況,讓家長理解支持我們的活動,和老師一起出謀劃策,能夠成為自然角創設的長期參與者。
二、 明確自然角創設要體現規劃的完整性
(一)自然角整體規劃的預設性
小小自然角,蘊藏了大自然的許多科學知識,也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種子聚會、果蔬種植、花卉觀賞、動物飼養、標本觀察對比等,都是可選擇的內容。隨著四季的變化,我們創設的內容也可進行一定的篩選,要適時,適宜,因地制宜,自然角的科學教育才能更有效。
自然角是一個“活”的觀察基地,種子、植物、動物隨時都在變化,隨時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我們需要提供一定的工具與器材,方便幼兒去觀察、探究、動手操作,更好地幫助幼兒去探索與發現,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無窮。如:水壺、小鏟子、量尺、放大鏡、記錄工具、泥土養分、不同質性的泥土等。
根據創設的自然角的內容,可以先預設一些小實驗,并將小實驗的一些操作流程和所需工具以圖文的形式,制作成實驗本、記錄本投放在自然角,幼兒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就能很好地進行一些比較,通過比較實驗法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能了解一種植物適合水培土培還是沙培,豐富相關自然知識。
(二)自然角內容選擇的適宜性
自然角內容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一個載體,是否適合孩子當下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適合孩子發展水平的內容,才能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才能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
1.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
幼兒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年齡特點,自然角的創設要遵循幼兒發展的規律,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容設置要適宜。我們可以根據自然角內容的特性規劃好幾個區域,比如認識區、觀察區、觀賞區、種植區、飼養區、實驗區等。小班幼兒的認知比較直觀,觀察能力呈現在表象上,因此所選內容要簡單,不要復雜。可以選擇那些變化比較明顯的動植物,比如常見的落葉植物、種子培育、飼養小烏龜等。到了中大班,隨著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和觀察能力的提髙,他們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更加顯著的發展,可在小班區域的基礎上加設實驗區、種植區。動植物的品種可以多一些,可以觀察那些生長周期長一點的動植物,比如蠶寶寶變飛蛾、黃瓜秧苗爬蔓開花長黃瓜等。要從不同層面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認知需求,使自然角生動起來,不再成為一種擺設。
2. 結合開展的主題活動選擇
在主題活動的背景下,自然角的內容選擇如果能與主題活動進行有機的聯系,那么勢必使自然角與主題活動互為補充、互為滲透、互相促進,讓幼兒在主題探究中獲得的經驗在觀察自然角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反之自然角也成為主題活動開展的有力補充和延伸。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結合季節特征,在認識區和觀賞區投放具有典型特征的花卉,如桃花、迎春花,讓幼兒認識比較春天不同花卉的特征;在種植區播種花生、西紅柿、向日葵,觀察它們的不同生長速度以及葉子的大小顏色變化;在飼養區飼養蠶寶寶、小蝌蚪,探究動物的生長過程。又如圍繞著主題活動《大夏天》觀察戶外的爬山虎的藤蔓走勢,觀察向日葵的向光性,觀察黃瓜因品種不同看似相同的花瓣會結出不同的黃瓜來,比較不同西瓜的花紋與長勢,感受小青菜的快速成長,探究牙蟲來自哪里等。
3. 結合園本自然資源選擇
自然角活動區域的合理選擇,還應與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和有利資源相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最大化的體現園本自然環境優勢與教育價值。我園是一所新型的現代化標配幼兒園,所有活動室的南墻都是大塊的玻璃墻體,向陽性非常好,陽光通過玻璃可以直射自然角架子上的植物。因此這一塊區域,我們整體規劃為班級自然角。孩子們在這里可以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同時可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可進行光合作用實驗。
戶外的場地,設置了一塊靠南的種植園地,場地大,光照好,適合播種長勢需要大型空間的植物,如黃瓜,春天孩子們播種后觀察幼苗長葉,莖稈開始爬藤后,大家一起搭架子拉繩子,讓長出的藤蔓慢慢爬上架子爬上繩子直到長出一根根綠綠的黃瓜來;如土豆,春天種下后,孩子們慢慢發現土豆上長了許多芽芽,等呀等呀,藤蔓越長越旺,爬滿了整片種植小天地。到了夏天,孩子們興奮地挖出了許多的土豆來。
充分利用好園本有利自然資源,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種植,會讓孩子們的研究性和探索性持續發展,小小的自然角真正能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三)自然角管理中幼兒參與的主體性
自然角創設之后的管理相當重要,只有管理跟上,才能讓我們的自然角具有現實意義與教育價值。自然角的管理需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管理動植物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識。教師和保育員要做好輔助管理角色,只要做好引導與提醒,適時地做好“引路”,那么,幼兒自然會成為出色的自然角管理者。
1. 學會種植
自然角的種植活動有很多的準備與收集工作,讓幼兒自己去想辦法把這些源頭工作做好,參與到每一個步驟中來,體驗種植的每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中豎立起一定的責任心。開墾播種后,照顧植物的整個生長期,進行澆水、施肥、松土、拔草等活動,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讓幼兒觀察到,這樣既讓幼兒體驗到了種植的樂趣,更培養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勞動意識、關注意識,也大大提高了幼兒對班級自然角的關注度。
2. 學會記錄
自然角記錄的目的和方法,最好以討論的方式展開,讓幼兒在討論中認識記錄的具體操作方法,了解記錄的目的性和價值性。有了這樣的前提,幼兒參與記錄就有了很好的主動性和目的性的。可以引導他們用繪畫、表述、拍照(請老師協助)等不同的形式參與記錄。只有讓幼兒積極參與記錄,才能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極好發展。
(四)自然角管理中幼兒發展的多元性
自然角的創設有了適宜的內容,幼兒參與了積極的管理,教師通過有目的有效的指導,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一是社會性的發展,二是科學智能的發展。
社會性發展:
①通過照顧管理自然角,培養了幼兒的勞動意識;
②通過持續的觀察管理,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意識;
③通過小組分工認領記錄與分析,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
④通過勞動成果的快樂體驗,培養了幼兒的分享意識。
科學智能發展:
①通過觀察照顧,促進了觀察能力的發展;
②通過集體討論,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
③通過實驗操作,促進了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 明確自然角的創設要體現發展的持續性
自然角的創設不是一個流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階段性目標實現,而應該是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大自然的奧秘無窮無盡,如何讓幼兒已經培養出來的興趣持續發展,觀察能力持續發展,管理能力持續發展,記錄能力持續發展,探索能力持續發展,都應該是通過我們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來實現的。讓我們自然角小小架子上的綠意蔓延,開枝散葉,走出班級,走進校園,走進一年四季;讓我們的校園綠色洋溢,充滿生機,實現科學探索的真正價值;讓幼兒園的角角落落都能成為孩子們研究探索的一塊寶地。
讓幼兒主動探索,觀察到自然角動植物的變化,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與自然角對話、互動,發現自然界的無窮奧秘,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充分挖掘出自然角的教育價值,是我們創設自然角的成效。同時,也讓我們的探究性和研究性得到最大發展,讓我們的自然生物教育變活,變真,真正體驗到綠色滿園,活力滿園。
參考文獻:
[1]曾梅芬.提高幼兒園自然角創設的有效性[J].黑河學刊,2012(10).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9.
[3]教師專業發展標準.
作者簡介:
吳國英,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實驗小學附屬吳江明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