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教育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需要。依托微信公眾號,突破傳統班級管理模式,構建更加合理的班級管理體系,讓班級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務學生。
【關鍵詞】互聯網+? 班級管理? 微信公眾號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035-02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成長。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持續推進,“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1],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教育教學及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如何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術突破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局限,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就顯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教育”取得的進展
“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大膽創新,是對傳統教育進行升級改造的必然選擇。以寧夏為例,按照教育信息化2.0和“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的理念和要求,寧夏基本建立信息化創新的體制機制,實現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教育供給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探索積累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提升區域教育發展水平,在“互聯網+”教育資源共享、創新素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黨建思政、現代教育治理等方面示范引領,助力“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2]。
一是基本建成“互聯網+”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率先在全國以省為單位建成面向各級各類教育的資源和管理大平臺,提供教學和管理應用100多個,虛擬仿真實驗400多個,名師網絡工作室300多個,活躍教師6萬人,兜底線保基本的服務成效初步顯現。二是“三通”基本實現,所有學校(含教學點)都以不同方式接入網絡,65%的學校互聯網接入帶寬達到100兆以上,85%的班級配備數字化教學設備。114萬名學生(占76%)和9萬名教師(占92%)開通了網絡學習空間,所有中小學校都開通了學校空間,基本實現了校校用平臺、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三是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逐步融合。共創建94所“互聯網+教育”示范學校,引導學校建設智慧環境、共享教育資源、變革教學方式、構建評價體系。開展全區“互聯網+教育”應用大賽,激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開展融合應用。建設在線互動課堂,深入開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課堂,推動城鎮130多所優質學校與鄉村270多所薄弱學校結對幫扶,開展跨縣(區)、跨學校“1拖2”互動教學教研活動,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開不齊、開不足課等問題。依托易班網和益思網,建設大學生網上第二校園、第二課堂。聯合新華社打造互聯網中小學德育課堂,不斷提高黨建思政的針對性、實效性。推進優質資源互聯互通,實施“1+3+N”模式,利用閩寧、京寧、滬寧等合作平臺,推動157所學校與外省優質學校建立互聯互助協作關系,促進區內區外優質教育資源融合共享。學生信息素養不斷提升,編寫《“互聯網+教育”知識讀本》,開展“互聯網+”競賽,開展編程、機器人、3D、VR、AR等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探索教師教育改革的新路徑。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舉辦“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專題講座和專題培訓班,培訓了180多名校長和2萬多名教師,為推進示范區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四是教育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寧夏已實現學籍管理、學生資助、決策支持、教育督導、校園安全等管理系統全面應用,實現學生轉學、招生調檔、控輟保學、項目資金、教育規劃等智能化管理。
二、傳統班級管理模式面臨新挑戰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日常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領導者,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3]。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多地顯露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班級管理思想落后。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大多數教師認為班級管理是教育教學的問題,事實上,要想科學而民主地進行班級管理,教師需要學習更多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和原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班級管理模式一直處于變革之中,但很多班主任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班級管理思想落后,缺乏創新思維。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班級管理仍以學習管理為主,將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作為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這種管理理念簡單粗暴,容易使尚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疲于應對,造成班級管理工作難以展開,而且會阻礙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
2.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低。事實上,班級的主體不僅是班主任,更多的是班級里的幾十個學生。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自我意識水平提升,渴望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渴望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擁有話語權。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掌握一個班級的所有事務,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抑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使得班級管理工作事倍功半。
3.缺乏網絡思維,班級管理手段落后。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手段十分有限,最常用的就是班會和家訪兩種。集中班會雖然方便,但一個班會所能涉及的主題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地解決每個學生的問題。家訪作為家校聯系的主要渠道,雖然能夠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問題讓老師和家長面對面交談,但面對一個班的學生,班主任需要到每個學生的家里進行家訪,費時又繁瑣。尤其是一些缺乏系統的管理經驗的年輕教師,容易出現焦慮、壓力過大的現象,嚴重影響工作的效率。隨著網絡教學的興起,電腦、平板等智能設備越來越多的走進校園,教學的方式和地點也已不再局限在教室里,這無形中增加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高中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的能力較差,因此極易沉迷于網絡和與學習無關的信息、視頻中,這就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4]。
面對互聯網時代下復雜的教育環境,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將網絡技術應用到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已成為必然選擇。
三、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啟班級管理工作新思路
班級和社會一樣,只不過管理的對象不同,范圍不同,但是其管理手段卻都有其相同之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改變人們傳遞和獲取信息方式的同時也推動了教育領域的發展。微信已成為當代高中生社交和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據調查顯示,微信公眾號已成為目前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之一。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微信公眾號憑借其高效的溝通渠道和廣闊的平臺優勢,能夠打破傳統班級管理模式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促進教師、學生、家庭交流互動,從而為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構建新渠道,給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創建班級微信公眾號,實現班級管理工作向線上轉移。微信公眾號是全媒體平臺,可以提供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各種方式來實現信息交流。因此,借助班級微信公眾號實現班級管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構建高效班級管理模式。首先,利用班級微信公眾號建立全面的學生數據管理系統,將學生的興趣、特長、歷次成績和獲得獎勵情況等基本信息信息化并定期更新。其次,將班級工作安排、任課教師、課程安排等班級信息以微信公眾號欄目的形式展示出來。利用微信公眾號全面完整地記錄學生及班級的各類信息,這樣一來,班主任對班級各方面情況便一目了然,班級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時,利用公眾號消息推送的功能對學生的進步及閃光點進行評價鼓勵,讓他們在微信公眾號一展風采,激勵其他學生向優秀的同學學習,營造良好的班級面貌。除了表彰外,班主任可以針對班里出現的問題推送相關文章,學生可以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班主任則可以實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及時溝通化解,構建師生交流新平臺。
2.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級是每個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班級氛圍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的有力保障。提倡同學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多種形式的調動學生的競爭欲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要求學生保持班級衛生的整潔,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開辟“學習角”,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定期進行讀書心得、好書推薦、名人名言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概念和集體榮譽感,強化集體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這樣既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
3.助推家校合作。教育離不開家庭的參與,如何讓家庭有效地參與到教育中來一直是一個難題。班級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為家校合作提供新平臺,讓家校雙方實現順暢溝通成為可能。家長關注班級微信公眾號后,班主任通過適時發布推送消息,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信息的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后臺留言的方式對班級管理、學習進程、教育方式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班級微信公眾號成為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流討論的平臺。在與家長的討論交流中提升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使班級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更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4.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為了讓班級微信公眾號更好地服務于班級管理工作,公眾號的日常運營和管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公眾號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中來。通過設置學生管理員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公眾號的信息更新,圖片搜集、文字編輯等工作,實現公眾號的定期推送與信息更新,讓班級微信公眾號的作用越來越大。細化班級日常管理規定,發揮學生各自優勢,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不僅能夠減少班主任的工作壓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5],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做班級的主人。
“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大膽創新,是對傳統教育進行升級改造的必然選擇。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班級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全新的班級管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班級管理模式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要將網絡思維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構建更加合理的班級管理體系,發揮學生各自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家琴.基于“互聯網+”智慧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9(14):51.
[2]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寧夏回族自治區“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規劃(2018年-2022年)[N].寧夏日報,2018-11-28(004).
[3]涂志遠.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294.
[4]李棟山.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德育功能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6):105-106.
[5]張英.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駱東旭,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