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文
摘 要:通過對泗縣山芋三產融合發展現狀的深入調查,分析了泗縣山芋產業在三產融合中存在的一產發展不足、二產帶動能力不強、三產融合不深等突出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重視農民利益、搞好產業結構調整,發揮泗縣山芋產業協會作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深化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組建山芋產業聯合體、創新合作模式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泗縣山芋三產融合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芋;三產融合;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22-0046-03
自2000年泗縣縣委、縣政府提出“念林經、發羊財、多栽山芋富起來”的口號以來,山芋產業作為全縣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發展迅猛。2009年泗縣被中國特產協會命名為“中國山芋之鄉”,2018年大路口山芋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名錄,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1 泗縣山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1.1 種植歷史悠久 泗縣山芋種植歷史悠久,在周邊縣、市中獨樹一幟。2017年以前,山芋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2萬hm2左右,其中以大路口鄉種植面積最大,主要以淀粉型山芋種植為主,品種多為968-19。目前全縣所有鄉鎮均有山芋種植,且品種多元化,既有淀粉型山芋,又有鮮食型山芋,其中鮮食山芋以普薯32(又叫西瓜紅)最為暢銷。2017年山芋收獲季節,為防止山芋打粉導致的廢水污染,縣政府下發文件禁止農戶私自加工淀粉隨意排放廢水,因此近年來以種植山芋為主的農戶調整了產業結構,夏作改種玉米或大豆,山芋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據統計2020年全縣山芋種植面積僅為0.67萬hm2。
1.2 加工能力有所提高 山芋加工以加工淀粉,生產粉絲、粉皮為主。目前全縣有山芋加工淀粉大型企業1家,家庭小作坊80家,粉絲加工大型企業1家,小型粉絲加工企業30多家。
1.3 產品銷售形式多樣 泗縣已有相關家庭農場、合作社、加工廠及其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8家,產品銷售主要有初級產品薯塊、半加工產品淀粉、深加工產品粉絲和粉皮等。銷售路徑主要為農戶出售薯塊,合作社收購薯塊組織外調或加工淀粉,家庭作坊或企業加工粉絲進行銷售。2019年全縣淀粉型山芋種植面積約為0.67萬hm2,產量約2.5億kg,直接銷往外地的有1.25億kg,市場均價0.7元/kg,產值約8750萬元。加工成的山芋淀粉約0.25億kg,其中,用于直接銷售的淀粉約0.15億kg,市場均價6.6元/kg,產值約9900萬元;用于加工粉絲的淀粉約0.1億kg,粉絲市場均價9.6元/kg,產值約9600萬元。此外,鮮食型山芋種植約0.067萬hm2,產量0.25億kg,市場均價1.2元/kg,產值約3000萬元。
1.4 三產融合初具雛形 在大路口鄉大季村建設了高標準山芋種植基地1個;扶持了一批山芋種植合作社、鮮食山芋種植大戶,推動了淀粉加工廢水回收再利用,依靠天京食品廠和部分家庭淀粉加工點消化當地農戶大部分山芋薯塊;依托泗州薯業強大的銷售團隊,全縣年接受旅游參觀人數3萬人次,在刺激山芋產品銷售的同時,還帶動了服務業和餐飲業的發展。此外,泗縣還建成了國內第1個山芋產業交易信息網站,“芋見特色小鎮”正在積極申報,山芋產業三產融合正在持續推進。
2 山芋三產融合存在的問題
當前,泗縣山芋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不足,一產乏勁,二產帶動能力不強,三產融合不深,發展層次低,品牌效應不足等,山芋三產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2.1 山芋種植面積銳減,品種結構單一 2017年以前,泗縣山芋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2萬hm2左右,且以打粉型山芋為主,近年來,多數農戶由于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不得不出售鮮山芋,效益較加工淀粉大大降低,因此多數農戶改種其他作物,山芋種植面積呈現斷崖式下降,2020年種植面積僅為0.67萬hm2,且以打粉山芋居多,鮮食山芋等品種占比較少。據農戶反映,賣鮮山芋平均收入15000元/hm2左右,若加工成淀粉,平均收入可達45000元/hm2。另外,山芋高產穩產耐貧瘠,且抗逆性強,正常年份都能旱澇保收。為此,農民怨聲載道,內心并不愿改種其他作物,且長此下去泗縣“中國山芋之鄉”這張名片將名存實亡。
2.2 山芋加工制粉廢水處理問題有待解決 基礎設施不配套,村級無污水處理管網設施,山芋加工戶較為分散,無法從源頭上集中處理加工廢水,雖然在主要溝段采取了湖泊凈化器如沼氣包、水芹菜吸附等處理措施,但治污效果不明顯,山芋淀粉加工廢水所造成的污染問題一直伴隨著山芋加工全過程。
2.3 山芋深加工鏈條短,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效應不強 目前泗縣山芋除鮮食外,還有附加產品如淀粉、粉絲、粉皮等,但是由于缺少鮮食山芋的深加工企業入駐,山芋加工品種過于單一,像薯片、薯條、薯飲料等深加工產品還處于空白,產業鏈條不長。如天京食品只是按季節加工淀粉;高明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只種植山芋、銷售種薯及種苗;泗州薯業僅以生產粉絲為主。山芋粉絲除泗州薯業等少數幾家有自己的品牌包裝,多數農戶手工小作坊均無品牌、無正規包裝,無法外銷進入大型超市,經濟效益不高。山芋淀粉也只有天京食品企業有自己品牌包裝。
2.4 上規模的龍頭企業較少,三產融合深度不夠 農戶、山芋種植專業合作社、企業等在一二三產融合方面呈現短板,各自為陣,沒有深度融合。主要表現為:一是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偏低,產業鏈條短;二是利益聯結松散,合作方式單一,多數農業經營主體是以“種植+加工”、“種植+銷售”模式進行二次產業簡單融合,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名無實”,參與融合能力差;三是作為一產主力軍的農民只享受生產環節利潤,參與二三產業融合能力差;四是農業旅游元素沒有很好地融入其中,如小荷農業山芋展覽館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缺乏功能強大的農業產業聯合體將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3 對策建議
3.1 重視農民利益,搞好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山芋種植品種多元化 山芋種植在與二三產業融合過程中,切忌忽略農民利益或以工商業為主,使農民處于產業鏈條末端的被動地位,要增強農民的話語權,確保農民利益,以農民為中心展開產業融合,讓農民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過程。調研發現,雖然禁止私自加工淀粉,但農戶種植山芋的意愿依舊很強,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戶穩定山芋種植面積,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鮮食山芋,泗縣鮮食山芋收益一般在36000元/hm2,效益與淀粉山芋相當。依托山芋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區域內農戶訂單式地改種鮮食山芋,對種植鮮食山芋品種的農戶按面積予以補貼,對組織外調的山芋種植專業合作社按調出數量予以補貼。鼓勵并扶持有實力的企業加大山芋保鮮貯藏技術攻關,攻克糖化和霉爛難題,實現加工企業周年供應。依托安徽省山芋產業技術體系泗縣示范縣建設項目,積極配合省農科院有關專家,搞好鮮食山芋的品種試驗與示范,選育適合泗縣種植的品質優良、商品性好、經濟價值高的鮮食山芋品種等,從而穩定全縣山芋種植面積。
3.2 充分發揮泗縣山芋產業協會作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山芋一產向二三產延伸 一是山芋產業協會要注重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學習法律法規,指導農戶按技術規程生產綠色原材料;二要重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進山芋三產融合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培育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引導農民以資金、土地經營權、交售農產品入社或入股發展加工流通,同時協調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普通農戶的關系以及不同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的關系,更好地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帶動更多的普通農戶提高參與三產融合發展的能力,使農民更好地分享三次產業融合的成果;三是山芋協會要專研國家惠農政策,積極申報有關項目,完善對農民種植山芋的補貼政策,為相關組織提供各類優質的服務和政策支持。
3.3 加快推進村級污水處理站建設 政府部門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安徽省快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講話精神,結合泗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盡快做好《山芋三產融合發展規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尤其是山芋主產鄉鎮每個行政村應建設1~2個集中加工區,根據加工規模配套建設1個污水處理站。山芋加工產生的廢水經現有方法初步處理后,排入就近的生活污水處理站,二次處理達標后排放。
3.4 深化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 一是加強校縣合作,共促山芋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山芋產業聯盟,積極配合安徽農業大學進一步研發山芋淀粉加工廢水處理技術;主動對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深化合作,將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有效應用于泗縣山芋產業系列產品深加工開發。二是充分調動現有龍頭企業參與融合發展的積極性,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向前延伸發展自身的標準化原料基地,并借助基地發展以觀光、采收為主的休閑農業,同時發展流通業和餐飲業。三是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用政策吸引規上企業進駐泗縣,加工生產如薯片、麥芽糖之類的山芋關聯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3.5 組建山芋產業聯合體,創新合作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通過泗縣山芋協會,引進技術力量雄厚、資金有保證的規上企業落戶山芋產業園,與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組建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籌建泗縣山芋產業物流園,搭建起三產融合的基本架構,探索“公司+合作社或村莊+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聯合體現代化管理和網絡化銷售的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形成鮮薯種植、產品加工、便捷倉儲、訂單銷售、高效配送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條,形成首尾相連、上下游銜接的抱團發展格局,實現多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贏,讓農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效益,為農民創業增收提供機會,真正拉動全縣山芋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3.6 充分發揮“中國山芋之鄉”名片效應,創建泗州山芋產品特色品牌 泗縣農業產業辦應大力引導該縣山芋加工龍頭企業,按照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規程,抓好產品生產,利用“中國山芋之鄉”這張名片,積極申報山芋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地理標志認證,加強山芋產品溯源地監測,加快推進全縣山芋由增產轉向提質增效,傾力打造泗州綠色農產品品牌,創建泗州山芋名牌產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宗錦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