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佳 黃哲 趙勇溪



摘 要 目的:基于扎根理論研究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因素,為增強制藥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及政府出臺相關綠色政策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法進行企業樣本的選取及后續研究。首先,與22家樣本企業(均為制藥企業)的56名工作人員采取一對一、面對面針對綠色創新影響因素相關問題的深度訪談;然后,對談話記錄資料逐步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并行理論飽和度檢驗;進一步構建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并對其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與結論:政府需求、社會需求、行業內需求、綠色創新能力、領導者環保意識和領導者格局這6個主范疇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存在顯著影響;其中,領導決策(包括領導者環保意識、領導者格局)是內部決定因素,綠色創新能力(包括綠色創新投入能力、綠色創新研發能力、綠色創新轉化能力和綠色創新生產能力)是內部驅動因素,社會制度(包括政府需求、社會需求和行業需求)是外部因素,它們是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主要因素,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均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綠色創新;扎根理論研究法;制藥企業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green innovation i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green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issue relevant green policies. METHODS: The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select enterprise samples and follow-up research. Firstly, 56 staffs from 22 sample enterprises (all wer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 one-on-one and face-to-face on issues related t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green innovation. Then, open coding, spindle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conversation record data, and conduct theoretical saturation testing was conducted. Finally,the influential factor model of green innovation i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was constructed, and its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government demand, social demand, industry demand, green innovation abilit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leaders and overall vision of leade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mong them, leadership decision (including lead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leadership pattern) is the internal decisive factor, green innovation ability (including green innovation investment capacity, gree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green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and green innova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actor, social system (including government needs, social needs and industry needs) is the external factor; they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nd they a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KEYWORDS ? Green innovation; Grounded theory study;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綠色創新是指通過提高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率改善環境質量,從而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而企業層面資源效率的提升意味著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企業的競爭力[1-4]。傳統的技術創新管理理論認為,綠色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分支,在廣義范疇下綠色創新可被解釋為企業面對綠色問題(即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做出的回應[5-7]。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和措施,不斷加大環保政策的實施力度,在如此嚴格的環保要求下,部分制藥企業已經開始采取引入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優化生產工藝、更新換代生產裝置、升級轉型產品等舉措[8-12]。對于制藥企業而言,綠色創新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它的理論思路和實施路徑是什么,是一個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科研課題。
目前,已有一些針對企業綠色創新的研究成果,為完善和發展綠色創新理論和方法做出了顯著貢獻。例如Asadi S等[13]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對馬來西亞183家酒店的綠色創新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環境和經濟績效兩個因素能夠積極顯著地影響綠色創新過程。Liu CY等[14]采用Lasso回歸篩選出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綠色技術創新效率的因素,并利用分位數回歸方法研究各種影響因素對高新技術產業綠色創新效率的影響程度。成瓊文等[15]提出中國工業行業綠色技術創新效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但各行業間的差距比較大,要想進一步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效率,增加綠色技術創新投入、合理配置資源、營造相應的創新氛圍是關鍵。Peng BH等[16]從生態位理論角度,構建了制造業綠色技術創新趨勢指標,并提出在推進創新水平和制訂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戰略時,要重視對制造業綠色技術的宏觀調控和監管,優化環境管理,增強綠色創新人才激勵和加強綠色技術。
但這些研究大多針對企業綠色創新的效率和非制藥企業的影響因素,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研究較少。2018年,國家生態環境部在《上市企業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中規定生物醫藥業屬于重污染行業,隨著環保政策的相繼出臺和實施力度的不斷加大,制藥企業傳統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很難達到相應環保要求,故綠色創新對于制藥企業迫在眉睫[17-19]。因此,筆者基于扎根理論研究法,分析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因素,為政府出臺相關綠色政策提供參考,也為制藥企業實施綠色創新提供理論思路與實施路徑,從而增強制藥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
1 理論介紹
扎根理論研究法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Strauss A和 Glaser B共同研究出的一種方法,即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并歸納式地引導出扎根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20]。扎根理論是一種以質性研究為手段,通過有系統的收集和分析資料的研究歷程,從資料中衍生出理論的方法[1]。理論扎根于資料中,在調查之前并不提出理論假設,直接從調查資料中進行經驗概括,提煉概念,進而發展范疇與范疇之間的關系,最終提升為理論。因此,扎根理論是一種自下而上建立理論的方法[1],其適用于理論解釋力不足或缺乏的研究,可不斷修正和擴充已有理論直至達到標準,克服了傳統定性研究的不足[21]。目前,對于我國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并未形成足夠成熟和完善的理論框架,因此筆者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法探索我國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因素。
2 研究對象
本研究根據Fassinger RE等[21]采用的扎根理論研究方法進行樣本企業的選取,在保證樣本理論飽和性的基礎上,選取22家制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小型、中型、大型制藥企業,且大中型制藥企業占比達75%;有外資、國營、中央、民營等制藥企業,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占比達62%;有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中成藥、生物制品制藥企業,且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藥企業占比達81%。根據研究目的和相關性的標準抽取樣本并選擇具體訪談對象,同時依據案例研究的典型性要求,從22家制藥企業中選取56名工作人員作為訪談對象。其中,青年21人(≤35歲),中年與中老年35人(>35歲);專科學歷25人,本科學歷20人,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3人;總經理5人,投資發展部主管7人,工藝質量主管13人,環保主管25人,資深研發人員6人。在理論抽樣時,首先考慮了樣本分布的廣泛性,其次以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為主(該類企業屬于高耗能、高排放的制藥企業,具備了案例研究所要求的典型性特征)。
3 訪談實施
采訪過程采用一對一、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方式,訪談提綱主要以企業開展綠色創新的相關舉措及影響企業綠色創新實施效果的因素為主,例如“您怎樣理解綠色創新?”“您認為綠色創新對貴公司的利弊是什么?”“貴公司開展了哪些綠色創新研究?”“除了開展綠色創新,您認為還有那些舉措能夠解決貴公司的環保壓力?”“對于剛才的探討,您還有補充的地方嗎?”等。訪談提綱僅用于指導和引導訪談過程,訪談內容不限于此。
在深度訪談過程中,每家制藥企業受訪人員的訪談時間約為1 h,為了確保訪談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綠色創新實際情況,本研究對訪談記錄進行了整理和舉證,最終共獲取22家制藥企業工作人員的訪談記錄,從中隨機選出17份訪談記錄用于編碼分析,剩余5份訪談記錄用于理論飽和度檢驗。
4 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及數據分析
對訪談記錄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3個步驟,以構建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采用NVivo 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4.1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是將訪談內容的原始材料全部打散并逐句進行編碼、標簽和錄入,進而實現訪談內容的概念化和范疇化的資料整合過程[22]。通過對17份訪談記錄進行挖掘和整理,獲得652條原始語句;然后對原始語句進行歸納,形成了255條代碼;按照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原則,對代碼進一步提煉,標簽化形成了60個正式概念;最后,找出各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把上述概念進一步歸納為17個范疇,分別為強制環保要求、政府激勵政策、政府扶持政策、行業協會認證、客戶需求、社會文化環境、綠色創新投入能力、綠色創新研發能力、綠色創新成果轉化能力、綠色創新生產能力、業內龍頭企業、業內競爭企業、企業文化傳承、領導者環保風險意識、領導者環保效益意識、領導者環保規劃和領導者大局觀。開放式編碼獲得的范疇及相應的初始概念見表1。
4.2 主軸編碼
開放性編碼旨在發掘范疇,而主軸編碼是對開放式編碼形成的范疇進行聚類分析,以在不同范疇之間建立關聯,形成更大的類屬[23]。通過分析比較表1中17個范疇在本質、層次、內容等方面的內在邏輯關系,對其進行歸納總結,確定了6個主范疇,分別為政府需求、社會需求、綠色創新能力、行業內需求、領導者環保意識和領導者格局,詳見表2。
4.3 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把主軸編碼開發的類屬關系進一步具像化,提煉出能夠統領全部范疇的“故事線”[24]。“故事線”要具備連貫性,它既能使各范疇之間的關聯形式概念化,亦會使分析性的故事變得理論化,完成“故事線”后實際上也就發展出新的理論構架[25]。圍繞“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這一核心范疇的“故事線”可以概括為:政府需求、社會需求、綠色創新能力、行業內需求、領導者環保意識和領導者格局6個主范疇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存在顯著影響。其中,領導者環保意識和領導者格局2個主范疇構成“領導決策”,是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內部決定因素,它直接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綠色創新能力是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內部驅動因素,它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政府需求、社會需求和行業內需求3個主范疇構成“社會制度”,是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外部因素,它也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會推動制藥企業綠色創新。以此“故事線”為基礎,本研究構建和發展出一個新的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理論構架——“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即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3個主要因素為:社會制度、綠色創新能力和領導決策,詳見圖1。
4.4 理論飽和度檢驗
理論飽和度是指分析者難以通過獲取額外數據而進一步發展范疇的新特征或產生新理論[26]。本研究采用5家制藥企業訪談記錄進行飽和度檢驗,結果顯示,模型中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6個主范疇發展得很豐富,沒有發現新的范疇與關系,6個主范疇內部亦未發現新的初始概念。因此可以認定,上述“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的理論模型是飽和的。
5 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3個主要因素分析
根據以扎根理論研究法構建的“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發現,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社會制度、綠色創新能力和領導決策3個方面。
5.1 社會制度
社會制度是影響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外部因素,包括政府需求、社會需求和行業內需求3個類屬。
5.1.1 政府需求 政府需求包括強制環保要求、政府激勵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3個因素。其中,強制環保要求是指政府出臺的環保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政策;政府激勵政策是指政府給予綠色創新相關的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政府扶持政策是指政府對綠色創新企業信貸的大力支持、技術交流平臺的搭建及高等人才的挽留等。
政府對制藥企業環保問題日益關注,將環保作為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審核的一項考察指標,對制藥企業形成合法性需求;同時,設置排放標準,定期監督檢查、抽查,對制藥企業的環保表現進行獎懲。而制藥企業為了避免高昂的懲處費用和法律制裁風險,往往采取綠色創新措施滿足合法性需求,以求持續發展。因此,政府需求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5.1.2 社會需求 社會需求是指利用社會大眾、客戶及行業內組織的環保意識、輿論導向對制藥企業產生的規范性需求,包括行業協會認證、客戶需求和社會文化環境3個因素。其中,行業協會認證是指環保行業協會對企業資質的認證及評價;客戶需求是指社會大眾和上下游企業對合作企業環保能力的需求;社會文化環境是指社會大眾的生活理念、道德評價標準和人文風氣都上升到環保、可持續發展這一層面。
制藥企業面對來自自媒體、行業協會、學術認定機構與社會道德相關的價值觀與準則,為了不被淘汰出局,會與同行業比較并試圖與處于相同環境制度的企業保持行為規范和社會期待的一致性[27-28]。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客戶和上下游企業更偏向于與“綠色”企業合作,故實施綠色創新有助于維護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良好關系。因此,社會需求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5.1.3 行業內需求 行業內需求是指在環保要求下,制藥企業只有高度重視綠色創新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包括業內標桿企業、業內競爭企業和企業文化3個因素。其中,業內標桿企業是指在綠色創新行為中起帶頭作用的企業;業內競爭企業會在綠色創新中提供方向和策略;企業文化能夠在綠色創新中起到引導作用。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業內標桿企業因其對環保問題的重視而競爭力提升,受到威脅的企業通過對業內標桿企業綠色創新項目的學習與借鑒,得以保留相應競爭力。因此,行業內需求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5.2 綠色創新能力
綠色創新能力是指企業推行綠色創新項目的能力,是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內部驅動因素,包括綠色創新投入能力、綠色創新研發能力、綠色創新轉化能力和綠色創新生產能力4個因素。其中,綠色創新投入能力是指企業對綠色創新項目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能力,是企業實施綠色創新的基石,其能夠保障綠色創新潛力和技術來源,并為綠色創新的整合和實施提供支持;綠色創新研發能力是指企業對綠色創新項目的開發能力和科研實力及其對綠色創新雄厚的技術積累,從而提升企業綠色創新效率,推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綠色創新轉化能力是指企業將綠色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到大生產的能力,使綠色研發成果與綠色生產無縫對接;綠色創新生產能力是指企業生產產品的能力及其處理“三廢”的能力[29],是制藥企業實施綠色創新的有效保障。為了緊跟當今世界低碳發展的潮流,將綠色生產作為常態化經營模式才是制藥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之路,因此綠色創新能力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5.3 領導決策
領導決策是制藥企業綠色創新的內部決定因素,包括領導者環保意識和領導者格局2種類屬。
①領導者環保意識是指領導者對企業綠色創新項目的認識程度,包括領導者環保風險意識和領導者環保效益意識2個因素。其中,領導者環保風險意識是指基于環保法律法規及社會發展趨勢,領導者推動綠色創新的風險;領導者環保效益意識是指領導者追求長遠利益,已經意識到綠色創新企業會成為行業內新的競爭力。
領導者環保意識能夠幫助管理層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的嚴重性,采取積極措施應對,使環保問題進入企業戰略發展規劃中。也就是說,領導者環保意識越強,越能將綠色創新理念傳遞給各個部門,實施綠色創新來應對外界環保壓力越能變得暢通無阻。因此,領導者環保意識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②領導者格局是指領導者綠色創新的價值觀及理念,包括領導者環保規劃和領導者大局觀2個因素。其中,領導者環保規劃是指領導者對企業綠色創新的關心程度和贊成度;領導者大局觀是指領導者對綠色創新是企業發展必經之路理念的認同。
領導者格局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大格局的領導者對企業面臨的合法合規風險和市場競爭風險十分敏感。眾所周知,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的費用巨大,且綠色創新的風險、成本較高,只有具備大格局的領導者才能堅守綠色創新信念,肩負使命大力開展綠色創新項目;才會深入研究政府、組織、協會提供的扶持政策和資源,把握機會為企業謀取長遠利益。因此,領導者格局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具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6 結語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法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6個主范疇的形成過程,為制藥企業實施綠色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2)通過對制藥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發現領導決策、綠色創新能力和社會制度是其3個主要影響因素。(3)通過對上述3個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為增強制藥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及政府出臺相關綠色政策提供了一些思路。但由于本次抽樣調查的制藥企業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因此是否存在其他影響因素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同時,本研究未采用大規模調查問卷加以檢驗校正,故接下來將對關鍵影響因素及其關系進行量化分析,并對影響因素的信度與效度采用大樣本數據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 1 ] 李小聰,王惠,孫愛軍.我國資源企業綠色行為驅動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6,36(2):74-76.
[ 2 ] SHEN C,LI SL,WANG XP,et al.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on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a[J]. J Clean Prod,2020. DOI:org/10. 1016/j.jclepro.2020.120122.
[ 3 ] RAZA Z. Effects of regulation-driven green innovations on short sea shipping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Transport Res D-TRE,2020. DOI:10.1016/j.trd.2020.102340
[ 4 ] SHAHZAD M,QU Y,JAVED S,et al. Relation of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to CSR and green innovation:a case of Pakistani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J Clean Prod,2020. DOI:10.1016/j.jclepro.2019.119938.
[ 5 ] ZHOU M,GOVINDAN K,XIE XB. How fairness perceptions,embeddedness,and knowledge sharing drive green innovation i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an equity theory and network perspectiv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J Clean Prod,2020. DOI:10.1016/j.jclepro. 2020.120950.
[ 6 ] 曲薪池,侯貴生,孫向彥.政府規制下企業綠色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初始意愿差異化視角[J].系統工程,2019,37(6):1-12.
[ 7 ] MIRATA M,EMTAIRAH T. 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J]. J Clean Prod,2005,23(10):993-1002.
[ 8 ] 鮑書馨,王剛.亞太地區制藥行業創新環境報告[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9(10):74-81.
[ 9 ] 熊阿珍,孟光興.基于DEA方法的制藥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研究:以深滬前15位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新藥雜志,2019,28(14):1675-1680.
[10] 羅婧.企業環保投資效率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0,26(3):185-188.
[11] 賈瑞博,肖仁富.提高企業環保管理的合規合法性[J].化工管理,2020,33(6):49-50.
[12] 張景亞.制藥工藝創新技術研究[J].化工管理,2019,32(33):192-193.
[13] ASADI S,POURHASHEMI OS,NILASHI M,et al. Investigating influence of green innovation on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a case on Malaysian hotel industry[J]. J Clean Prod,2020. DOI:10.1016/j.jclepro.2020.120860.
[14] LIU CY,GAO XY,MA WL,et al.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J]. J Comput Appl Math,2020. DOI:org/10.1016/j.cam.2019. 112597.
[15] 成瓊文,賀顯祥,李寶生.綠色技術創新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我國35個工業行業的實證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6(2):97-107.
[16] PENG BH,ZHENG CY,WEI G,et al.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manufactu- ring indust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niche[J]. J Clean Prod,2020. DOI:org/10.1016/j.jclepro.2019. 119711.
[17] 陳銳. Q制藥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9.
[18] 李澤彬.分析制藥機械設備的節能減排[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8):73、75.
[19] 伊俊陽.環保治理背景下寧夏高耗能企業競爭戰略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9.
[20] GLASER B,STRAUSS A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J]. Social Forces,1967. DOI:10.2307/2575405.
[21] FASSINGER RE. Paradigms,praxis,problems and promise: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 Couns Psychol,2005,52(2):156-166.
[22] 貫君.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機理及行為演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
[23] 徐建中,曲小瑜.基于扎根理論的裝備制造企業環境技術創新行為驅動因素的質化研究[J].管理評論,2014,26(10):90-101.
[24] 陶厚永,李燕萍,駱振心.山寨模式的形成機理及其對組織創新的啟示[J].中國軟科學,2010,25(11):123-135、143.
[25] 胡珊,劉晶,孫恩妹,等.基于扎根理論的商業綜合體導識系統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圖學學報,2020,41(4):640-648.
[26] 張澤洪,熊晶晶,吳素雄.醫方視域的醫患信任違背與修復: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39(5):1256-1265.
[27] TATE WL,DOOLEY KJ,ELLRAM LM. Transaction cost and institutional drivers of supplier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J]. J Bus Logist,2011,32(1):6-16.
[28] BERRONE P,FOSFURI A,GELABERT L,et al. Necessity as the mother of ‘green inventions: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J]. Strateg Manag J,2013,34(8):891-909.
[29] 李燕萍,郭瑋,黃霞.科研經費的有效使用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扎根理論[J].科學學研究,2009,27(11):1685-1691.
(收稿日期:2020-05-18 修回日期:2020-09-21)
(編輯:羅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