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和高校的專業創新,越來越多的藝術專業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青睞,芭蕾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前許多的家長為了增長孩子藝術細胞和掌握一門技能,對于藝術專業的選擇花費了較多的心血,同時對于那些專業課能力較弱,又喜歡藝術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但是基于目前的高校發展現狀,其教育改革還存在諸多不完善,必須深入考察,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芭蕾 ?基礎訓練 ?改革 ?現狀 ?研究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2-0088-03
高校開展芭蕾舞課程是對學生能力、興趣、審美的培養,有助于提高自身修養,培養自身氣質,為促進其全面發展打好基礎。高校芭蕾舞課程的開設對于學校來說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方面是師資力量,設施設備的齊全,另一方面是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課堂管理等方面,如何將這一門課程順利進行,對于高校目前的現狀和學生的基本狀況都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如何提升芭蕾舞在高校的影響力以及學生的興趣,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芭蕾舞訓練存在的不足,并給出合理解決方案。
一、高校芭蕾舞基礎訓練的重要意義
高校芭蕾舞課程的開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肢體,對于氣質、藝術、形象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對于非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芭蕾舞可以增加一門技藝,也可培養一門興趣愛好,可以在之后的生涯里,多一種選擇。總之,高校開展芭蕾舞基礎訓練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對于學生后期進入社會發展也是有著積極作用的。除此之外,芭蕾舞是由西方引進我國的,是中外交流的橋梁,對于外來文化,我們一貫秉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芭蕾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流淌著歷史的脈絡,它以其優美的身姿、含蓄內斂的表達方式、高超的腳尖技能風靡一時,備受各個國家的追捧。在現代社會,芭蕾舞不僅出現在校園和各大培訓班,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在高校也受到極大的歡迎,現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成熟女性的象征。當下,不少城市白領在業余時間也練習芭蕾舞,一是對身體的修養,二是培養獨一無二的氣質,可見,芭蕾舞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成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途徑,也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對于高校芭蕾舞的基礎性訓練教學應該大力提倡。
二、高校芭蕾舞基礎課程目前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芭蕾舞在高校的課程中,仍然是以業余舞蹈課程設置,高校的主要課程還是以文化課為主導,因此,在芭蕾舞的基礎訓練上,學校未做到合理的安排課程和場地以及訓練時間,使得這一門課程的基礎訓練沒有得到更好的落實。這源于師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此外,還有應試教育下對藝術類專業的排擠。但是,對于文化課方面較弱的學生和喜歡藝術的學生來說,訓練芭蕾舞是一個可以展示自己才華的契機,也是一項專門的技能,因此,課程設置不合理,對于這些學生的發展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缺少實踐教學
在現在的諸多高校里,教學的方式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育人的理念,更多的是灌輸法,忽視了實踐教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學校缺乏可供實踐教學的資源,二是,高校對于實踐教學的技能和課堂管理能力欠缺,因此,導致芭蕾舞的基礎訓練只停在理論的傳授,忽視了教學實踐。芭蕾舞的基礎訓練是一項技能性的專業課,理論固然重要,但是形體的展示和舞蹈的技能方面也是不可忽視的,這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實踐來源于理論,更高于理論,理論的學習可以在實踐中驗證,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芭蕾舞基礎性訓練必須以實踐的方式展現,這是目前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教學模式單一
在高校教師的思想觀念里,教學模式就是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學生,至于方式、方法并不重要,針對目前的現狀來講,這一點已經過時了,新課標的改革旨在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隨之改變,不再只是一味地教,一味地學,更多應該是發揮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這門課程,喜歡這門課程,因此教學模式是重中之重。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有太多的方式方法可以用來和學生互動交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產生對芭蕾舞課程的興趣,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四)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備不齊全
對于目前的高校來講,開設芭蕾舞課程更多的是給學生一個選擇,增加學校的招生名額,對于更深層次的培訓、授課、聯系,并沒有考慮得太多,再加上對成本的考量,在師資力量和設施設備這一方面的考慮存在欠缺,導致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制約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高校也就失去了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眾所周知,舞蹈訓練重點在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勤奮,對于很優秀的學生學校應該重點培養,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時為了參加比賽就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訓練,學生私下還要進行長期的練習,因此,對師資力量和設施設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學校應該創造良好的教學和訓練環境,深入到芭蕾舞教學中去,為培養舞者做好堅實的基礎。
(五)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在高校的芭蕾舞訓練中,學生基礎的參差不齊也是影響訓練的因素,有的學生在年齡較小的時候接觸過舞蹈的培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部分知識學習掌握得較快,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不認真、不努力等現象,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舞蹈訓練,并且身體的協調性較差,在訓練過程中比較吃力且難度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訓練的進度,進而對課堂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也對學生的訓練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對芭蕾舞基礎性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調整高校的舞蹈課程
高校既然開設芭蕾舞基礎訓練的課程,就應該對此進行合理的安排,制定相應的課程表、計劃訓練表、場地用表等,然后合理規劃計劃時間,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訓練時間。其次,高校管理層應加強對芭蕾舞課程的監督管理,以此表現出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在訓練的過程中,老師應積極主動對學生答疑解惑,采用多元化方式為學生授課,并且以自身的經驗和技巧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其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充滿信心。
(二)提高教學硬件的投入
在對這門課程進行訓練時,學校應改善芭蕾舞的教學環境,在上課培訓的地方加入與芭蕾舞相關的元素,以名人事跡作為鼓勵,其次,還應加大芭蕾舞設施設備的投入,規定專門的芭蕾舞教室,制定專門的芭蕾舞服裝并且練舞必穿,準備足夠多的練習單雙杠,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融入訓練中來,營造一個良好的舞蹈環境,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對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老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引者,對其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高校芭蕾舞的基礎訓練課程,教師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老師必須扎實,對于技能方面的培訓指導教師也必須專業,因此,高校不僅要聘請專業舞蹈學校出身的教師,也要加大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本校的專業老師,積攢實力與能力,為之后的教學做好基礎。一方面,用專業的老師帶動本校的內部招聘老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給本校老師學習的機會,助其成長;另一方面,盡量多多組織舞蹈類的教學研討會,與優秀的舞蹈老師進行切磋,并且參與教師間的舞蹈技能大賽,持續保持學習,持續保持培訓,這樣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能加強自身的能力,對學生有益,也是自身發展的良好途徑。
(四)加強渠道技能訓練的實踐活動
高校開展芭蕾舞訓練課程,其主要目的還是增加技能,培養舞者,使其進軍舞蹈行業,成就一番事業,對于學生來講,掌握一門技能也是有益于自身的,目前,在高校中除了接收理論知識的學習,很難參與實踐交流,對畢業后進入社會的學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校期間,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校應加強與企業或者文化公司、傳媒公司之間的交流,多開展實踐交流活動,讓學生有一個可以展示的平臺,此外,高校也可以和幼兒園合作,利用假期或者夏令營等機會,給小朋友展示芭蕾舞,增加實踐機會,一方面培養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之后的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隨之改變,教師在授課時可采用線上教學,例如將課程以視頻的形式錄制好,發給學生,讓其自主學習,利用課堂的時間可以解答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增強學習的效率和課堂管理的質量,更重要的是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的好習慣。可在學校的數據庫建立芭蕾舞教學資源庫,將與芭蕾舞相關的知識、視頻、影視、雜志、故事等一一上傳,與學生資源共享,這種情況下,老師只是充當一個引領者的角色,學習訓練的自覺性在學生手里,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興趣,對于技能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豐富,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訓練過程中出現學生基礎薄弱且技能在一個水平線上的情況來講,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分班制,以老帶新的方法,分班制可以有效針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達到訓練目標后可進行流動分班,這樣對于技能的加強和培訓是有很大幫助的,對于基礎較差,沒有接觸過舞蹈的學生來說,教學就應該從零開始,在訓練的時候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強技能的培訓,在業余時間還要自我訓練,難度較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讓一部分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訓練,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溝通交流,也能增強基礎較弱學生的信心,對于學生來講也是提升技能的一種方法,對其以后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有針對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訓練是極為有利的,也是一種新方式的探索,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四、芭蕾舞基礎性訓練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對于舞蹈的開展來說,芭蕾舞的基礎性訓練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優美的體形,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舞蹈文化的展示,因此,在芭蕾舞的教學中,形體美麗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舞步、舞姿不協調,那么就算跳出了舞蹈,也無任何優美可言。芭蕾舞的基礎訓練是尤為重要的,也是每一位舞者必須掌握的技能,通過芭蕾舞基礎性訓練的開展,對于學生自身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活性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整個舞蹈中,一氣呵成,活靈活現,才能使芭蕾舞完美展現出來。
舞蹈專業的學生在最初接觸芭蕾舞時,就接受了相關的基礎性訓練,在此過程中,對于身體的平衡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訓練的基本要素如:開、繃、直、立是不可或缺的訓練因素,只有充分掌握了要領,領悟到精華,并在業余時間勤奮訓練,才能將自身的才能充分展現。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展現形式,不僅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感情的傳遞、真情的流露,在舞蹈的表演中,技巧的展示是基礎,融入自己真實情感和對舞曲、故事的領悟才是表演的靈魂所在,只有將真正的情感融入動作中,才能演活舞蹈,使人達到與作者的共鳴,這也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舞蹈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優秀的舞者大致需要7-8年的時間才能在舞臺上一展風采,因此,在培訓期間,體重地把控、器官的保養都是影響舞蹈表現力的重要因素,長時間的訓練會導致器官變形,飲食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都會影響訓練的效果,所以,在訓練期間,老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態,對于各個關節、身心、體重的把控都要做到有效的監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靈活,在舞蹈中盡情展現自我。
舞蹈是增強鑒賞力的有效途徑,芭蕾舞源自意大利,經過不斷的優化創新和傳播,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歡,藝術無國界,在學習芭蕾舞時,就應該對其歷史、背景、發展歷程進行了解,并時刻關注,增強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此外,在訓練的過程中對于世界級的舞蹈應該積極學習、摸索、總結經驗,與自身的現狀相結合,勇于創新,不拘泥于傳統。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芭蕾舞也是一樣的,經過了漫長的演變至今仍然深受人們喜愛,與其自身的特色和不斷創新是息息相關的,事物總是在發展中前進,在變革中流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遵循這一發展特點,積極改進,創造和諧穩定的訓練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訓練氛圍中積極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芭蕾舞訓練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進步意義,目前在此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對于這門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是一個較有難度的過程,尤其是學生的舞蹈基礎發展不平衡、師資力量薄弱、課程制定還不完善,還是存在比較嚴峻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高校還需一定的努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做到循序漸進,應該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逐步解決,在此過程中,對于舞蹈的訓練應該同步進行,基礎性訓練是舞蹈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綜合實力的保證。
參考文獻:
[1]高奕彥.淺談芭蕾舞基礎訓練對舞蹈專業學生的影響[J].大舞臺,2011(03).
[2]曹衛東.芭蕾基礎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06).
[3]任香凝.舞蹈基訓課的鋼琴伴奏研究——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伴奏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