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金美琳 王鐸瑾 路琦茵
【摘 要】我國傳統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音樂文化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到幼兒園教育課程中,能夠幫助幼兒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國的傳統音樂,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陶冶幼兒的情操,使他們具有優秀的品質,這也符合國家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既能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也能在新時期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音樂;幼兒音樂;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078-02
對于幼兒教育來說,如何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到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是幼兒教育新時期面臨的現實難題。幼兒音樂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多樣性的特點,借助各種類型的課堂教育模式,讓幼兒能夠真正參與進來,更好地完成音樂知識的內化吸收,增強幼兒的音樂修養。
一、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意義
(一)傳承我國民族音樂,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在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融入一些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對于學前教育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也是音樂理論和音樂實踐創新的突破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也是幼兒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能夠在新時期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使幼兒對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幼兒課程改革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關注,我國教育部門在課程改革中也多次強調將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幼兒課程中的意義和價值,學校在課程教育實踐中,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重點培養幼兒的審美心理和藝術興趣。教育部門在幼兒教育綱要中也指出,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整合多種社會教育資源,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對于教師來說,在課堂教育實踐中,應該借助各種教育形式向幼兒介紹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使幼兒能夠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也充分說明,將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兒教育課程中,是新時期幼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幼兒課程設計環節,應該結合我國的民族本土文化,將我國的民族文化滲透進去,這樣幼兒在音樂聆聽、音樂欣賞以及音樂表演環節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我國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培養幼兒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培養他們的藝術審美和道德情操。
(二)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促進音樂課程的發展
幼兒往往有著非常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在音樂聆聽過程中,他們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感受到音樂作品傳遞出來的喜怒哀樂。此外,幼兒的想象力也非常豐富,他們在音樂聆聽過程中,能夠憑借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到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我國傳統音樂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深厚的音樂內涵。將我國的傳統音樂融入到幼兒課程教育中,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音樂學習體驗,使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我國民族文化的特點,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審美體驗,感受到音樂作品中呈現的文化內容。對于幼兒來說,他們作為具有發展潛力的生命個體,內心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音樂課程教育則是這顆種子的催化劑和養料,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認知世界、了解世界。借助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能夠引導幼兒在學習實踐中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熏陶,使他們產生美的體驗。借助傳統音樂文化課程,能夠提高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以及藝術創造能力,使他們感知到民族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從而掌握一些簡單的肢體語言,來展示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優化自身的學習體驗和審美體驗。幼兒課程是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幼兒音樂課程應該展現我國的本土文化,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對幼兒展開潛移默化的音樂文化教育,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傳統音樂是我國的本土文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文化和風土人情,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二、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課程的有效路徑
(一)將民間童謠以唱誦的形式融入幼兒課程
民間童謠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童謠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它的歌詞通俗易懂,旋律也非常的簡單,在表演過程中有著非常輕快的節奏,很容易受到幼兒的喜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童謠反映的是兒童的內心世界,也是展現兒童生活情趣的重要藝術形式。在孩童階段,往往有著單純美好的心靈,童謠因此也成為了人生中重要的記憶。幼兒課程在研究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利用民間童謠的資源優勢,將民間童謠通過唱誦的形式對兒童展開教育。教師在選擇音樂曲目時,應該注意音樂曲目需要具有一定的愉悅性、積極性以及教育性。結合這些條件,在選擇童謠曲目時,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及內心世界,音樂作品要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對音樂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需要對童謠曲目展開深入研究,總結童謠中蘊含的知識和真理,從而對幼兒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培養他們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民間童謠往往有著豐富的內涵,這種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往往很容易受到幼兒的喜愛,在唱誦過程中也非常的有趣。因此幼兒課程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童瑤的這些藝術特征,盡量挑選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和幼兒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童謠,使幼兒處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感受音樂作品的熏陶。譬如說借助《小白兔》、《排排坐》以及《春節童謠》等音樂作品展開音樂唱誦,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具有謙虛、勤奮的優良品質。在唱誦過程中,幼兒也能夠熟悉我國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節日,既能夠增強自身的音樂審美體驗,也能夠感知到我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認同感。需要注意的是,民間童謠在唱誦過程中需要注意其教育性。民間童謠宛如知識寶庫,蘊含著很多知識以及做人處事的道理,對于幼兒來說猶如百科全書一般。因此在幼兒課程開發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借助民間童謠的藝術特性,通過課程實踐的形式,使幼兒具有美好的心靈。譬如說《屬相歌》和《馬蘭花》等等,借助這些童謠能夠培養幼兒對大自然風光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