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楠 周奕彤
【摘 要】為了服務于社會發展,滿足聽眾需求,廣播節目既要及時調整節目形態,同時應不忘初心,傳承和堅守優良工作傳統,這是廣電傳媒工作的辯證法。山東文藝廣播品牌欄目《海仙麻辣燙》在選題的確定、聲音形象的塑造和聽眾互動等方面積極改進,又堅持勤懇務實、內容為王的傳統媒體工作作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
【關鍵詞】《海仙麻辣燙》;突破;堅守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59-02
《海仙麻辣燙》是山東文藝廣播于2015年推出的一檔大型娛樂脫口秀節目,節目名稱來源于兩位女主播的名字:海棠、水仙,組成“海仙”。節目名稱朗朗上口,給人爽口又包羅萬象的直觀印象,與欄目的定位高度契合。
節目播出時間設定為每周一到周五的17點到19點,主持人運用脫口秀的形式, 借助相聲、小品等曲藝形式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技巧,把聽眾關心的時事趣聞、生活話題、笑話段子等生動幽默地演繹出來,旨在為下班路上的以移動收聽 (開車、乘車) 為主要收聽形式的中青年群體提供歡樂和陪伴。因此,節目的核心宣傳語是:聽聽《海仙麻辣燙》(以下簡稱《海仙》), 生活絕對不一樣!
自節目開播以來,欄目微信公眾平臺已發展有10萬粉絲,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開發的“51聽”APP上的節目點擊量也穩居全省節目榜首,從2017年9月至今播放量達到166284次。
《海仙》的工作團隊經常通過業內研討會、密切聯系聽眾的方式暢通反饋渠道,在傳承傳統廣播節目優勢的同時,也在選題的確定、聲音形象的塑造和聽眾互動等方面進行了調適,適應融媒體語境下的聽眾需求,服務于社會發展。
一、選題:加強服務意識,注重輿論導向
脫口秀節目之所以在歐美國家長盛不衰,除了機制靈活、娛樂性強等顯在原因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它鮮明的公共生活指向。幽默的脫口秀節目在談笑間,價值根基是對公共生活的關懷[1] 。
雖然是娛樂節目, 但在素材選擇、內容編輯時同樣要注意導向性,要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在收聽調查和聽眾座談中,我們了解到以下幾個節目話題得到的關注和贊賞比較集中:“當你失落的時候,做什么會讓你重拾自信再次走向人生巔峰”“對自己的另一半說一句暖心的話”“面試的時候,怎樣讓面試官一下記住你”。這反映出一個規律:要選擇溫暖積極、在時下具有典型意義又涵蓋普適性的話題展開討論。這既能提升節目品質,又能最廣泛地吸引聽眾參與進來。高品質的話題,天然就帶有貼近生活、服務百姓的特性,這就在源頭上控住了節目導向,在大眾傳播中傳遞正能量。
與話題在選擇方面的考量一致,在每日資訊的篩選方面,我們有嚴苛的標準:第一,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風,堅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第二,在注重時效的同時多選取服務百姓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暖聞。第三,對新聞時事、社會熱點的演繹剖析要深入、全面,忌片面、忌惡搞。節目中說到有一個年輕人因為感情受挫自殺被救的新聞,在敘說事件經過之后,主持人總結說:“感情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事情,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一個反面的新聞事件,經過主持人的引導,起到了教育和引導受眾的作用。
筆者曾經聽到某省級電臺脫口秀欄目,兩位男主播在根據一則關于航天事業的新聞生發對話,主播A說到我國運載火箭再次提速,主播B說提速會有什么作用呢?主播A極其隨意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啊!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和無知的言行,是對聽眾的極不尊重,也損害了廣電事業和主持人的形象。
弘揚正能量不是口號, 娛樂節目和主持人的目標是給人快樂、雅俗共賞, 但如果格調不高,流于低俗、媚俗, 就會使節目和主持人喪失品位、趨于低級,反而會失去高素質聽眾。要在笑聲中鞭撻時弊、崇德揚善、寓教于樂,在快樂之中給人啟迪,引人向上[2]。
二、編排:碎片化的節目編排,巧用音樂串聯留白
隨著互聯網等傳播技術的發展,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模式,契合了現代社會聽眾的消費習慣。這就要求主持人以節目主線把碎片云集的“段子”、密集的笑點、層出不窮的“包袱”有機串聯起來。如果這些段子和笑點是飽滿圓潤的珍珠,可以借助音樂作為串起珠鏈的絲線。
如何充分用好音樂呢?我們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音樂是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作為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輔料,因此音樂和節目內容要一脈相承,烘托情緒,突出主題。
舉例:《海仙》節目有固定的背景墊樂,但是在特殊節日時會及時更改相應墊樂,烘托節日氛圍。比如,兒童節當天用兒歌《種太陽》做開場墊樂,瞬間點燃節日氛圍。并且在當天節目里用兒歌貫穿始終,點明主題,效果極佳。
(二)音樂起到放松、調節和區隔、串聯的作用
歌曲的選擇不是任意而為,既要符合整體氛圍延伸情感,又要畫龍點睛。比如有一期節目講的是“小伙兒與所謂的‘女網友相戀3年,花費近百萬,結果最后得知對方竟是男人偽裝而成的,懊悔不已。”主持人說:“哥們兒這是多缺愛啊。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或許當你領悟了足夠多的痛苦之后才會成長吧。”后來選了一首關喆版本的《領悟》,且直接播放高潮部分:“啊,多么痛的領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是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都走得好孤獨……”烘托延展了節目內容,讓人忍俊不禁。
同時,碎片化的傳播方式,要求主持人在每一個話題或新聞的延展不能太長,
讓每一個剛打開收音機的聽眾很快進入節目氛圍,也保證了節目節奏,防止聽眾流失。《海仙》節目構成一般為:新聞事件+搞笑演繹+深度點評,時間比例為1:2:2。比如近期的一條新聞是“90后小伙假扮醫院主任醫師,為合租女孩找工作,全程自導自演結果事情敗露”。兩位幽默的主持人播報完此條新聞,給涉事小伙子起名“‘林子大了醫院的騙主任”,模仿起當事人打電話的情景,整個搞笑段落有對話、有音效、有墊樂。主持人表演夸張逗趣,形成類似小劇場的效果,這也是該節目受人喜愛的重要橋段。
三、表達:松弛的嗓音、自然的交流、時尚的語言變體
節目的時段和目標受眾的定位,需要我們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場”,這就要求主持人的聲音更松弛,中低音運用較多,高音部分極少。穩定放松的喉部控制是關鍵。
為避免由于追求低音而出現壓喉的現象,需要主持人在發聲時注意:
一是喉部找到垂直感,不僵不擠;二是松弛的氣息作為發聲動力,使得小腹處于“弱控制”的狀態,弱控制絕對不是不控制;三是在共鳴控制方面,有的男播音員由于發重低音而導致胸腔共鳴過多,使得聽感上嗡嗡作響,在語音的清晰方面打了折扣。
“弱控制”是脫口秀節目的語音發聲關鍵,不能流入完全沒有控制的“自然主義”誤區,使語言迷失了藝術發聲的光澤。
很多節目為了爭取到更多年輕聽眾,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如“細思極恐”“么么噠”“棒棒噠”等。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始終堅持辯證的態度,語言本身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詞匯又是語言體系中受社會影響最敏銳的部分。在節目中我們會選擇運用格調高雅、符合漢語表達規律的網絡流行語,以引領、規范社會語言為己任。
四、融媒體助力節目影響力
巧妙運用“抖音”“微博”等社交軟件,增加主持人以及欄目的影響力。節目主持人海棠通過實名認證抖音號分享工作和生活,借以擴大節目影響力。她的抖音視頻閱覽量最多的高達1194.4萬,總共獲贊58.8萬。
五、結語
面對技術的革新和聽眾收聽習慣的改變,我們并沒有亂了陣腳,改變的是傳播方式,而老廣播人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有定力,有堅守。
《海仙》節目保持較高的節目品質,并不是主持人沒有任何準備就直播,而是要提前做大量準備工作。例如提前精心準備笑話、段子,反復琢磨其中的笑點、包袱。每期節目都要有提綱,重要的環節還要形成相對完整的文稿,主持人要提前熟悉,反復排練。當然,這并不是說照本宣科地去做節目,而是要求主持人提前備稿。把編輯好的內容熟悉、消化成自己的東西,在主持節目時胸有成竹、揮灑自如、游刃有余。
在節目的插科打諢中,經常可以聽到朗誦式、抒情式的語言樣態,語言精美,主持人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語言表現能力。幽默不等于低俗,玩笑不必媚俗,這無疑給節目品質的建構增色不少。
在融媒體語境下,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受眾一道是節目的共同建構者、議程的設計者、內容的生產者以及節目進程的隱形調控者。于是融媒體傳播環境對主持人話語的生成與建構能力,尤其是播出安全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底,《海仙》節目加設“驚喜直播間”環節,由主持人直接接通聽眾電話,取消導播提前溝通的環節。經常有聽眾接到電話,本來語氣很倦怠,一聽主持人的聲音立刻驚喜、懷疑又激動地反復問:“是海仙麻辣燙?真的是海仙麻辣燙?我聽你們節目3年了!好激動啊!答題贏獎無所謂的,就是想跟你們聊聊天啊!”主持人:“是你就是你,不用再懷疑!”反應神速地加入他的情緒當中,形成一種相見恨晚的搞笑氛圍。但是面對相對“淡定”些的聽眾,主持人便會調侃說:“請問您能不能給點面子,做出一些見到偶像巨星時的該有的反應!”制造了很多可愛又驚喜的節目瞬間。
堅持老廣播人的團隊意識和堅持學習的精神,在擁抱新生事物的同時,堅守內容為王的傳播方針。主持人是個雜家,要經常收聽同類節目取其精華用在自身節目上,增強業務能力。要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獲得更多的真實生活體驗,源源不斷地制造新鮮感。節目的形式翻新只能帶來短暫的效益,而團隊人員有趣的靈魂,才能使得《海仙》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常江.中國網絡戲劇脫口秀:站位更高,溫度更暖[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11-15.
[2]益民.論廣播娛樂脫口秀節目的生產要素——以山東廣播電視臺<海仙麻辣燙>為例[J].現代視聽,2017,(0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