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四月芳菲,經過一番與疫情的抗爭,我們終于等來了春天。當我們走進熟悉的校園,看到孩子們充滿歡樂的笑臉,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此刻,我們會覺得孩子們的吵鬧聲無比可愛,校長的工作安排也特別有趣?;貧w時刻,戰斗力滿滿。
這個漫長的寒假,“停課不停學”,讓老師們get住了許多網課新技巧。有目標、有節奏地實施線上教學后,對于效果的評估卻憂喜參半。班上有自制力、家庭管理嚴格的孩子,在網課期間也順利跟上了教學進度,并且偶爾會給老師們意外的驚喜。卻又總有一些孩子在屏幕的另一端玩過了整個寒假。如何縮減差距,讓這樣兩批孩子融入一體?新的工作計劃考驗著我們。首先,我們不妨審視幾個問題:
教學秩序如何穩定?穩定教學秩序,包括教師要穩定,學生要穩定,教材要穩定,規章制度要穩定。而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否穩定?針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在同堂教學中,如何取中間值,既能保證前行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又能確保后進生的理解能力。同一套教材,玩出不同的花樣,便要求教師在同一套教學及管理目標下,有針對性再制定詳細分層級計劃。適時科學管理班級,利用好班級干部,借鑒“小先生制”,巧用辦法化解差距。
教育思想如何糾正?教學計劃必然是以素質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在存在差距過大的班級情況之下,不免有教師為抓進度而忽略了素質教育。犧牲學生的課外時間與課外活動,勢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逗⒆?,你慢慢來》或許也值得我們教師有所領悟。慢下來,聆聽花開。
教學創新如何跟進?越是在特殊時期,越是考驗教師的創新能力與應變能力。盡管是疫情加快了線上教學態勢的步伐,卻停止不了大趨勢的向前。當線上教學逐步成為常規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我們如何成為教育“弄潮兒”?新學期的計劃里,或許我們少不了繼續利用線上方式,創新教學。比如,線上打卡誦讀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與背誦理解能力,線上作業的提交也培養了孩子的自覺性等等。
教學傾向性如何平衡?在我們制定教學計劃時,也要避免克服了一種錯誤傾向,卻又走向另一種極端,產生另一種傾向。摸排每一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教學計劃,最擔心顧此失彼。教師能否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是平衡教學傾向的關鍵。
當我們理清了這四個問題,并順勢解決由這四個方面可能產生的教學問題,這個春天的計劃是否就讓自己心中有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