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正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899)
目前,高職院校大類招生模式已經非常普及[1],如我院招收的藥學專業學生。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藥學行業各崗位分工越來越明確,對員工相應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針對藥學行業不同崗位需求,在專業大類基礎上開設不同的方向尤為重要。專業方向選擇是學生細化專業學習和進行未來就業方向抉擇的重要過程,也是影響學生職業發展及就業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多數學生在進行專業方向選擇時思路不清晰,對于所選專業方向的職業前景及職業規劃不了解,而且在進行專業方向選擇時存有從眾心理,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后期實習及就業過程中產生消極情緒,對專業認可度和就業滿意度不高。本研究主要分析影響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因素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對于人才培養及提升學生專業認可度和就業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對象為我院藥學院2018級藥學專業學生,這部分學生剛剛進行專業方向選擇,均自愿參加本次調查。
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學生一般情況、選擇專業方向情況、性格特點以及影響專業方向選擇的因素等。
首先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和問卷填寫注意事項,取得知情同意后由班長當場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85份,其中廢卷12份,回收率為92.5%,有效率為93.5%。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對象中男生61人(占35.3%),女生112人(占64.7%);有醫學家庭背景的53人(占30.6%),沒有醫學家庭背景的120人(占69.4%);選擇醫藥營銷方向的56人(占32.4%),選擇藥學服務方向的97人(占56.1%),選擇藥品生產方向的只有20人(占11.6%)。
2.2.1 周圍環境的影響 調查顯示,61.8%的藥學專業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只有16.2%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相應專業知識進行自主選擇。另外,女生選擇專業方向時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大,而男生自主性更強。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30.6%的有醫學家庭背景,其中約85%的選擇了藥學服務方向;而選擇藥品生產方向的學生中,只有約5%的有醫學家庭背景。
2.2.2 學生自身特征的影響 問卷調查中,32.4%的學生選擇了醫藥營銷方向,但其中至少有15.6%的學生性格屬于內向型,在與人溝通交流方面選擇了“不善于溝通交流”。另外,56.1%的學生選擇了藥學服務方向,而其中17.6%的對于藥品劑型、使用方法、臨床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并不感興趣。在藥學專業方向選擇中,只有11.6%的學生選擇了藥品生產方向,其中性格外向、善于溝通交流但又不愿意從事枯燥單一工作的學生也不少。
2.2.3 對專業方向就業前景不清楚,認知度不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62.3%的學生對于所選專業方向就業前景不清楚,只有22.6%的對于專業方向就業前景有很清楚的認識。另外,在專業方向選擇時,約50%的學生不清楚本專業方向開設的課程有哪些、應該重點掌握哪些方面的專業知識。
調查分析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學校單招文、理科生兼收,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專業要求,因而這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比較迷茫,盲目跟風,往往優先考慮就業率較高的專業方向。(2)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人不可逾越的環境單元,對學生的成長也有著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調查發現具有醫學家庭背景的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更加側重于藥學服務方向。(3)工作環境、未來收入也是影響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重要因素,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了錯誤的導向。如多數學生認為選擇藥學服務方向以后工作多在醫院和藥店,工作環境相對較好,收入也較高,從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盲目跟風,最終卻發現工作并不適合自己。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重要中堅力量,其學風、思想會影響社會的主流思想,因此學生在進行專業方向選擇時,不應該將收入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也不應該將怕苦、怕臟、怕累作為不選擇某一專業方向的借口,更不應該盲目跟風及功利性過強。另外,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盲目跟風,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獨立性和自主能動性較差。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教師和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其獨立性和自主能動性。家長可以適當放開對于孩子的管束,在某些事情上將決定權交給孩子。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專家舉辦主題為“我的人生我做主”“不要讓別人決定自己的人生”等系列講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選擇,而在選擇之前也是進行充分的調研,要對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在選擇社會認同度高、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方向時,往往忽略了個人性格特點、興趣、特長以及崗位能力要求,可能會對后期實習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人職匹配理論是近年來學生在就業選擇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人職匹配程度越高,說明學生就業質量越高,也間接說明學生對職位的適應性越強[2]。但在專業方向選擇過程中,很多學生忽略了這一理論,導致自己的各方面特點不能很好地匹配未來的工作,從而影響就業滿意度。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助推器,專業方向選擇也不例外,因而學生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明確自己將來想要從事什么工作。只有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所熱衷的領域,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興趣和專業之間的平衡點。
專業方向選擇成敗最終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學生就業滿意度。就業滿意度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能否適應這項工作、有沒有能力做好這項工作密切相關,專業方向沒有好壞,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學生要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如性格特點、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然后對比相關專業方向的崗位要求,最終確定一個合適的方向。當然,一旦選定了專業方向,就應該朝著專業方向所對應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如參加學生會、競選學生干部,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可以報名參加社團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此外,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工作實際仍然有較大差距,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到藥學行業各個崗位實踐,了解各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或參加學校組織的假期實踐活動,到社會中去了解藥學行業各個崗位的不同需求。打鐵還需自身硬,學生只有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才能增強自信,科學合理地選擇合適的專業方向。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專業方向及就業前景的認識明顯不足,這將直接影響其專業方向的選擇。有研究為了確定學生選擇專業是否與其對專業的認知有關,在學生開始學習專業入門課程前與結束入門課程后進行了兩次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始學習入門課程前,申報某類專業的學生創造性水平與申報其他專業學生的創造性水平類似,但在專業入門課程結束后,相比之下更有創造力的學生稱不再會選擇該類專業[3]。這在一定程度說明專業認知度在學生專業選擇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學生選擇了專業方向,進入后期學習、實習和就業階段,發現學習內容、工作內容和收入等與自己的想象不同時,就會大大影響就業積極性和滿意度。
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收集專業方向及就業前景相關信息。進校第一年,學校在開設基礎性課程的同時,可以增設一些關于專業方向選擇的課程。如我院教師可以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增加藥學導論課程課時,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藥學專業的組成,專業需要學習的課程及每門課程的意義。在教學內容上,利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建設一系列復合型課程。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企業和醫院一線工作人員,開設一些有關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方向就業前景等的課程,讓學生提前了解不同專業方向的就業前景及工作內容,了解藥學行業各崗位人才需求情況,為今后專業方向的選擇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學生可以獲取一些與工作內容有關的信息,如根據藥學服務相關工作內容及需要的專業知識,學生可以對后期所開設的專業課程進行有目的、有重點的學習,從而把更多精力放在職業發展需要的課程上。對于藥品生產相關工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如目前藥企生產車間的工作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而且員工不再是單純的體力勞動,更多地使用現代化技術和人工智能,通過操控儀器進行生產。此外,在進行專業方向選擇前,學校可以印制一些專業方向、專業方向開設課程及后期就業前景介紹的冊子分發給學生,并且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了解專業方向和就業前景。只有充分了解專業,學生才能更加合理地選擇專業方向,才能提高就業滿意度。
專業方向選擇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就業前景以及就業滿意度,因而在專業方向選擇過程中,需要學生綜合考慮個人興趣、能力、理想等自身情況,以及專業培養目標、未來就業市場等外界信息,然后慎重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和信息等多方面的正確引導,從而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專業方向,最終提升就業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