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霞,劉 玉,劉 毅,朱小平
(西南醫科大學,四川 瀘州 646000)
培養什么人以及如何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不僅擔負著傳授高深知識與先進科學技術的責任,更擔負著培育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而醫學類院校作為培養醫務工作者的搖籃,在“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擔當重任,所以當前醫學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醫學研究生不僅要學習生物醫學知識、臨床診斷技能,更要學習醫學人文知識,以提高整體素質。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醫學研究生導師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有其內在邏輯,一是職業發展邏輯,二是學術邏輯。(1)職業發展邏輯源自當前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以及醫學研究生的職業發展道路。回顧我國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歷程,經過三十多年的醫學教育探索,目前臨床醫學類研究生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前者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后者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科研人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各自的學科體系和培養標準,已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教育制度。醫學專業學位學生職業規劃是醫生,面對患者及其家屬,只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技能而沒有好的德行時,不可避免會產生醫患矛盾,長此以往,醫生難免會形成職業倦態,影響職業發展,所以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在醫教協同的教育政策下堅持醫德與醫術同時提高。即便學術學位研究生畢業后沒有成為臨床醫生而是成為醫學類科研人員,醫學科研的最終目標還是通過實驗研究與疾病相關的機制及規律進而提高人類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把雙刃劍,近年來,違反醫學倫理的實驗案例頻頻發生,如果科學家沒有好的德行,那么科技發展的弊端將會被放大。總而言之,不管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還是學術學位研究生,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在職業發展層面都有邏輯性。(2)醫學類導師落實立德樹人職責的學術邏輯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指醫學類師生在學習知識、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是學術共同體,二是在弘揚學術誠信精神、遵守學術道德時是道德共同體,三是在實現創新人才培養使命時是命運共同體[1]。“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醫學類導師與學生本質上依然是師生關系,在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道路上是同呼吸、共命運的。近年來,各地屢有學術不端、學術造假行為被曝光,全社會都在呼吁建立科研誠信體系。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所以不論是醫學類導師還是研究生,都要遵守科研誠信,而導師更應該把科研誠信融入立德樹人教育之中,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近期有學者對導師和研究生兩大群體進行調查顯示,醫學院校師生對“導師是研究生立德樹人教育的第一責任人”這一觀點認同度不高,認為“研究生本人是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的占比最高,認為“父母是研究生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的占比其次,而認為導師是第一責任人的占比遠低于前兩者,這說明醫學類導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意識還不夠。
2019年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確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宣布啟動教育系統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于疫情發展迅速,1月27日教育部發布春季延期開學的通知,緊接著又發布《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對于醫學研究生來說,情況更復雜,由于2014年《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規定,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其臨床培養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進行,所以疫情防控期間,依然有一部分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臨床實習。一部分學生不能按時返校上課、做實驗,只能在家通過網絡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卻因規培跟隨前輩奔赴防疫前線。在防疫特殊時期,面對醫院如戰場的局面,醫務工作者首當其沖成為戰士,有些人上一刻還在為醫患矛盾導致傷醫的新聞而惆悵,此時此刻卻不得不舍小家顧大家奔赴“抗疫”前線,難免有醫學研究生會不知所措甚至出現負面情緒,對此醫學研究生導師該如何正確引導、落實立德樹人的職責呢?
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遵守醫德,它是醫療衛生領域職業道德的體現,是一般社會道德的特殊表現。我國傳統醫德的內涵包含仁愛救人、精進醫術、平等尊重以及淡泊名利[2]。縱觀醫學研究生的培養全過程,課程少、實踐多是醫學教育的最大特點,而研究生的德育課程基本都在一年級進行,但是導師應該把立德樹人教育貫穿指導研究生的整個過程,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在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今天,當疫情來襲時各類媒體的聲音魚龍混雜。醫患矛盾的存在加上不良媒體的誤導使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站在了對立面。有學者就社會輿論對醫學生就業觀的影響做過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會影響52.89%醫學生的就業觀[3]。作為導師,首先要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站位,堅決不信謠、不傳謠,積極主動關心學生思想動態,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就是當下對“培養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好的詮釋。榜樣示范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見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4],疫情防控期間,導師應引導研究生以抗疫一線拼搏的前輩為榜樣,提高自身醫療水平和心理素質,當社會有需要時挺身而出。導師應關注并積極宣傳主流媒體的內容,把自己對疫情的正確認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相信科學、堅定信念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高校師德規范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從刻板化到模糊化,再到完備化以及精細化發展階段,對高校教師師德的要求從寬泛逐漸到精細規范[5]。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明確指出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并且從思想政治素質、學術創新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學術道德規范、研究生培養條件、人文關懷7個方面對導師的立德樹人職責進行了闡述。醫學研究生導師作為高校教師,應當有大局意識,與黨和國家的政策保持一致,高度認同“導師是研究生立德樹人第一責任人”的觀點。當前醫學類導師落實立德樹人職責就是弘揚師德的表現。言傳身教歷來是教師的法寶,要培養有道德修養的學生,首先,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在與學生相處之中展現自己的道德修養。由于疫情期間研究生暫時不能返校,首先導師應主動關心學生學業狀況,定期與學生討論課題研究等,針對不同年級的研究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督促方案,切實做到“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學”。其次,導師應及時與學生溝通,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必要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學生出現過度焦慮等狀況,遇到特殊情況應第一時間向學校管理部門匯報,利用一切可調度資源幫助學生,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此外,針對畢業生,導師應給予特別關注,由于疫情原因,升學深造和就業可能會有所延遲,導師應積極主動開導學生,避免畢業生壓力過大。
201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旨在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指明了我國醫療衛生健康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表明我國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還需繼續探索未知領域,早日實現全民健康的戰略目標。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是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醫療衛生體系造成重大影響,但是我國科學界反應迅速并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認可,不少科研人員及時調查和報告疫情,為戰勝疫情提供重要的公共衛生、臨床和病毒學數據,為疫苗的早日研發奠定基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20年2月24日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治理及影響專項項目指南》,旨在號召各類科研人員努力為科學防控和應對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減輕其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社會管理能力提供決策支撐和對策建議。醫學類研究生作為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科研力量的儲備軍,導師應抓住機會訓練其科研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醫學院校“人才智庫“的作用,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學習經歷等激發學生科研靈感,開展具有前瞻性、基礎性、回顧性和實證性的科學研究,為我國衛生健康體系的完善、“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人民普遍從先進醫療技術之中受益,但是醫患矛盾卻一直存在。究其原因,除醫療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之外,醫務工作者醫療服務意識不高及醫學人文素養缺失是重要原因。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特別要求提高醫療服務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學教育不僅要教學生生物醫學知識、醫學技術,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醫學人文素養,醫學教育的最終價值應是醫德與醫術的辯證統一[6]。一個優秀的醫者不但要具備精湛的醫學技術,更要有醫學人文素養[7]。所以醫學研究生導師應主動承擔立德樹人職責,在培養德智體美勞的醫學研究生過程中,把醫學人文素養培養作為醫學生培養的靈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立德樹人成效的評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8],但是榜樣的力量是立竿見影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共派出346支醫療隊、4.26萬名醫療隊員奔赴湖北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在共同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個個無私、負責的白衣天使給患者極大的信心和勇氣,醫患關系極大改善。此次疫情見證了醫德與醫術的融合才是迅速消除疾病的利器,所以醫學類導師應積極主動承擔立德樹人職責,除了醫德與師德的言傳身教,也要激發學生科研靈感、重視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這樣才能將醫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從而提升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