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雙重”任務交織的嚴峻形勢,定西市通渭縣立足實際、綜合研判,在全縣勞動力返崗復工高峰來臨的關鍵時刻,及時出臺《關于做好全縣貧困勞動力應對疫情促就業保增收的若干措施》,確保貧困群眾收入不減、脫貧質量不降。
一、抓關鍵,摸清“兩個”需求。
針對疫情影響,重新排摸務工用工需求,確保貧困勞動力順利輸轉增收。一是摸清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通過動態調整“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全面摸清外出務工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務工需求等信息,引導未脫貧戶和已脫貧監測戶勞動力到縣內外企業、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就業。二是摸清縣內外企業用工需求。積極銜接福清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精準對接已建立勞務協作關系的用工單位崗位信息。摸清縣內重點項目、城鄉基礎建設、縣內企業及產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崗位需求,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引導縣內農民專業合作社、小微企業等經濟組織吸納貧困勞動力,并對符合扶貧車間認定條件的經濟組織進行掛牌,更多吸納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二、抓引導,配強“五項”服務。
一是線上線下就業服務。開展互聯網招聘,打造線上“春風行動”,為貧困勞動力及時推送就業崗位信息;引導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縣內外用工企業在“通渭人社”微信公眾號和縣政府門戶網站等發布招聘信息。組織縣內企業在疫情防控工作較好的鄉鎮分批次開展小規模現場招聘;縣外企業通過電話面試、視頻面試等方法進行雙向交流。二是分批有序安全輸轉。通過聯系專用車廂、組織專車等方式,為農民工返回用工集中地區(企業)提供“點對點”出行服務,輸轉過程中每批次確定1~2名帶隊人員、1~2名醫護人員、1~2名公安人員,確保輸轉人員健康安全。三是分類開展就業服務。對湖北武漢等地返鄉的農民工,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做好隔離留觀工作,勸導其在疫情解除前暫不返回原崗位。對縣外務工人員,密切關注企業復工時間、當地返程規定及用工需求,有序做好輸轉工作。對縣內務工人員,推薦就地就近就業,促進供需對接。四是擴大扶貧車間訂單。銜接東部對口幫扶部門引進一批服裝加工企業,對接運行縣內服裝加工扶貧車間;縣教育、工信、衛健、民政等部門統一協調,將縣內學校校服、醫院及企業工作服、五保戶供給服裝被褥等生產訂單交由扶貧車間生產;各鄉鎮對接省直幫扶單位及國有企業,爭取將工作服、勞保服、工服等加工訂單交由本鄉鎮服裝加工扶貧車間生產,促進全縣扶貧車間健康發展。五是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在全縣已開發5537個鄉村公益性崗位的基礎上,根據貧困勞動力返崗滯留情況和防疫工作需要,在有就業意愿能勝任,但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的家庭成員中,再開發一批鄉村公益性崗位。
三、抓激勵,落實“五項”政策。
一是鼓勵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務工人員,按每人每年省外300元、省內200元、縣內100元標準發放交通補貼。對赴福清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交通補貼、生活補貼和崗位補貼;福州市根據穩崗情況分類兌現交通補貼和工作補貼。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錄的職工按戶給予一次性補助(其中貧困戶2萬元/戶)。二是鼓勵人力資源機構組織輸轉。對福清市人社部門認定報備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2020年1月之后組織輸轉貧困勞動力首次到榕穩定就業滿3個月以上的按1000元/人標準補助;穩定就業滿6個月和1年以上的分別按500元/人標準增加補助。對組織貧困勞動力在其他地區就業的人力資源機構,每輸轉1人給予100元補貼。對其他勞務中介機構、經紀人、勞務帶頭人,向縣外組織輸轉貧困勞動力20人以上、平均務工時間3個月以上,且務工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的,按人均50元標準補貼。三是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對2020年不裁員或少裁員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上年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且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全省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上年末參保職工人數確定。四是鼓勵就近吸納就業。對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本地貧困勞動力且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按3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按5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五是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現金流不足,或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可向貸款銀行申請展期還款,展期期限不超過1年,貸款銀行在展期期間給予借款人優惠利率。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符合政策規定的小微企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10萬元及貼息。
四、抓保障,做到“三個”到位。
一是輸轉人員疫情防控到位。凝聚各方力量做好勞務輸轉全程疫情防控工作,各鄉鎮負責外出務工人員做到輸轉前14天無外出、無接觸外來人員經歷;縣衛健部門負責輸轉人員體檢、健康證明出具等工作;縣工信部門負責提供必要的防護、消毒用品;縣交通部門負責協調辦理“點對點”服務車輛通行手續;縣公安部門負責保障輸轉人員安全。二是轉移就業幫扶組織到位。從縣人社、社保、勞務等部門抽調40名工作人員,組成20個轉移就業幫扶小分隊,指導全縣18個鄉鎮和縣內重點企業的轉移就業、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工作。三是農民工勞動權益維護到位。對因隔離、留觀、治療或政府采取緊急措施導致務工人員暫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不得解除勞動合同或退回勞務派遣工。全面加強政策法規宣傳解讀,暢通司法、仲裁、監察、信訪維權渠道,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定西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