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中的參與程度不同,因而時常引發指導失衡的狀況,導致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被割裂,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閱讀能力提升。《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就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這樣一來,課外閱讀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再也不能只看重課內閱讀,而是要將目光放到更廣闊的課外閱讀上,此時做好課內外閱讀銜接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把握課堂,傳授足夠的閱讀技巧
課堂上的閱讀學習是小學生獲取閱讀能力與經驗的最直接方式,在教師的帶領下,小學生可以迅速讀懂一篇文章,也能夠從課文中得到應有的閱讀體驗。做好課內外閱讀銜接,就是要延續學生的高效閱讀狀態,讓高年級小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后,也能像在語文閱讀課上那樣,專心地、細心地閱讀并理解文章。因此,在課堂上,語文教師應給學生帶去足夠的啟發,讓小學生多積累方法,從而得以在課后閱讀中有所依仗。
比如說,在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常常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某一角色的內心世界去理解文章的整體意圖,而學生也十分享受角色扮演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就可以直接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中尋求家人的幫助,一家人一起分角色朗讀文章,或是發揮表演天賦,一人分飾多角,讓小學生從心理上不將課后閱讀當作一個負擔。如此一來,小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閱讀的技巧,又在課后閱讀中繼續使用這些技巧,那么他們的閱讀狀態便可以實現有效銜接,當學生在課后閱讀中也能養成課堂閱讀一樣的良好習慣時,他們提升閱讀能力的速度也就會更快。
二、拓展素材,尋找有效的銜接位點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內閱讀教學上,一般只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詳細解讀,而忽視了課外閱讀材料的篩選與指導,往往容易導致小學生在課后盲目閱讀或是閱讀效率低下,沒能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巧與積累到的閱讀經驗運用在課后閱讀。因此,為了使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能夠有效地貼合課內外閱讀,使小學生在課上學習了閱讀知識以后自然而然地用到課后的自主閱讀,把課外閱讀也變得像課內閱讀那樣豐富精彩且影響深遠,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小學生的選擇給出指導。
比如說,高年級小學生在經過了數年的小學語文學習后,對于文學作品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獨特見解,他們會形成各種各樣不同的閱讀偏好,當教師給他們選擇自由時,他們一定會先按照自己的喜歡選擇讀本,然而學生的選擇卻不一定能夠作為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點,這就是所謂的盲目閱讀。因此,在指導小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時,語文教師應多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聯系的讀本,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累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順著這類興趣在課后尋找有關的閱讀內容并加以學習。如學習了新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牛郎織女》,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更多中國民間故事,將《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文章推薦給學生,或是將國外的童話故事如《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介紹給學生,并講解中外故事的不同,用來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都是小學生獲取知識與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將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連成一體,能夠加快小學生的有效積累,讓他們用更加自信的面貌面對未來的語文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已經具備一定閱讀能力的高年級小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做好課內外銜接,保持合理的積累速度。
本論文為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2019年規劃專項課題(課題批準號[2019]PLYZ29)“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策略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素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2):17-17.
[2]林婕.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整合有效策略的研究[J].教師,2019(10).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