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以語文讀本教材為基礎的,但是僅從語文教材出發的閱讀教學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思維,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群文閱讀”的出現,直接挑戰著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選怎樣的文章組成“群”,無疑考驗著教師的閱讀視野、品位與閱讀教育理念,需要教師有深厚的語文功底。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選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關,雖然好的選文不一定上出好的課,但是不好的選文一定上不出好的課,選文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群文閱讀的選文,實際上涉及兩個問題:單篇文本的選擇和文本的組元。
一、單篇文本選擇的標準
群文是由多個單篇文本所構成的,因此要做好群文的選擇,首先必須做好單篇文本的選擇。一般來說,群文閱讀單篇文本的選擇需要符合五個方面的標準。在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上要達到文質兼美。不能選擇離學生生活遙遠,絲毫不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文本,要富有兒童情趣。要關注學生發展需要,盡量能夠落到維果斯基(蘇聯心理學家)所提倡的“最近發展區”。選擇傳統文化中的精品,而非全是心靈雞湯類的文本。所選擇的文本最好能夠與現行教材相關聯,尤其要成為教材的有效拓展,這樣教師用起來才更加順手,對學生的發展也才更有效果。
二、群文的組元要求
如何進行多文本的組元,是群文閱讀的關鍵和難點。一般來說,群文的組元要遵循三個方面的要求。議題要貫通。每一個文本的主要內容都內在地蘊含了議題,比如有教師選了一組文本,《風中的愿望》《水鬼》《好朋友》《一顆遺失的扣子》,老師擬定了一個議題,就是“朋友”。內在要有關聯。群文是一組具有內在關聯的文本,在組元時,一定要找到各個文本內在的關聯之處,然后以此為基礎把這些文本放在一起。文本具有差異。多篇文本放在一起能夠組成群,除了他們有相同、相連的地方之類,他們之間也一定要有差異,在組元要求上,目前也有一些偏差需要修正。諸如認為文本的差異性越大越好,實際上如果文本差異過大,關聯不多,就無法成群;認為文本一定要是同一類型的,然而事實上,有些時候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文本放在一起,恰好可以相映成趣,形成很強的互文效果。
三、群文的組元方向
經過長期實踐,群文閱讀在選文上的一些規律也被提煉出來,對于剛剛嘗試選文組元的教師而言很有價值。
(一)同主題選文。有著相同主題,同時主題范疇較小的多個文本往往可以組成群文。
(二)內容結構相似的選文。有些文本雖然內容不同,但是他們在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也可以拿來組建群文。
(三)形式結構相似的選文。有些文本內容不同,但是都用了相同的表現手法,比如有教師選擇一組具有“重復+大反轉”結構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著類似普希金長詩《漁夫與金魚》中那種“重復、重復、重復……大反轉”的結構。
(四)大同小異的選文。比如一組以 “三個兒子故事多”為議題的選文,都寫了三個兒子去做一件共同的事情,大兒子、二兒子失敗了,三兒子成功了。然而內在又有一些不同,有些故事中,大兒子與二兒子是因為品行不好而失敗,三兒子因為品行好而成功。另一些故事中,大兒子、二兒子也很好,但是好的程度沒有三兒子那么高,所以三兒子成功了。前者是性質差異所造成的結果差異,后者是程度差異所造成的結果不同。
(五)“同文”選文。“同文”選文就是把同樣內容不同版本的選文放在一起,形成組元。比如有教師把快板、京劇、評書、小說等不同形式的《武松打虎》放在一起,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有這些不同。
(六)“同書”選文。“同書”選文就是選擇一本書中能夠關聯起來的片段作為選文,也能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群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
[2]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作者單位:定西市隴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