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娟 鄧志梅

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不斷加快,采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使用ICS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旨在提高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ICS;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理論課
一、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現狀
受傳統思維影響,在絕大部分人眼里,信息技術課等同于計算機課,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進行計算機操作。因此部分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事實上,信息技術課除了計算機操作外,還包括很多理論性很強的內容。實際上只有在理解、掌握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以持續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才能逐步提高。
理論課和操作課都很重要,但是有些理論課本身枯燥無味,加上有的概念很難理解,對于學生而言,上理論課時的興趣較低,甚至部分學生出現抵制情緒,對老師不聞不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實踐操作部分很感興趣,但是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學生感覺如同雞肋,食之無味。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理論課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
有數據調查研究發現,96%的學生喜歡信息技術操作課,這說明學生對純理論性的課程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在講授信息技術理論課往往采用“滿堂灌”,或通過穿插一些視頻給學生觀看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整節課都只能被動“聽”,被動地接受,而不能主動參與,導致興致缺乏。在這種超級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痛苦的,何談身心愉悅地提升自身信息素養。
二、ICS課堂教學模式
ICS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和分享學習(Share learning)來達成學習目標。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是新課程的首要目標,通過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是以小組作為評價的基本單位,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利用各種動態因素,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享學習(Share learning)是讓學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欣賞和評價同學的作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達到預期目標。
在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中運用ICS課堂教學模式,將傳統以聽為主的學習方式,逐步轉換為自主、合作與分享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鍛煉合作學習與交流能力,使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不斷發展,提升其信息素養。
三、ICS課堂模式應用于信息技術理論課
要檢驗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效,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教學實踐。《初識VR》是一節信息技術理論課,它是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讓學生認識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了解VR,把VR帶入學生的生活。
(一)傳統模式教學的實踐與效果
針對本節課的內容,使用“視頻導入—講解概念及相關內容—觀看應用視頻”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剛開始表現出對新興技術的興趣,但隨著概念講解的深入,學生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學生開始低頭做其他學科作業,到最后播放應用視頻也不能引起其注意。這樣一節課,學生或許懵懵懂懂地知道了VR這個詞,但遠遠不能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ICS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效果
這節課采用ICS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則可以讓學生“活”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愉悅的學習環境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能力。使用ICS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如下。
1.創設情景劇導入
師:話說,有一天,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請以“海底世界”為主題,展開想象,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于是有了以下一幕:
(A同學垂頭喪氣地從教室外走進來)
B同學:×××,你怎么啦?垂頭喪氣的。
A同學:唉……老師讓我們展開想象,寫一篇關于海底世界的作文。你說,憑我這丁點的想象能力……唉。(頭更低了)
B同學:你百度一下就可以啦!
A同學:百度上的內容老師早就看過啦!
B同學:嗯,這樣啊!我借給你一件“法器”,能帶你潛入海底,暢游海底兩萬里!
A同學:真的?
B同學:噔噔噔(拿出VR眼鏡),來,你帶上體驗看看。
A同學:哇,我真的好像到海底了耶,好多魚啊,呀(驚嚇的表情),鯊魚來了(躲避),咦,那些會發光的是什么魚?哇,哇,還有一個蛙人在潛水,(學生摘下VR眼鏡)好神奇哦,這是什么法器?那么厲害,為什么可以讓我好像真的在海底一樣?
B同學:哈哈,它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叫:VR眼鏡。
A同學:VR是什么?
B同學:額……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我們請教老師吧!
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是伴隨著計算機科學發展而產生的一門能帶給人“沉浸感”的新技術,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讓人“身臨其境”。通過直接創設這樣的小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初步認識VR “神器”——VR眼鏡,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了解VR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習得某個知識或某項技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發其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其愿意學,主動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帶著好奇心的學生就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以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提前給學生準備自學的導學案,導學案圖文結合,由學習目標、學習資料、探究案組成,學習資料包括VR概念、VR眼鏡、交互設備、應用實例。學生在自主學習后,對本節課的學習知識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單一的“看”,并不足以吸引學生。在“看”后,再輔以“看+聽”的有趣微視頻,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為有效。
3.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走進VR
在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模式,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以小組為載體,采用探索性任務供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2]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設計了以下兩個遞進關系的合作環節。
(1)自制并體驗VR眼鏡
VR是把客觀上存在的或不存在的東西,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在用戶眼前生成一個虛擬的環境,借助特殊的輸入輸出設備,使人感到像真實存在的一種技術。怎樣可以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這樣的概念,顯然,單純的講沒有任何效果。唯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感知。在Cooperation learning(合作學習)這一環節,通過給每個小組準備制作簡易VR眼鏡的材料,每個小組的學生互相合作,動手制作VR眼鏡,然后使用合作成果進行VR體驗,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還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
(2)探究VR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在動手實踐,親自制作VR眼鏡并體驗后,學生對VR技術已有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VR技術的應用進行探究,可謂是水到渠成。在這個小環節里,因為每個學生都已體驗,所以思維開闊,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思考的結果也會各種各樣,每個組員發表自己的意見時,思維與思維碰撞就擦出了火花。
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動手操作、討論,互相合作中,小組之間的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煥發課堂生命力。
(三)分享學習(Share learning),展示成果
學生在經過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對本小組的探究任務已胸有成竹,而體現學習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知識傳授給他人或馬上應用,因此在分享學習(Share learning)這一環節,由學生對本小組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的成果進行展示、解說、分享。
在分享學習(Share learning)中,由組長進行分配任務,組內所有組員都有展示解說任務,這不僅可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和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他們從點滴的進步中,認識到“我能行”,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總結
由學科代表總結本節課的學習、紀律情況,對本節課的優點和待改進的地方進行點評。下圖為本節課的總體框架。
四、小結
將ICS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理論課與傳統教學前后對比,教學效果有顯著差別。傳統教學中,課堂毫無生機,學生昏昏入睡;ICS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生機勃勃,學生神采飛揚,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ICS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把交互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分享性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一線教師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無疑是傳統課堂的一種重要補充與拓展。
初中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別的課程,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而理論課又是學生的短板,教師的突破難點。ICS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維持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該模式學會學習的方法,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娜,袁瑞.中學信息技術理論課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6).
[2]鄭良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評價指標與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
注:本文系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交互式微課的ICS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為例”(課題編號:2017YQJK2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