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世芬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種教育教學理念可謂是層出不窮,STEM教育理念可謂是層出不窮,該教育理念的目標就在于培養科學創新性人才,將該教育理念與小學科學課程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探究科學知識的趣味性,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使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小學科學;價值
一、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知識興趣,展現科學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于自身所學的知識缺乏興趣,那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必然不是十分順暢。基于這樣的原因,筆者認為在應用STEM教育理念時,就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使他們感受到科學這門課程的樂趣。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來說,STEM教育理念應用的優勢就在于,其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多學科知識,在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己耕耘自己收獲的快樂,這樣的話,學生的好奇心也將得到更好的滿足,其興趣也能夠更好地激發。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學會挖掘科學教材內容的趣味性,科學教材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教材中包含大量彩色的圖片,可以比較直觀地展示科學知識,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應用教材時,教師可以嘗試將圖片作為教學內容之一,引導學生去觀察圖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運用視頻更加直觀地展示各種抽象教學概念,將一些比較枯燥的理念知識使用視頻展示,這樣也能夠有效地展現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在教學“云的觀測”這一節時,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可能很難在課堂上了解到云到底有哪些變化和特點,而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不同狀態的云朵變化情況直觀、立體地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對云的變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再讓學生課下自主地去探索與云有關的知識,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教學知識內容。
最后,教師要學會積極運用評價的作用。小學生的年紀小,好奇心重,但同時他們的自尊心強,比較敏感,學習過程中他們受到的積極正面的肯定和鼓勵越多,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勁頭也就越足,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內在驅動力。
二、科學與實踐結合,提升學生自主動手能力
科學是一門探索自然與生活哲理的課程,其實踐性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著較高的追求。因此,筆者認為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期間,教師也應當學會借助教學內容,靈活地實施各種實踐性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對各種科學原理將會有更加直觀、深入的體會和認識。比如說,在教學“校園的樹木”這一節時,學生對于校園中的一些常見樹木,如雪松、玉蘭、海棠或者是桂花等并不陌生,有的學生甚至是如數家珍,但是如果問到校園內到底有多少樹木,這些樹木有什么特點,生長習性、葉子大小等如何,可能有許多學生就啞口無言了,因此在教學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就不能只是滿足于課堂上的知識傳遞,還應當引導學生走進校園深處,對校園樹木的種類、生長環境、生長土質等進行觀察、記錄、測量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將實踐探索與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課下觀察完成后,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就結束了,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多種疑惑,因此,教師還需再次回歸到課堂上,針對學生的觀察進行總結交流,借助這種“實踐+理論”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的距離,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加強家園合作,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小學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可謂是無處不在,幫助學生獲取知識,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同時也是父母的責任,發揮家長的引導作用,加強家園合作。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實現家園合作,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科學教學交流平臺。借助該平臺可以將教學進度、學生基本情況等反饋到平臺上,家長通過交流平臺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然后結合教師的各種要求,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如在教學“尋訪小動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與小動物相處的經歷,然后讓家長配合尋找與之相關的照片,輔助教學。
二是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多種多樣的親子實踐活動,在節假日里,讓家長陪同孩子們參觀博物館、科技館,走進大自然感受科學之美。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彼此之間交流教育思想和心得,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有效地實現科學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科學是一門涉獵廣泛的課程,小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知識,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綜合素養,促使自我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這也是教學的本質追求。
參考文獻:
[1]石小云.STEM教學理念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應用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63.
[2]周麗穎.基于STEM理念小學科學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3]汪迎春.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實踐活動課程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