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
摘 要:美術是小學教學階段當中的一門必修課程,能夠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品格、發展學生審美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學同其他專業美術相比,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作為目的,力圖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關鍵詞:小學;美術;想象力;培養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并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美術教學的開展應當兼顧課上與課下兩個方面,既應當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又應當兼顧老師的教學能力,讓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體驗結合起來,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夠為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起到正面作用。
一、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想象能力
要想在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只有當學生真正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將注意力放在課程學習上。傳統的美術課堂模式往往是很單一的,一般是靠老師一個人講授,學生聽,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來進行模仿作畫,課堂氛圍無聊乏味,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轉變舊有的教學方式,采用更為輕松活潑的教學方法,尊重孩子,順應孩子的天性,在此基礎上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開展學習,從而讓孩子愛上美術,在興趣的引導下,富有激情與想象力地開始創作。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式的方法開展教學,利用小學生喜歡游戲的這一特征,來抓住學生的興趣。在進行手工課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講述自己小時候玩泥巴做手工的經歷,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獲得代入感。小學生喜歡玩游戲,因此,玩泥巴往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再由教師進行引導,泥巴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玩法,能夠變成各種你想要的形狀,同學們想試一試嗎?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作,讓學生制作自己喜歡的物品,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
二、采用正面評價,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有著直接影響。一旦評價的方式和內容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喪失進一步學習探索的信心。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利用積極、正面的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眾所周知,藝術并不是單純的模仿,只有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才能真正成為藝術。兒童往往是最具有豐富想象力的那一部分群體,他們的思想古靈精怪,大膽而富有創造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應當大膽鼓勵學生根據課程內容展開想象,創造自己想要的各種人物形象。在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時,教師應當認真傾聽孩子的看法和想法,用充滿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看法,鼓勵并肯定孩子的觀點,而不是用成人化的眼光和觀點來左右孩子的想法。
例如,筆者在一次開展繪畫課時,注意到班上學生的一幅繪畫作品很有趣。他雖然畫了下雨的場景,但是同時又在紙的另一邊畫上了太陽。筆者感到好奇,于是問學生:雨天怎么會出現太陽呢?孩子告訴我:“今天聽語文老師講,東邊日出西邊雨,我覺得應該就是我畫出來的這樣。”孩子具有多么迷人的想象力呀,老師應當尊重和肯定他們的想法。
三、開展豐富活動,促進學生大膽想象
教育心理學當中寫到,兒童認識世界是借助看、摸、聞、聽等手段的。也就是說,學生感受世界的主要方式便是具體形象思維。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這一點,這就要求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觀察,畫一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動物以及花草樹木等內容,讓孩子自由表達,鼓勵孩子采用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兒童往往以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作為依托開展想象,這樣做能夠讓學生產生親切感,為學生的想象提供素材。在學習與秋天相關的內容時,筆者帶領孩子觀察秋天各種樹葉的顏色和形狀,讓孩子們用各種樹葉創作貼畫。最終交上來的作業,有的同學把樹葉做成小動物,有的做成云彩……作業都妙趣橫生。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媒體展示各種文字、圖片、影音資料,帶領學生開展美術鑒賞,從而把學生帶領到老師試圖營造的特定氛圍當中。比如,向學生展示我國的各種陶瓷文物、燒制陶瓷的方法和各種陶藝知識與陶藝文化,讓學生能夠在對陶瓷文化有一定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開展自己的創作活動。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不僅能為其他學科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還能夠為小學教育的未來發展創造提供一條新道路。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肯定、鼓勵學生的大膽創造,呵護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