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愛龍
摘 要:小學德育是培養小學生道德素養與思想品德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長久以來,國內小學的德育都僅僅看重對課本知識的簡單講解,而脫離了學生本身,脫離了德育的來源——生活,因此在現階段我國的小學德育教學仍舊存在許多問題。
關鍵詞:生活體驗;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措施
自德育課開創以來,便陷入機械的講解與說教中。小學是培養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與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但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心智不夠成熟等原因的約束,明辨是非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等,所以綜合考慮多種方面因素的限制,基于生活體驗來建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小學德育的效果,助力為小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生活體驗對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所以,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關注每位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德育的教學質量。下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推動基于生活體驗的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進程。
一、基于生活體驗的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目標是小學德育教學的基礎,也與教學質量有直接的聯系。教師在設計德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時應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出發點,與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了解學生點點滴滴的小事,引導學生從小事實行德育,使小學德育教學與實際生活產生密切的聯系。小學應設計多層次的德育教學目標,重點強調小學生在課程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還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道德知識,以此推動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目標的實現。此外,教師還應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令學生擁有一定的審美水平,以此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個人的道德品質。
二、基于生活體驗的教學內容
小學德育課程不但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蘊含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小學生由于缺乏較強的思考能力與心理成熟度,無法深入理解抽象的知識,那么教師在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時,就應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相結合,將課本實踐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拉近德育與學生間的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校園中的板報以及課堂文化角等地方粘貼有關德育的教學內容,以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促進現階段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例如,在教學“馬路不是游戲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小明和小剛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踢足球,而球突然跑到馬路上,小明和小剛就一起到馬路上撿球,導致小剛遭遇了車禍,留下了終身殘疾,自此以后小明和小剛都將安全放在第一位。通過這樣一個與小學生的生活相聯系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馬路不是游戲場”“安全第一位”的觀念。通過真實的事例,令德育形象地出現在每位學生面前,從而增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三、基于生活體驗的教學形式
在過去的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只是依據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種方式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德育和校園中的文化建設相結合,在校園內的各個角落張貼宣傳內容,還可以組織一些德育活動,以此促進德育一體化建設。比如,教師可以在植樹節組織學生去室外種樹,培養學生勤勞、愛護樹木的優良習慣;在“學雷鋒日”組織相關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在國慶節組織學生觀看愛國視頻或游覽博物館,以此調動小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重陽節等節日,鼓勵學生向父母、老師道一句“節日快樂”,并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體會父母的辛苦,從而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感。小學生有了大量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動經驗,就可以依據身邊的真實生活來培養德育思想,熟練掌握德育知識,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與思想行為。此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布置為家長洗腳、做家務等德育作業,并讓學生將完成的具體細節寫成德育作文,此種德育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并依據實際經驗完成作文,教師可以再評選出優秀的作文,并在全班同學前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心理。
總之,德育是小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優良品質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應積極探索新型的教育方法,基于實際的生活體驗來推動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建設進程,拉近德育與學生間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落實德育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魏云生.學校德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德育教學的生活化[J].教書育人,2018(8):32-33.
[2]黃曉琴.小學德育生活化途徑探索[J].甘肅教育,2018(5):29.
[3]張宏偉.談小學德育的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0.